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巧巧 王芬
[摘要]特色小鎮的建設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的重要手段。臺州市各界積極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創建工作,效果斐然。結合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和特色小鎮的發展規劃,選取黃巖智能模具特色小鎮、仙居神仙氧吧小鎮和天臺和合小鎮,概括出臺州市特色小鎮開發模式3類:工業+發展模式、旅游+發展模式、文化+發展模式。同時,分析臺州市特色小鎮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并提出加強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產業和重構合理的小鎮開發布局等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特色小鎮;臺州
[中圖分類號]F224[文獻標識碼] A
1 臺州市特色小鎮現狀
特色小鎮提出是為了促進城鄉一體化,依托小鎮的“專、小、精、特”的優勢,打造小城鎮的差異化定位、錯位競爭、互補發展的格局。我國繼“千萬工程”、“美麗鄉村”,進一步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整體提升。建設特色小鎮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著眼于農業農村產業。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導向,立足于“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的開發模式。特色小鎮以區域性特色產業為基礎,立足于特色小鎮建設,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村產業興旺。
臺州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地區,是全國少有的組團式城市,特色小鎮建設大多依靠自身的資源條件進行發展。積極推進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是當前臺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臺州市特色小鎮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統計,截至2018年初,臺州市形成了8個省級創建、6個省級培育、13個市級創建的特色小鎮。臺州的特色小鎮發展強勁,涌現出溫嶺泵業智造小鎮、無人機小鎮、微金融小鎮等凝聚產業特色,突出區域優勢的特色小鎮。
臺州市特色小鎮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1)旅游特色小鎮,如,仙居依靠神仙居旅游度假區,以旅游產業為核心,建設集旅游、養生于一體的有機生態產業園。(2)工業特色小鎮。臺州制造產業發達,各縣市依靠區域經濟優勢,積極發展產業特色小鎮。溫嶺大溪極力為擺脫泵業產能低下的帽子,積極尋找泵業轉型之路,圍繞“泵業+文化+旅游+社區”的元素結合,打造泵業服務平臺、泵業和方山的生活旅游區、泵業生產基地等功能。(3)文化特色小鎮。天臺山借勢借力“和合文化”和國清寺佛教圣地,打造和合文化傳播地、標志地,建設和合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
2 臺州市特色小鎮模式分析
2.1工業+發展模式——黃巖智能模具小鎮
智能模具小鎮位于“中國模具之鄉”黃巖新前鎮,總規劃面積3.47km2,建設用地100hm2,總投資55億元。2015年6月,黃巖智能小鎮被列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黃巖智能模具小鎮將依靠于產業集群優勢,結合“蜜桔之鄉”、“武術之鄉”的優勢,形成集工業智造、文化休閑旅游、體育旅游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據統計,小鎮已擁有企業61家,其中重點骨干模具企業達到7家,上規模企業已有22家。引以為傲的是,黃巖區智能模具小鎮是全省首批6個智能制造示范區之一。同時,小鎮全力建設基礎設施,給游客以滿意的體驗。
黃巖智能模具小鎮雖然連續兩年考評都為良好,但是小鎮在實際開發建設中仍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1)投資任務重結構差。小鎮的投資總額雖然達到50億的引入資金目標,但是資金構成不合理,其中特色投資僅24.82億元,只占總投資的49%,構成有機化不足。(2)建設進度滯后于規劃。小鎮提出的實質性建設進展緩慢,核心區仍處于雛形階段。(3)開發土地嚴重不足。由于土地規劃等多種因素影響,小鎮的商服用地遠遠不夠,嚴重制約小鎮的特色規劃和產業布局。黃巖智能模具小鎮在開發前期,只有16hm2農用地獲批轉為商業用地。因此,規劃人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鎮規劃中的科創中心、孵化中心等遲遲難以落地。
2.2 旅游+發展模式——仙居神仙氧吧小鎮
神仙氧吧小鎮坐落在白塔鎮,憑借“神仙居”這個省級旅游度假區,規劃小鎮面積3.8km2,預計投資金額達到80億元。據說,神仙居小鎮天然含氧量極高,最高處達8.8萬個/m3。仙居氧吧小鎮依托生態環境,采用 “多規合一、綜合實施”的模式進行規劃。小鎮以生態旅游為中心,規劃“一心一帶四區十點”的布局,效果斐然。“一心”,即生態旅游核心;“一帶”是功能交通帶,滿足各類人群旅游需求;“四區”指的是集功能服務區、文創產業區、休閑度假區和養老養生區為一體;“十點”為神仙居養生度假綜合體、神仙居SPA養生度假基地等十個項目。
2017年,小鎮年接待游客520萬人次,年產值26億元,年稅收4.5億元。然而,小鎮在開發建設中,仍存在以下嚴峻的問題。(1)氧吧小鎮交通規劃不合理。氧吧小鎮是由幾個村莊聚集而成,村里狹窄不合理的路網規劃容不下游客進入景區,同時“停車難”也使游客消費體驗不佳。(2)游客留不住。正如陶縣長所說“仙居游客多,但是流走的客人也多。這是制約仙居旅游發展的重要難點”。
2.3 文化+發展模式——天臺和合小鎮
天臺山,集儒釋道文化之大成,實現了文化和合。支撐起中華傳統文化的儒、釋、道,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和合小鎮依托于天臺山“以儒濟世、以道修身、以佛養心”的和合文化,小鎮規劃的面積3.02km2,計劃投資百億元。小鎮結合人文旅游和自然風景,以養生文化為特色,大力發展集休閑旅游、文化創意、健康服務、會議經濟于一體的旅游特色小鎮。
和合小鎮從以下兩方面展開建設:(1)圍繞“和合文化”,建設文化傳播中心,包括國際交流中心、天臺縣博物館、文化廣場、“和合人間”文化園、“和尚文”藝術村和民宿工藝制作區。(2)圍繞國家著名風景名勝區“天臺山”建立眾多旅游區,包括天臺山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旅游村和生態休閑游憩區。遺憾的是,2017年,天臺山和合小鎮在接受浙江省特色小鎮驗收時,從“創建對象”降格為 “培育對象”。天臺山游客人數少,招商引資難是其主要原因。
3 臺州特色小鎮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基建設施不完善
臺州市以工業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占據絕大部分,旅游小鎮才剛剛起步。然而筆者實地考察發現,工業小鎮在開發過程中往往看重招商引資輕視基礎設施建設,致使小鎮初期建設不完善,招商引資后期困難。旅游小鎮在開發中往往跟不上交通服務措施,導致游客留不下來。例如,大溪泵業小鎮的一位商人視察后說:“小鎮的路線設置不合理,我的高德地圖導航都不方便”。以臺州當前的開發情況來看,很多小鎮開發建設不合格,面對問題層出不窮時不能及時解決,影響了游客和商人的消費體驗。另外,像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設施規模小,質量不高,不能夠滿足當地居民以及游客的部分需求。因缺乏全面系統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機制,成為小鎮發展的一大障礙。
3.2 政策制定不健全
在“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等一系列農村農業政策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興起,臺州也不例外。”臺州市政府2015年就提出來要建設33個特色小鎮,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臺州市的小鎮出現了盲目復制的定位,若是小鎮開發部門缺少前瞻性的規劃,并使政策落地開花,容易導致特色小鎮建設違背高質量發展,造成資源浪費。據黃巖模具智造小鎮的負責人說:“我們在制定小鎮招商企業時會不確定特定標準,政策會朝令夕改,導致小鎮建設緩慢”。
3.3 小鎮功能布局不合理
特色小鎮的定位是建設“產、城、人、文”的四位一體有機多功能生態產業平臺。但是縱觀臺州的小鎮布局,往往只是在旅游景區和工業產業園的外殼下套了一件外套。例如,黃巖智能模具小鎮位于黃巖城西邊緣,生態環境優美,村莊眾多,但是環繞產業區分散分布,與產業區基本隔絕,阻礙了特色小鎮將來的布局功能、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而溫嶺的泵業智造小鎮在打造中存在產業園區和每年的產業展覽會距離過遠的問題,不止一位展銷商反饋布局不合理。如何構建村莊與小鎮的有機結合,產業園和其他產業文化項目的深度融合是特色小鎮規劃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4 推進臺州市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臺州市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緊緊結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建設目標,打造出產業獨特、區域發展、生態有機、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筆者緊緊圍繞小鎮功能布局問題、政策制定和基礎設施三方面中各要素的對立統一發展關系,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供參考。
4.1 加強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人民安居樂業的根本,也是旅游產業模式特色小鎮能夠讓游客產生持續付費欲望的主要方面。所以“要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小鎮由外延型向內涵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量變到質變的統一,實現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基礎設施建設:(1)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依賴于多元化的資金投入,經由國家、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資金融入,設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基金,以此作為其發展強有力的后盾。(2)修護小鎮道路系統。在小鎮內部修護具有當地特色的步行小路,規劃建設完善的宜居小鎮內部路網體系;完善小鎮內部行車道路、公共停車場及其四邊道路,確保內部交通順暢。(3)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公共服務類設施是確保當地居民宜居宜業的根本,也是外來游客必不可少的體驗。要加強對于地區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的提檔升級,例如酒店民宿、派出所、學校、社區衛生服務站、水電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及其他能夠滿足當地居民和游客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礎服務設施等。
4.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產業
發展特色小鎮的基礎是打造特色產業,聚集人氣,打造熱鬧、欣欣向榮的產業繁華小鎮。小鎮在建設開發中,應以彰顯本地特色為目標,極力發揮區域性經濟優勢,營造出規模化的有機產業生態圈:既是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又是城市和農村的相互結合;在增加供給的同時,又時刻創造需求點,在推進工業和農業的發展時,又不斷發展鄉村旅游業;在以產業為重心時,又時刻打造全域旅游、文化產業、涉農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發展。一個活力四射的特色小鎮一定是多方位、全方面的和產業相關的完美小鎮,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4.3 重構合理的小鎮開發布局
特色小鎮集經濟、社會、產業、生態于一體。要增強特色小鎮功能項目有機融合,提高小鎮的和諧性和綜合性,建設產城融合示范。
第一,加大工業與旅游有機協調融合。以當地制造產業為特色,大力挖掘工業產業與鄉村旅游、本土文化、體育體驗等關系,圍繞本土制造業開發“吃、喝、玩、樂、購”為一體的旅游產品,促使制造業小鎮向智造業強鎮轉變。優化小鎮品牌建設,依靠特色產業,打造以集群產業為主題的度假村、文化公園、旅游紀念品等產品。為了深度融合工業功能和小鎮旅游功能,促使小鎮一、二、三產業有機結合,應將“工業+小鎮”開發為集工業產品觀光、文化展示區和體驗服務區為一體的工業特色小鎮。如大溪泵業小鎮打造成集泵業智造、方山旅游、小龍蝦文化和鐵路新區為一體的工業特色小鎮。路橋沃爾沃小鎮緊扣“汽車”和“北歐”兩大元素,打造汽車文化,不斷突破小鎮建設的天花板。
第二,推動小鎮產業與當地有機融合。以當地小鎮特色項目為方向,打造產業與小鎮社區有機耦合,合理落實交通、綠化、醫療、養老等基礎設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真正營造“職住平衡、配套完善、功能復合、布局和諧”的現代化宜居宜業環境,增強居民的身份認同度和社區歸屬感。
5 總結
近年來,臺州開發特色小鎮如火如荼,特色小鎮建設早已是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加速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抓手。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無疑成為開發特色小鎮的又一催化劑,特色小鎮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通過本文研究發現,臺州市特色小鎮以工業產業融合為主線居多,鄉村旅游特色小鎮逐步增多。臺州市特色小鎮的建設應該結合各自產業經濟的自身優勢,構建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選擇最優化的特色小鎮模式,促使特色小鎮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臺州在開發特色小鎮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建設特色小鎮是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點,各行各業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靈活運用政府調節和市場機制這兩雙手,需要在開發中加大市場作用、社會各界、政府機關的相互耦合和相互支持。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道路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界人員集思廣益,長期規劃、循序漸進,更要有可行制度,有力政策支撐。
[參考文獻]
[1] 韓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陜西省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2] 曹太云.鄉村振興戰略下特色小鎮現實困境與解決策略[J].北方經貿, 2018 (5):3-4.
[3] 彭震偉.小城鎮發展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城鄉規劃, 2018 (1):11-16.
[4] 楊梅,郝華勇.鄉村振興戰略下特色小鎮現實困境與解決策略[J].開放導報,2018(2):72-78.
[5] 蔡健,劉維超,張凌.智能模具特色小鎮規劃編制探索[J].規劃師, 2018(5):128-132.
[6] 陳津.探索以“特色小鎮”為載體帶動全域旅游發展的新思路——以仙居神仙氧吧小鎮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6(3):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