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凌
科學導報訊 記者8月29日從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獲悉,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領銜的業內專家組評定,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精度絕對式旋轉光電編碼器核心芯片及相關技術為國內首創,達國際先進水平。據了解,該團隊自主研發攻克了光電編碼器核心技術,旋轉光電編碼器芯片由光電二極管陣列、高精度低噪聲運算放大器、第二級固定增益放大器和帶回差的遲滯比較器等構成,精度達到23位。該芯片能夠提高編碼器的重復精度和定位精度。
在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展示山西基層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采,本報今起推出“禮贊奮斗者 追夢新時代”專欄,聚焦長期扎根基層一線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楷模,唱響新時代科技工作奮斗者的昂揚旋律,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而匯聚堅強和持久的強大力量。
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科學導報訊 記者8月2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馬騁教授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團隊合作,制備了倍率性能可與傳統漿料涂覆正極相比的復合正極,為克服固態電池中電極—電解質接觸差這一瓶頸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材料學期刊《物質》上。此方法制備的固—固復合電極中活性物質與電解質之間結合充分程度接近固—液接觸,并且其倍率性能也不亞于傳統漿料涂覆技術制備的固—液復合物電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