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衛東
美國塔夫茨大學官網近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亞麻纖維制成的晶體管,利用這些晶體管制成的全柔性電子器件可編織成織物佩戴在皮膚上,甚至(理論上)可通過外科手術植入體內進行診斷監測。
研究人員表示,新設計的晶體管可制成簡單的、基于纖維的邏輯電路和集成電路。這些電路將取代目前眾多柔性電子器件中最后剩余的剛性組件,與基于纖維的傳感器結合使用,可創建出全柔性多路復用設備。這種全柔性電子器件可實現適應不同形狀的各種應用,并允許自由移動而不影響功能。
人類大腦皮層新鑒定出75種不同細胞類型
據英國《自然》雜志8月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利用單核RNA測序技術,鑒定出了人類大腦皮層某區域中的75種不同細胞類型。通過與小鼠的類似腦區比較,研究人員發現了二者在結構和細胞類型方面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相當多的差異。
此次,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埃德·雷恩及其同事,使用單核RNA測序技術,分析了人腦顳中回內的細胞類型,發現存在75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包括6種非神經元細胞、24種興奮性細胞和45種抑制性細胞。
中年血壓升高影響晚年大腦健康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說,中年血壓升高可能會影響到數十年后的大腦健康,這顯示有必要在更早的階段加強監測血壓。
該校學者領銜的團隊對其中465人開展了腦部掃描,并在他們36歲、43歲、53歲、60~64歲期間、69歲時分別測量血壓情況。結果顯示,在受試人群中,53歲時血壓上升并在43~53歲期間經歷較快血壓增幅,與他們到70歲時出現腦部血管損傷跡象或輕微中風存在關聯;43歲時血壓上升并在36~43歲期間經歷較顯著血壓增幅,與年老后腦容量變小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