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魚嗚嘟是一種流傳久遠的民間樂器,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他作為一種地域性民俗樂器,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流傳,憑借著獨特的演奏方式和簡單易得的制作工藝,在一代代人之間傳承往復。在當代非物質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嘉魚嗚嘟的作品創作伴隨著樂器音域的拓展不斷向前推進,并形成了良好的傳播輻射。其作品既能夠駕馭輕快婉轉的曲調,也可以充分發揮低沉憂郁的聲音特質,在藝術創作進程中展示出良好的特性化色彩,為其傳播與傳承注入了無限的活力。
關鍵詞:嘉魚嗚嘟;創作特點;代表曲目;藝術風貌
荊楚大地自古以來人杰地靈,這里有著自成一派的文化歷史,在得天獨厚的地理及人文背景中也擁有炫目的民俗文化特質。嘉魚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這里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人民群眾在漫長的勞作耕耘中對音樂藝術有了特殊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一種名不見經傳的特色樂器——“嘉魚嗚嘟”也應運而生。
一、嘉魚嗚嘟的起源和演變
在中國古代民間樂器的制作工藝中,根據可以獲得的材質類型,被劃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大類型,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八音分類法”。在不同的地理和其后面貌中,大自然所給予的物質基礎不同,當代人民的取材方式也各有千秋。其中,土制的古樂器種類相對來講比較少見,在遠古時代曾有過一些制作方式,但由于結構的不穩定,以及在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條件因素的破壞,因此在民間流傳逐漸收窄。嘉魚嗚嘟的創始形態便是一種土制的哨口吹樂器,在發展沿革過程中取材于當地所特有的土質結構,通過簡單的制作方式,獲得良好的造型和吹奏工藝。早期的嘉魚嗚嘟與當代人民群眾的勞動生產方式息息相關。由于當代捕魚行業十分發達,水資源豐富,牧童在河邊放牛時會用泥土制作嘉魚嗚嘟的樂器進行吹奏。因此,早期的嘉魚嗚嘟均為魚的造型特點。制作好的半成品用蘆葦穿孔,兩個氣孔一個用于進氣,一個用于出氣。這便形成了早期的單孔嘉魚嗚嘟。
通過當代嘉魚嗚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開發研究,制作工藝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畢寅生先生的發掘中,將嘉魚嗚嘟的音域拓展為11度之多,音色也在材質改良之后變得飽滿圓潤。這些全新的特性促使其能夠駕馭多種多樣的音樂曲目,不僅可以用以獨奏,也可以在樂隊中擔任色彩樂器的職能。
二、嘉魚嗚嘟創作特點和代表曲目分析
早在20世紀80年代,嘉魚當地的老一輩村民就用自制的嘉魚嗚嘟吹奏許多耳熟能詳的老歌曲,這對于畢寅生的改良創作給予了許多靈感。在他的改良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嘉魚嗚嘟的演奏范圍拓展,音色轉變和相關音樂的創作,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嘉魚嗚嘟獨奏音樂作品《野洲情趣》。
這首作品的創作將嘉魚嗚嘟這一樂器本身的藝術水平發揮到了極致。作曲風格輕快活潑,將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在創作審美情趣方面,《野洲情趣》充分表達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許多點點滴滴的自然界聲響均納入創作觀察之中,音樂靈動優美,既有活潑跳躍的一面,也有舒展清爽的緩慢流淌。這首作品的創作成功,打開了嘉魚嗚嘟面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的大門。作品充分展示出這種小眾化的本地傳統樂器,如何在當代音樂文化環境中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又如何充分拓展自己的表演空間,駕馭更加復雜的音樂節奏和旋律線條。
除了快節奏的《野洲情趣》,畢寅生還創作了另一首充滿情感線條和惆悵審美之感的獨奏作品《思念》。這首作品著眼于海外華人華僑對于祖國的無限思念之情,將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充分表達出來。作品在緩緩且有些哀涼的音樂聲線中娓娓道來,如同一位歌者在用聲淚俱下的表情傾訴著自己的衷腸。這樣的氣質與藝術造詣,對于嘉魚嗚嘟樂器的音色做出了精準的判斷和良好的貼合,使人充分感知到當代傳統樂器能夠在舞臺演奏中所勝任的角色,也對嘉魚嗚嘟的樂器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在當代特有的文化藝術空間中,嘉魚嗚嘟的生存與發展必須通過以傳播促傳承的方式,在創作中尋求與時俱進的靈感支撐,用大眾所喜聞樂見的音樂題材和表達方式進行詮釋和梳理。在過往的幾百年時間里,嘉魚嗚嘟在民間智慧的積累中逐漸成形,又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而在當代社會文化急速變化的背景下,嘉魚嗚嘟的成長與成熟,更多的是需要依賴藝術創作的豐富拓展,不斷顯示出具有創新性的創作眼光。與此同時,學校教育作為重要的一環,應當納入視野中,以本地教育的專業化人才聚集來實現對于嘉魚嗚嘟樂器本身演奏技法的掌握,以及對這一樂器作品創作和音樂傳播發散的支持力度。嘉魚嗚嘟的未來發展道路離不開地方政府和教育、創作、表演領域的綜合力量支持,只有將其從一種靜態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演變為一種可持續性發展的活態化傳承方式,才能夠保障嘉魚嗚嘟沿著既定的路線前進,走出一條別樣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周青青.音樂學的歷史與現狀[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黃允箴,王璨,郭樹薈.中國傳統音樂導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3]杜亞雄.中國傳統音樂的分類和教學[J].中國音樂學(季刊),2006(01):81-84.
基金項目:湖北科技學院校級教研項目;項目名稱:“嘉魚嗚嘟”作品的創作特點及代表曲目分析;項目編號:2017-XB-035。
作者簡介:武鵬,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