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數的雙相障礙最先出現的癥狀為抑郁,所以易被誤診為單相抑郁癥,延誤了治療。因此,早期識別雙相障礙特別重要。雙相情感障礙屬于心境障礙的一種,患者患病后心情猶如過山車,一時情緒高漲亢奮,一時低落悲傷。雖然不能被治愈,但是使用音樂治療可以穩定患者心境,從而降低患者發生過激行為的可能性。
關鍵詞:精神類疾病;雙向情感障礙;音樂治療
一、如何正確地區分抑郁與雙相情感障礙
(一)雙相障礙和重性抑郁的病理表現和外在表現
雙向障礙區別于單項抑郁,二者發病機制存在差異。它是包含抑郁及不同狂躁程度且可能包含各種因素的混合發病特征的一種精神類病癥,很難治愈。重性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的癥狀有明顯的體重變化和自殺觀念,必須每天都進行觀察。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存在抑郁心境。在兒童或青少年身上心境可能體現出易激怒,而不是悲傷。在此同時,個體必須經歷至少4種額外癥狀,思考、集中注意力或做決定困難;反復思考死亡,具有自殺觀念,或自殺計劃或企圖;食欲或體重、睡眠和精神運動性活動的變化;精力不足;無價值或內疚感。為了判斷是否為重性抑郁發作,必須和個體發作前的狀態進行比較。
(二)如何區分重性抑郁與雙相2型障礙
雙相2型障礙的基本特征是臨床反復出現的心境發作,由一次或一次以上重性抑郁發作和至少一次輕躁狂發作組成。重性抑郁障礙至少持續2周,輕躁狂發作必須持續至少4天,以符合診斷標準。該障礙通常以抑郁發作開始,直到出現輕躁狂發作,才能被識別為雙相2型障礙。許多個體被首次識別出輕躁狂發作之前,經歷了若干次重性抑郁發作。重性抑郁障礙在臨床上是一直保持著情緒低落等癥狀,雙相2型障礙后期會有輕躁狂發作的癥狀出現,共同特征是具有沖動性,可能導致自殺企圖和物質使用障礙。沖動可以來源于同時存在的人格障礙,物質使用障礙、焦慮障礙、其他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所以應該在臨床實踐中應該關注患者是否除了重性抑郁障礙外,是否還有輕躁狂的癥狀出現。
二、音樂治療的應用范圍及治療方法
(一)音樂治療在各領域的應用
音樂治療在近年來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欣賞領域,被廣泛重視和加以研究。音樂治療的廣泛應用已經深入到兒童病領域,比如智力障礙、聽覺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兒童孤獨癥、學習障礙等。在老年性疾病有腦中風的音樂治療、老年癡呆癥及阿爾茨海默病、臨終關懷等。在精神科疾病領域的應用更為廣泛,比如精神癥、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音樂與醫療的有機結合在人類的發展當中,必然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各界對音樂的更加重視,音樂治療必將會被發掘出其應有的功能。
(二)音樂治療在精神科治療中的方法
精神科的音樂治療方法很多,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緩解病人的焦慮和不安情緒,而輕音樂的放松恰好可以達到這一目的。除此之外,一些集體治療中的即興演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緊張情緒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治療可以幫助患者重新認識自我,重塑對自我的評價。可以通過傾聽音樂并進行探討的方式來幫助患者緩解情緒的同時,做到對其情感的表達。通過相互交流,擺脫患者以往在醫院環境下的心理創傷,轉而尋求一種通過音樂的節奏和旋律達到放松心情,通過對音樂的溝通和交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做到良好的語言交往和合作。
三、音樂治療緩解雙相情感障的應用方式
(一)被動接受法
被動欣賞的方法學界叫作接受式音樂治療,又叫聆聽法。對于音樂治療,也可以說成是音樂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有被動接受的作用,視覺可以遮擋,但聽覺無法掩蓋。所以,可以通過長期的音樂聆聽,調整被治療者的身心,進而實現治療的目的。目前,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種族人群,他們有各自傳承的文化,音樂與各地文化的結合各具特色,所以音樂治療的發展和應用在各地也有不用的程度。
(二)主動表演法
主動表演法換句話說就是通過音色的種種表演,實現對被治療者的同化。通過音樂不同的表現手段,利用音色、和聲等要素,來實現被治療者參與集體活動,進而通過集體活動,如舞蹈、歌唱等等,幫做患者通過良好的音樂體驗及想象,創設一定情景,不僅可以使他們在情景中被感染,而且可以加強患者的交流能力。通過心靈共鳴,抒發宣泄情感,也可以達到重塑自我目的。
四、結論
通過以上的相關論述,我們可以發現音樂治療隨著時間地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音樂與醫療的有機結合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關臨床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及對音樂的更加重視,音樂治療必將會被發覺出其原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丁寧,劉國榮.音樂治療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4(18):56.
[2]姜乾金.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張鴻懿.音樂治療學基礎[M].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曾鈺,大連藝術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