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曲就是將一些音樂素材按照相應的邏輯和意識進行重新組裝,在經過系統化的處理之后,就會形成相應的曲目。傳統作曲會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將音符準確的安排到樂譜上,并要有相應的樂器對其演奏;而電子音樂作曲則不同,其主要就是將作曲、指揮與演奏之間關系進行重新排列和組合,是拓寬音樂表現范圍的重要表現。
關鍵詞:傳統作曲;電子音樂作曲;對比分析
一、引言
電子音樂是藝術與科技進行全面結合的產物,其為音樂賦予了新的生命和意義。利用傳統音樂進行作曲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利用前人的經驗和概念進行創作,而電子音樂則與之不同,其會充分運用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對曲目進行編寫和創作,這來兩種形式的作曲觀念和技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本文就是將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觀念及技法進行對比,進而對其具體內容進行全面探討。
二、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觀念存在差異
音樂創作在音樂發展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音樂創作上的實際創新程度代表著音樂整體的實際發展狀況。從傳統音樂創作到電子音樂創作的轉變,是音樂創作變革的體現。隨著電子音樂創作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音樂的實際概念?,F階段還有很多人對電子音樂缺乏全面認知,甚至還有一些思想觀念比較落后的人員,仍然不能快速地接收到電子音樂的創作方式。但是現階段音樂整體的創作觀念在逐步變化,本文就是從教育功能、音樂的普及這兩方面的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一)音樂創作教育功能對比。在實際對音樂編曲進行創作過程中,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將音樂的旋律呈現出來;而是音樂創作人在實際創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音樂編曲所傳達的精神和感情,這樣實際創作出的音樂編曲能夠時人們在情感方面產生共鳴。單子音樂地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擴寬了音樂創作人的編曲創作視野,使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變化。傳統音樂創作和電子音樂創作都具有相應的教育功能,但是二者在實際教育范圍和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相應的差異。
(二)音樂普及對比。電子音樂主要就是依靠新媒體進行傳播,而傳統音樂則是要經過專業表演音樂的場所將其全面表現出來。首先,在網絡信息技術的作用下,一些公共化和私人化的特征有效的打破了傳統前言與受眾全體之間的隔膜,進而拉近了音樂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其次,音樂傳播的前言決定著電子音樂擁有與傳統音樂作品不同的特征。電子音樂主要通過科技化、現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式,在電子技術的輔助下創作音樂作品;電子自身具有數字化易存化的特點,使電子音樂在現代化社會音樂發展占據了主導作為。最后,電子音樂作品緊緊依附于網絡信息技術,其具有傳播速度快、普及能力強的特點,但是會在電子音樂中加入相應的商業元素;將其與傳統音樂進行比較,不僅會對人們的視聽觀念發生改變,同時也會社會文化發展方向造成影響。
三、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技法存在差異
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都是音樂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不僅在創作觀念上存在差異,二者在作曲技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主要就是針對二者在音樂組織方式、靈感和技術手法三方面內容進行詳細對比分析。
(一)音樂組織形式對比。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創作觀念和手法上都是互補的。傳統作曲是線性思維的組織;而電子音樂作曲是非線性音樂組織的方式。即便二者手法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卻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音樂靈感對比。音樂靈感是進行音樂創作的重要前提條件,是音樂創作的關鍵性因素。傳統作曲主要就是以傳統靈感為依據;而電子音樂能夠打破傳統靈感來源的渠道,其可以充分運用多種可能性因素尋找靈感進行音樂創作,電子音樂創作過程中其實際銀色具有多種可能性,其與傳統作曲進行比較,具有較強自由性。電子音樂創作與傳統音樂創作進行比較,電子音樂創作在實際尋求銀色的過程中,不僅僅使其實際創作的出發點,同時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安排和創作期間,主要就是將多種音色進行重新無限組合,進而達到尋求音色的目的。
(三)技術手法對比。傳統音樂的創作順序主要就是構思好旋律、對旋律進行編配;而電子音樂的技術手法則不同,其主要就是先組織旋律、針對不同的音色選擇不同旋律的配器。實際上,傳統音樂的形態主要就是表現在節奏、結構和旋律方面;而電子音樂則是通過正確運用計算機內部的宿主軟件調用軟音源的方式進行音樂創作,其能夠節省實際音樂創作過程中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電子音樂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會將創作重點放在旋律上,其為音樂的創作與發展提供新渠道。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其不僅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造成了影響,同時對人們的視聽感受也造成了影響,而對于音樂而言最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電子音樂的誕生上。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創作觀念和技術手法方面存在一定區別,兼顧二者,共同發展是音樂進行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其能夠為人們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
作者簡介:萬千里(1989-),男,漢族,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人,職稱為4級作曲,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本科,江西省撫州市藝術創作研究所,研究方向為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