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文君
[摘要]在闡述互聯網時代下的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方向基礎上,指出平臺展示資源的建設需求,在簡析三大類用戶群體特殊性的基礎上,分類說明平臺整體框架及四個主要解決難點的措施和手段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通過具體分析的方法展現出平臺的亮點及特色,并說明未來平臺發展的方向以及拓展目標。
[關鍵詞]鄉村振興;公眾號;美麗云鄉村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B
1 建設背景及需求
在“互聯網+”的時代下,信息傳輸渠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對于實體建設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這種影響不僅使得各行各業產生了新的發展方式,更使得行業間的聯系更加緊密。與此同時,在祖國大地上的鄉村振興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各個村鎮都開始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生產生活與旅游觀光環境。這種建設不僅是當地居民和企業家的需求,更是地方文化延續及產業轉型的要求。因此,建設互聯網鄉村振興綜合平臺就顯得十分必要。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美麗鄉村設計與研究中心在成立后不斷進行鄉村振興項目設計,產生了一大批成果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地方居民和游客,形成了一批具有水鄉特色和山區特色的綜合性設計方案。為了更好地進行方案設計的交流以及拓展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急切需要一個展示成果及具有互動交流的平臺,在提高學校及研究中心形象的同時,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綜合以上兩點,以及結合研究中心的資源及優勢,建設了“美麗云鄉村平臺”微信公眾號建設,并期望在此平臺上為更多資源的結合提供交叉接口,進一步拓展交流的渠道。
2 平臺框架及開發難點
在進行鄉村振興建設時,除了成果展示和學術交流外,院校特色的推廣、方案競標投稿以及設計前后期服務也十分重要,據此在公眾號平臺上設立相應的服務內容,對比國內外相應的公眾號,更多提供了學術交流、院校推廣、方案競標和設計服務。
建成后使用的人群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為村鎮機構進行服務,更多滿足鄉村振興需求,他們迫切需要更多種類的設計方案及相關參考方案進行借鑒;第二,更好為學院及研究中心進行推廣,推廣時需要對學院及中心進行相應介紹;第三,為師生及設計師進行服務,除項目案例供其參考外更需要進行在線交流與投稿等,為他們提供自主提交方案的平臺,解決以往那些有能力服務社會的設計人員找目標難、投稿難、交流難的三難困境。
根據使用人群特點以及微信公眾號建設的要求,微信公眾號平臺主要分為“項目展示”、“中心形象”和“交流互動”三大模塊。“項目展示”模塊內含“過往案例”、“最新案例”和“成果榮譽”,分別對以往中心設計的案例進行展示、對近期形成的設計案例進行簡要展示以及羅列以往的成果和榮譽等。“中心形象”模塊內含“學院簡介”、“中心簡介”、“成員介紹”等內容,主要展示學院特色和中心特色以及中心成員的基本概況。“交流互動”模塊中主要為“在線咨詢”、“在線投稿”和“意見反饋”等內容,提供不同內容的在線交流渠道。
在平臺開發時因內容和展示的特殊性,遇到了一定困難,開發時采取以下四大措施進行解決。
第一,項目展示內容過于龐大,不利于從手機微信公眾號端進行下載觀看,且不同內容的展示方法不一致。例如某些方案的設計基本采用PPT文件的形式,而有的方案采用PDF文件和影片展示形式。為此在進行平臺開發時制定了方案展示的標準和方法,主要體現在展示內容使用統一規格的圖片大小、展示內容采用統一的形象宣傳設計、不同格式的展示內容采用第三方統一文件儲存下載平臺三個方面。微信平臺維護及推送人員根據這些標準進行相應的推送,形成了有序、規范的成果展示體系。其中第三方統一文件儲存下載平臺可采用加密式的網盤,進一步保證相關文件的信息安全。此外該技術還可以利用于課堂教學,課堂上教師公布密碼后,學生可通過密碼登陸網盤進行實時下載或實時在線觀看,避免學生預先觀看而無心學習。
第二,過往案例及最新案例較多進行方案編號以供用戶自主查詢。項目展示區塊內容過多后會形成查找困境,這時開發人員采用了有序編碼,以項目地址的拼音簡稱、項目完成年月、版本三大元素進行十二位編碼,例如浙江紹興孫端的2018年12月完成的第一版本,編號為“ZJSXSD181201”,以此類推形成各類編碼,并在目錄中按字母順序及數字順序的方式進行成果匯編。設計案例有了編碼后更有利于設計師和師生查找。且可以通過編碼前半部分進行相似案例的研究,例如研究紹興的設計案例,只需查找“ZJSX”為首的編碼案例,進一步提升了檢索速度。
第三,為了方便用戶,公眾號中建立了關鍵詞查詢功能。通過該功能能夠滿足用戶對于某些關鍵詞匯、設計手法等內容的理解需求。該功能的建設花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在后臺設立了一定數量的關鍵詞檔案,對于模糊查詢的結果均能提供相應的回復。例如用戶對于村鎮景觀的概念不理解,可直接回復“村鎮”或“村鎮景觀”等關鍵詞,將獲得相應的關鍵詞檔案,從中閱讀理解概念。通過該功能,學生在上課時隨時可以查閱不同的概念和一些相關內容,使得公眾號具備“專業詞典”的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專業自主學習的興趣。
第四,在線投稿功能為解決不同時期不同管理人員的審核問題,將功能區塊以“公眾號+郵箱”的方式進行處理。不同的內容投稿至不同郵箱,高效進行了投稿材料的分類,解決了以往投稿材料混雜的難題。用戶自主投稿至服務郵箱,將利用郵箱帶有的病毒掃描功能,有效防止惡意病毒,同時利用郵箱防騷擾功能,有效防止惡意騷擾的形成。此外,方案競標時,在公眾號公布相應的競標要求,通過競標相應郵箱進行有效收取遞交的材料,更有利于材料的整理與歸檔。
3 平臺亮點及特色
平臺以資源為核心要素,結合產學研等多方資源。在平臺內,以“鄉村振興”為主線匯集大量設計產業、學校教學以及研究資源,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資源庫,不僅有利于服務學院美麗鄉村研究與設計中心,更為鄉村振興事業提供了一個公開可查閱的數據庫。較市場上現有的鄉村振興數據庫,該平臺更新更快、內容更貼切實際、設計細節更完善。在中國知網中通過“鄉村振興”及“公眾號”關鍵詞搜索,能找到“三農融媒信息平臺”,該平臺是《農村農業農民》雜志融合媒體的一個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與本文的設計資源型公眾號不同,所以本文提及的平臺不僅更有利于設計人員,也更有利于吸引更多資源共同參與到服務社會的鄉村振興事業中。
平臺結合自動服務與人工服務,通過大數據更了解市場需求。平臺作為一個開放性服務型資源,融合了人工服務與自助服務。人工服務主要涵蓋在線問答、咨詢交流、互動教學等,而自助服務主要為資源展示等內容。通過該平臺不同內容的長時間、大量的綜合性服務,將能統計出用戶最關心、點擊最多等數據,以此可反饋居民政府最關心的設計細節、學生最關心的學習要點、家長最關心的學校資源和就業等內容。根據這些數據的反饋,將更有利于未來平臺、學校和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平臺成為與實際接軌設計教材。平臺作為一個互動型空間,可供師生課堂使用,可涵蓋《村鎮景觀專題設計》、《景觀設計》、《景觀施工圖設計》、《工程預決算》等一批課程。課程中學生可通過在線查看、提問等方式進行自主及與教師互動學習。這種結合實際案例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最新的設計方法和如何克服實際案例中的設計難點。
4 未來平臺拓展與期望
鄉村振興時代下的美麗云鄉村平臺微信公眾號在建設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將在未來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例如資源庫的資源數量不夠充實,隨著時間不斷更新,需要越來越多的時尚資源加入。平臺可學習南京的美麗鄉村微信公眾號,融入美景美食以及可玩、可賞、可吃、可樂的內容等方面。也可學習《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吉林鄉村文化傳播研究》一文中提及的鄉村文化傳播方式,將鄉村文化資源通過平臺進行推廣。不同領域的相關內容的引入將進一步完善平臺資源庫的內容,也將開拓用戶的思維方向,使得設計更加完善,更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等。
此外平臺的實時展示交流性也可加強,例如實時課堂的教學與展示等,而這些都需要更多的技術和資源手段去不斷完善和解決問題。相信在未來,該平臺會與更多的資源庫相互結合、會與更多的操作形式相融合,創造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構造更好的服務“三農”的鄉村振興設計展示平臺,形成更好的設計作品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三農融媒信息平臺[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8(04):66.
[2] 江蘇農村經濟編輯部.動態[J].江蘇農村經濟,2015(11):9.
[3] 張凌晨,李彬.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吉林鄉村文化傳播研究[J].新聞傳播,2017(1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