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莊嚴宣告,經歷了百年滄桑的中華民族終于將苦難、屈辱與迷茫封于歷史深處。以此為新坐標,千年文明古國正式開啟了一個歷史新紀元,即將在跌宕起伏、變幻莫測的世界舞臺上完成波瀾壯闊的華麗轉身。
實現夢想的征程,因艱苦卓絕而蕩氣回腸。70年間,中國經歷了世界的滄海巨變,經受住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等嚴峻考驗。在嚴酷環境中,中國砥礪前行,不但高高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還與時俱進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交出了一份讓億萬人民滿意的答卷,在歲月深處寫下成功與光榮。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究竟是什么,讓風華正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風云激蕩的世界浪潮中破浪前行,傲然挺立于世界文明潮頭?究竟是什么,讓曾經沉淪的民族尋找到價值坐標,在70年的時間里推進了中華民族百年以來夢寐以求的現代化征程?這需要我們拉長時間尺度、拓寬認知視野,將新中國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置于歷史發展潮流中去解讀。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順利完成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創造性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革命和建設歷史時期形成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結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逐步形成并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時代前沿,在不同發展階段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不僅為正在進行歷史上最廣泛深刻社會變革和宏大獨特實踐創新的新時代中國提供了科學指南、根本遵循,也為解決世界重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可以說,70年來,三個階段的“歷史性飛躍”融入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新生機,讓科學社會主義煥發新生機,讓中華民族煥發新生機。
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時期,“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等思想理論,為我們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思想遵從;
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一國兩制”等思想理論,全面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黨的十八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全面從嚴治黨”“國家治理理論”“新發展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人民為中心”等思想理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入推進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為維護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系列輝煌思想理論成就,承載著百余年來仁人志士的艱辛探索,匯聚了億萬人民的不懈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的思想結晶,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金秋時節、豐收時刻,人民論壇展開多輪次深入學習和走訪調研,邀請百余位理論名家,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對引領70年來我國翻天覆地歷史性巨變的思想理論發展進行回顧總結。本期,我們首先著眼政治領域,就讀者和學界最為關注的中國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建設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國家治理理論等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回應解答。緊接著,我們還將陸續推出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相關策劃,以饗讀者。
讓我們沿著時間的軌跡,細數一個個淬火道路中的光輝足跡;順著歷史的脈絡,感受古老文明的輝煌榮耀和青春中國的有力脈搏;踏著時代的浪潮,繼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懈求索,向著更遼闊的時空進發。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