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媛 祝詩涵 趙佳月 蔣律瑤

摘? 要:研究體育運動對生理生化指標影響的意義與價值,是使人們能夠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具體的了解體育運動給我們身體生理生化指標帶來的變化。本文以提高學校體育教學水平,貫徹"健康第一,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以"達標爭優(yōu),強健體魄"為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學生健康水平得到切實的提高為研究目的。通過文獻資料法,實驗法,遺傳算法,預測法對其可行性。對校內(nèi)學生進行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800m跑步測試,仰臥起坐),比較運動前后心率,血壓,血糖指標的變化。結(jié)果顯示:運動后血糖與心率明顯升高,低壓降低,高壓升高,肺活量有所降低且降低與升高幅度與學生日常鍛煉次數(shù)密切相關(guān)。提示:經(jīng)常鍛煉的同學由于體質(zhì)較好,在面對較高強度的測試時,生理指標波動較小且恢復較快。所以體育鍛煉對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大有益處。
關(guān)鍵詞:體育運動? 血糖? 心率? 血壓
中圖分類號:G80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a)-0014-02
本研究對22名同學進行運動測試,觀察其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探討體育運動對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為科學開展體育運動訓練提供實驗依據(jù)。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8~20歲自愿參加體育測試的青年,共22名(女22名,男0名),研究對象身體基本情況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測試指標及方法
(1)測試方法及研究儀器。
測試方法:體質(zhì)測試法;
研究儀器:上臂式血壓儀5個,型號KF-65b,采用示波測定法;
肺活量測量儀一個(含60個吹嘴),型號YYF-0008
(2)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測定。
運動前測試人員進行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測定,包括所測人員身高,體重。
身高體重的測定采用人體成分分析儀,受試者著貼身衣物赤足立于儀器底部,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直立目視前方,身高體重用于推算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體重/身高*2=kg/m*2)。
(3)800m試驗。
由醫(yī)院人員使用血糖儀在跑步前對受試者進行血糖體檢,記錄數(shù)據(jù)后受試者進行800m測試跑,跑后即刻再進行血糖測量,再次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4)仰臥起坐實驗。
使用血壓儀器與心率測試儀對受試者于1min仰臥起坐前進行心率,低壓,高壓的測量,收集數(shù)據(jù)后,受試者進行1min仰臥起坐并記錄仰臥起坐個數(shù),測試結(jié)束再進行一次心率與高低壓測量,再次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
2? 研究結(jié)果
所有測試數(shù)據(jù)均表示為均值±標準差(? ? ? ?)。
3? 分析與討論
3.1 800m運動對血糖指標的影響
餐前血糖正常范圍是3.9~6.1mmol/L,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本研究中22名青年在800m跑步前空腹血糖均處于正常水平,800m后血糖含量顯著提高,形成血糖波動,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峰值與谷值之間震蕩的非穩(wěn)定狀態(tài),既包括1d之內(nèi)學生血糖變化狀況,同時有包括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日與日間,月與月間或者周與周間)比較顯著的血糖變化。餐前運動血糖來源包括肝糖原分解及由脂肪和蛋白質(zhì)轉(zhuǎn)化,身體機能狀況越好的同學血糖變化越大。
3.2 仰臥起坐對心率,肺活量,高低壓的影響
心率是評價運動訓練負荷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心臟周期性機械活動的頻率,即在單位時間內(nèi)心臟搏動的次數(shù),通常用次/min來表示,心率與運動強度的大小、時間的長短、運動方式的不同有直接的聯(lián)系,相同運動負荷時,運動員心率上升越慢,其身體機能狀況越好。由仰臥起坐前后心率變化圖表可知,800m后,心率指標明顯升高,且身體機能狀況越好的同學心率變化越小。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定的時間內(nèi),盡最大能力吸氣然后呼出的最大氣量,在體質(zhì)評價中,往往被用來作為人體機能類指標之一,有時也作為訓練程度的指標,在本研究中,仰臥起坐后肺活量會稍有降低。
由研究數(shù)據(jù)可知,仰臥起坐后,普遍來說低壓降低,高壓升高。
4? 結(jié)語
由800m與仰臥起坐前后生理指標數(shù)據(jù)可知,運動后血糖指標大幅度升高,心率普遍升高,肺活量降低,低壓降低,高壓升高。可以反應運動人員的身體機能狀況,這些指標簡單、實用,制定其恢復值的上下限(即經(jīng)過1d休息后,次日的測試值),可及時發(fā)現(xiàn)運動員身體狀況的變化,并為針對性的調(diào)整、制定訓練計劃提供依據(jù)。根據(jù)生理指標的變化及時調(diào)整飲食和運動量,才能有效地提高運動人員的身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晶晶,陳文鶴.運動減肥對肥胖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血液生化指標和心率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6).
[2] 于建成.影響耐力運動員訓練水平的生理生化指標的研究[J].棗莊學院學報,2008,25(2):123-125.
[3] 鄭小萍,陳靈芝.大負荷訓練對青少年男子籃球運動員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0(2):120-122.
[4] 曹建明,張愛芳,徐曉陽,等.女子手球比賽時生理生化指標及運動負荷指標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3).
[5] Bartlett, R M.Stockill,N P.Elliott,B C.Burnett, A F.The biomechanics of fast bowling in men's cricket: a review.[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9,14(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