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區的導向系統設計傾向于如何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地進行信息交流互動,本文對解決景區的公共信息導向系統存在的問題,分析導向系統設計的原理,以及重視其在景區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景區;導向系統設計
一、景區公共信息視覺導向系統設計所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視覺提示不醒目。當面對一個陌生復雜的景區環境時,游客最緊要的就是要知道身處何處,了解要去的地方在哪里。其次是各種視覺圖形符號混亂、信息的視覺呈現在疏密安排上存在偏失使游客失去了視覺的焦點或進入了信息的真空。再次是視覺導向設計品質低、表現方式不一致。單純的追加標識,不僅增加了環境的負擔,也更加浪費財力,使游客無法快速做出移動計劃。最后是視覺導向設計存在設施混亂、破壞自然和景觀環境的問題。作為景區的管理者出于積極的意愿進行了各類設施的建設,但盲目地加建影響景區的美感。
二、景區公共信息視覺導向系統設計的原理分析
視覺導向系統設計為誰服務?首先是徒步行動的游客群體,遇到較為復雜的空間環境其行為就容易出現錯誤,加之隨意性較大行為路徑復雜多樣,就需要更頻繁、更清晰明確的視覺導向信息。其次是駕車行動的游客群體,由于景區自然環境等因素修建的較為狹窄且道路蜿蜒曲折,造成了駕駛者閱讀時間短暫,接收信息量有限的情況,因此,其視覺導向系統的設計表現也更應該兼顧其安全性。再次是步車混合行動的游客群體,景區的空間規模往往比較大,游客的移動行為易發生轉變,從步行到乘車,或從乘車改為步行。針對這一群體應對視覺導向系統在景區空間布局上進行組織整合。最后是兒童和青少年群體,其行為多變,較難對新奇的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對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圖形等產生較強的記憶,這就需要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中特別重視安全等方面的提示或警示。
為移動中的使用者提供信息,首先需要掌握人是如何移動這一核心問題,在適當的位置提供配置適當的信息。其視覺導向系統形態在配置上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均衡的網絡配置形態,其根據空間結構來提供平均化、連續性的視覺信息,在該模式中不設定游客的起點和終點,而是對應景區空間中所有的移動路線。二是具有引導性的階層配置形態,這類形態適用于起點明確,目的地不確定的場合,對于某些有大型景觀或游客集散地的景區特別適用,比網絡配置形態能更加有效的引導乘客。三是明確的線性配置形態,線性配置形態是確定了游客的起點與終點,在整個線路上進行視覺導向信息配置的模式。
對于景區導向系統的信息呈現形態,首先,應注意整合視覺元素,考慮將不同種類的視覺元素進行整合化的設計,既可以節約空間中的導向設施數量的投入,又可以充分考慮景觀自然環境,經過整合使之具有統一的共通性和連續性。其次,整理好信息之間的關系,景區環境中擁有大量復雜的公共信息,為了幫助游客了解信息之間的關系,快速獲得必要的信息,在進行視覺表現時,應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通過視覺表現的強弱對比等手法更清晰的表現信息。再次,注重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一是協調型的方法,使信息的呈現形態融入環境,以參與的姿態出現在空間中;另一種是對比型的做法,加大信息呈現形態與所處周邊環境背景的對比,加強信息呈現形態在空間環境中的存在感,更直接的發揮導向作用。
三、視覺導向系統設計在景區中的作用
滿足游客對景區空間環境的把握與識別。對空間環境的把握和識別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與空間環境建立起交流和溝通。一個易于把握和識別的空間環境則有利于人們進行定位、移動和尋找目的地。
幫助游客進行位置與方向的判定。除了對空間環境的名稱、功能等信息有認知需求,人們對于位置與方向的判定也是不可缺少的認知要求,通過對空間環境的判斷,人們才能在空間中進行定位并選擇移動方向。
撫慰和疏導游客的心理。由于空間環境的各種特點會使處于景區空間環境中的人們產生探險欲望或其他不良情緒,視覺導向系統的出現,則會疏導和撫慰人們的不良情緒,人們可以通過視覺導向系統獲取與自己需求相關的有效信息,依照所提供的信息理性有序的指導行為。
保護環境和避免危險的發生。較大規模的景區空間以及游客的心理因素會造成行為的無序、破壞和危險的發生,特別是一些以自然、歷史人文資源為主的景區,容易受到游客無意識行為對自然植被、歷史文物的踩踏或毀壞。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中針對景區環境的保護和安全提示就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游客的行為,避免了對景區環境的破壞和自身危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向帆.導向標識系統設計[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
[2]李寧.西安城市地鐵視覺導向系統的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3]安德烈亞斯·于貝勒.導向系統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山東省藝術學科重點課題(2009265)。
作者簡介:梁斌(1982.10-),男,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泰山學院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