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性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的保障,當代發展農業的根本是推進農業現代化,而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卻舉步維艱,遲遲未能實現,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以延安市農業為研究對象,指出在延安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緊迫性,并提出推進延安市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農業現代化;供給側改革
[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識碼]A
觀察多數發達經濟體,其良性經濟發展都是基于各自國家農業現代化的保障。在我國也把農業定位為基礎產業,足見黨和國家對它的重視。可是我們也看到,農業現代化進程在我國是舉步維艱,許多地方沒有實質性進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這使得農業落后,對發展工業與服務業助力作用得不到彰顯。本文以延安市農業為研究對象,指出實現延安市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對策建議。
1 延安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緊迫性
1.1 農業現代化能夠滿足對農產品的升級需求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趨勢,即對農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升級化趨勢,而延安市農產品常常不能滿足這些需求,仍以普通農產品的供給居多。解決這一矛盾的合理舉措就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形成分類齊全、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種類,提供優質農產品,對接供求信息,面向市場組織生產。
1.2 城鎮化的順利推進離不開農業現代化
1.2.1 工業化所需的原料需要。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結果就是農產品供給增加,價格下降,這使得工業化所需的原料充足,成本下降。而工業化仍然是城鎮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農業現代化將助力城鎮化,降低城鎮化的代價。
1.2.2 城鎮服務業所需的勞動力得益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進一步釋放。農業現代化伴隨著機械化大生產,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必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這將滿足城鎮化服務業的勞動力所需。以寶塔區為例,現在一個普通餐館的服務員的工資平均在2600元以上,管食宿,這與原來相比增加了不少,但是人們經常會看到餐館外面打著招聘服務員的廣告,這說明勞動者供給下降了。而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是城市人口增加,農村人口減少。所以當下必須要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如此才能減少農民數量,補足城市勞動力所需,促進城鄉勞動力分布的動態平衡。
1.3 農村不良社會風氣需要通過實現農業現代化來改變
當下農村不良社會風氣加重,抽煙、酗酒、賭博,“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人多人閑是非多,當傳統農業凋敝而給農民帶不來財富時,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下降了,農民就“被閑置”了;當扶貧使得一部分本該離開而留在農村的人增加時,農村勞動力的“剩余”就加劇了。解決的辦法是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整合農地資源,培養農業企業家,一方面增加職業農民數量,另一方面促使閑置的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就業,也可使農村不良的風氣得到緩解。
2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是實現延安市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2.1 加快農村種植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化進程
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個根本約束條件下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順利實現農業現代化,當前的一個可操作性辦法是形成農村種植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只有在農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形成后,才能實現農村地區各類生產要素合理優化、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以及長期可持續發展,最終有效保障農民群體的權益。在延安市區縣,應當首先實行農村種植用地承包經營權的市場化有償轉讓,盡量使那些善于種田的人或組織得到相應規模的種植用地,這是實現延安市農業現代化的一個基礎條件。一旦開啟了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之路,農業從業者勢必為了獲取利益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這對推動本市整體農業產業的發展大有裨益。故欲實現延安市的農業現代化,當務之急是率先將本市農村種植用地推向市場,促成農村種植用地流轉順暢。在具體運作過程中,由于鄉鎮官員與村組織負責人等仍然能左右農村種植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化進程,一定要避免因急躁冒進和基層官商勾結而造成新的農村社會矛盾和階層對立再次出現。
2.2 農地產權制度大步創新
在延安市一些條件成熟的個別鄉村,完全可以學當年小崗村那樣,推進農地產權制度的大步創新,即通過把農地按照承包經營合同規定的面積量化到農民個人手中,這一徹底清晰的產權制度將為農業企業化經營創造更加寬松的條件,于此同時,農民的傳統角色也在這種新的產權制度下發生根本性變化——由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民轉變為土地所有者、農業產業工人和農業經理等多種角色,這種質的飛躍,勢必極大地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分工更加細致、農業規模優勢更加明顯,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將更加強勁。如此,本市個別地區的農業發展將走在全國的前列。據相關資料顯示:農村建設性用地價值已經達到了110萬元/667m2。當農民可以將土地變賣、 轉讓或出租而獲取收益,這有利于該地區率先實現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2.3 培育農業企業家和職業化農民
通過為延安市農業企業家在產業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創造便利條件,鼓勵他們投身于農業現代化發展事業。鼓勵本市農業企業家向農業產業一體化方向發展,不僅可以提高本地農業生產效率,增強本地農產品在外地農貿市場上的競爭力,還可以就地消化一部分農村閑置人口,久而久之使他們變成職業化農民。此外還可以率先在本市結束千百年來農民一直處于分散弱化、缺乏組織的狀態,增強本地農民的組織性與紀律性,大幅提升本地農民的影響力。
2.4 發展農業普惠金融。
農業本身就是一個弱勢產業,這在延安市內與市外是一樣的。由于其投資成本高、見效慢、風險大,很少有投資者愿意去關注。也就是說,對于農業,那些有資金的人可能不愿意將錢投向它,而同時想要投資農業的人卻沒有足夠資金。這就要想方設法發展農業普惠金融。降低農業金融的準入門檻,把農村流出的資金吸引回來,并且通過把城市資金小范圍吸納過來,為本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除了以上四個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方案外,還需要一些輔助性措施:比如,當下最為迫切的城鄉戶籍歧視和一些差別待遇。對此,延安市有必要在諸如農民和農民工的身份、子女入學、就醫、購房等方面進行配套改革,打破橫跨在本市城鄉之間的種種“天埑”,讓城鄉居民享有同等的權利,享受無差別受教育、住房、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權利,使外出的農民在城市生活生存的成本迅速下降,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解除各種隱患,使得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得益彰,良性互動。
3 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率先在延安市通過農業供給側改革,尤其是農村土地方面的改革,才能使農民的身份轉變、地位提高、收入增加、擇業自由,這必將對實現延安市的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侯娟娟.延安市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6).
[2] 張玲娜.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4.
[3] 馬海波.“三農”問題與農地產權制度創新[J].延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4).
[4] 馬海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化芻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