黃婷華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出行越來越方便,而地鐵作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之一,具有人流量大、管理難度大的特點,車站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地鐵的運營效果。該文首先指出地鐵車站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然后介紹了提高地鐵車站服務質量的相關措施,最后闡述了地鐵車站日常管理的改善途徑,以供業內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地鐵車站;服務工作;日常管理;改善途徑
中圖分類號:U231?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地鐵交通發展迅猛。相對于地面交通,地鐵的運能大、污染小,能有效節約用地,近幾年成為地鐵發展的黃金時期。地鐵在運營中,做好車站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服務質量,成為從業人員的關注要點。以下結合實踐進行探討。
1 地鐵車站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制度不完善
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能保證服務工作有章可循,缺少制度的管理只是空談。地鐵在初期運營階段,車站服務只能借鑒其他地鐵線路的經驗。但是,不同線路、不同車站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服務需求也不同,一味借鑒經驗不符合實際管理情況,就會降低服務質量。
1.2 服務意識弱
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是車站工作人員的本職工作。從目前地鐵車站的管理來看,工作人員具有明顯的年輕化特點,其中80后、90后畢業生居多。對于這些人員而言,他們剛從學校走入社會,還沒有完成角色轉變,由于服務意識薄弱,也會影響車站服務的效果。
1.3 缺乏客流分析
客流分析具有復雜性和專業性,既要分析周邊環境、乘客特點,又要分析乘客的心理。做好客流分析工作,是地鐵公司調整運輸組織的依據,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實際情況中,地鐵運營初期客流分析不到位,現場數據采集不及時,工作人員經驗不足,繼而會影響服務質量。
1.4 自助化設備使用率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機器自動化在各行各業普遍使用。地鐵運營初期,會引進多種機器自助設備,其中就包括自動售檢票機、自助查詢機。但是,實際調查發現,雖然自助設備多,但乘客的使用率偏低,沒有發揮出自助的優勢,這成為地鐵公司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2 提高地鐵車站服務質量的措施
2.1 完善導向標識
地鐵內的導向標識,能引導乘客安全快速地完成行程,避免發生迷路、擁堵等現象,并在危急情況下有效協助緊急疏散。這些導向標識的設置,應該滿足規范要求:第一,站外標識應距離車站出入口300 m以內,既要結合車站的規劃情況,又要分析道路和人口密度。第二,設置標識時,一般設置在主、次干道,象小區、工業園區、商業中心等位置。設置在主干道時,間距控制在200 m;設置在次干道時,間距控制在100 m。第三,在路口標識上,如果道路寬度在40 m以上,十字路口要設置4個標識,丁字路口設置3個,L型路口設置2個;如果道路寬度在40 m以內,分別設置2個、1個、1個。
2.2 開展專項培訓
其一,通過專項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采用研討會、座談會的形式,定期組織工作人員交流工作,分析服務意識薄弱的原因。以窗口服務為突破口,樹立優質服務形象,接受乘客和社會的監督。其二,使用文明的言行舉止。地鐵公司應制定禮儀規范和服務用語,對工作人員進行多樣化培訓,象現場演練、實例教學、情景模擬等。針對有問題的員工,開展思想教育,加強培訓力度直至滿足規范要求,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其三,女性員工在服務期間,提倡化淡妝,能突出素雅穩重的特點,有利于提升車站形象,拉近員工和乘客之間的距離。
2.3 引導文明乘車
針對乘客數量多的問題,工作人員應發揮出引導作用,推行文明乘車、排隊等候,確保乘客遵守公共秩序,規范個人行為。舉例來說:乘坐電梯時,遵循左行右立的原則;站臺候車時,按地面箭頭指示依次排隊;列車到站開啟車門后,按照先下后上的順序,養成良好的乘車習慣。此外,對于乘客的提問,工作人員應該積極耐心解答,條件允許時,可安排人員在站內引導乘客上車、下車、進站、出站。
2.4 進行客流分析
結合地鐵運行的實際情況,客流分析主要從2個方面入手:一是乘客的組成結構。乘坐地鐵的人員不僅數量多,而且組成復雜,分析時從年齡、居住地、身份、乘坐時間等方面入手,可以得到詳細報告。基于此報告,工作人員能為乘客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從而提高服務質量。象白領階層工作壓力大,且以20~40歲的年輕群體為主,乘坐時間均為上下班的高峰期。對于這一群體,工作人員可以采用溝通技巧,使其感受到尊重,減少糾紛和投訴。二是乘客的心理特點,通過分析乘客的心理特點,可以推斷出交通出行需求,繼而制定有效的服務措施,提高服務工作的舒適度和人性化。
3 地鐵車站日常管理的改善途徑
3.1 嚴格規范管理
日常管理是地鐵車站運營的一個部分,嚴格規范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改善員工的精神面貌。以“6S管理”為例,包括seiri整理、seiton整頓、seiso清掃、seiketsu清潔、shitsuke素養、safety安全六項內容。在6S管理的指導下,能保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培養員工遵紀守法、遵章辦事的意識;同時明確崗位職責,達到預期管理目標。
3.2 優化管理架構
結合該條地鐵線路,優化配置車站管理架構,一方面落實崗位管理責任制,編制崗位說明書,明確站長、值班站長、行/客值、站務員等崗位的職責。同時在車站內部進行團隊建設,確保各個崗位分工協作,提高執行力。另一方面,車站管理內容復雜,象行車、票務、安全、培訓、綜合等,應該對各個管理模塊設置負責人,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3.3 創建和諧的企業文化
從車站內部來看,創建和諧的企業文化,能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動性,為員工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最大程度發揮出工作人員的潛能。具體操作上,首先應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引導和教育,促使員工利益和集體利益保持一致,從內心認同各項規章制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每月開展一次總結大會,以企業文化為依據,讓員工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明確不足之處和改進措施。最后進行員工互評,指出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時消除分歧、改正缺點,構建彼此信任的同事關系。
3.4 提供完善的自助服務
俗話說,顧客就是上帝,地鐵車站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員應該跳出原來的思想范圍,將自己作為一名乘客,站在乘客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從而明確乘客的需求。一般來說,乘客乘坐地鐵的流程是:進站→購票→入閘→候車→上車→下車→出閘→出站。基于信息技術下,可以推行全程自助服務,理論上乘客和員工之間不會直接接觸,從而減少糾紛和不便。同時,自助設備的使用,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地鐵車站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應該從完善導向標識、開展專項培訓、引導文明乘車、進行客流分析等方面進行改進。在車站日常管理上,要求嚴格規范管理,優化管理架構,創建和諧的企業文化,并提供完善的自助服務,才能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切實滿足乘客的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王玨.淺談提高地鐵車站服務質量及改善車站日常管理[J].財訊,2017(8):131.
[2]李蒙,龔雨潔,余宏亮.地鐵車站施工安全風險智能識別模型研究[J].建筑經濟,2018,39(11):62-65.
[3]胡正峰.地鐵車站客運服務質量管理[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1):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