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一個中小城市想要使自身的景觀設計能夠更好表現其內在涵養、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與風俗底蘊以及將自身的外在形象打造得更加具有當下時代發展特點的話,就一定要在地域文化影響的背景之下來對景觀設計這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基于此,本文章首先簡要分析了當下中小城市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其次提出了在地域文化影響下中小城市能夠更好地進行景觀設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地域文化;中小城市;景觀設計
一、引言
現如今社會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各個中小城市隨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人們對于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環境也隨之增加了許多新的要求。中小城市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環境質量,那么相應負責的部門就一定要使經濟發展的速度得到提高,并且還要加大對景觀設計這一方面的規劃管理力度。同時,因為現下大部分的中小城市都沒有很好的保留其隨處地域的獨特文化特色,所以說相關負責人員就要在這一方面給予更多的重視,根據中小城市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對景觀設計的具體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
二、當下中小城市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沒有對自身的設計方式進行創新
現下大部分中小城市在對景觀這方面進行設計的時候都沒有對自身的設計方式進行創新,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最終設計出來的成品非常的保守,并且缺乏很大程度的創意性。同時還有大多數中小城市中主要負責景觀設計這方面的人員在工作中總是盲目的服從上級部門和領導的指示,這整體設計中也沒有融入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與思想,在對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總是盲目的追求擴大景觀面積以及體重,最終使整個景觀設計的成品不具有很強的使用性與觀賞性。此外還有可能會出現景觀設計工作監管不嚴的現象發生,當景觀設計在投入使用后出現毀壞現象以及需要維護的時候總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而且還會對資金這方面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費[1]。
(二)沒有科學合理的利用當地特色植被
現如今很大一部分中小城市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都沒有科學合理的對當地的特色植被進行利用,并且還存在著在對植被進行搭配以及組合的時候沒有融入更多美學元素,使整體的景觀設計沒有具備足夠的美感以及觀賞性,并沒有為城市整體的面貌起到提亮的作用。同時道路兩旁那些主要為行人提供陰涼的樹木也沒有達到合理的數量,也沒有為人們提供面積足夠的休閑娛樂場所,像是廣場以及公園等。這就會使人們在空閑的時間經常隨機地聚在一起,使中小城市中可供自由利用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少。
三、在地域文化影響下中小城市能夠更好地進行景觀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的利用當地的獨特資源
相關負責人員在實際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地只追求景觀的面積以及外部形象的恢宏,必須要合理的利用當地的獨特資源,以此為設計的基礎來進行具體工作的開展。相關負責人員在具體對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要預先將“生態化”作為設計工作的重點,合理的來對植物的具體分布進行正確美觀的安排。植物即使是不通過人為的外在干預修飾,只是自然的生長都已經具備了非常強烈的無序美感。所以說,相關負責人員在實際設計工作中也要充分地尊重植被的這一特點,在其自然生長的過程中合理的添加人為干預,就可以使其自身具備的特殊美感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2]。
(二)對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的保護
中小城市在對自身開展景觀設計工作時,一定要對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的保護,但是這并不代表在設計工作中對其不能進行任何的使用,只是不可以對其進行改造以及破壞。如果說一個中小城市自身具備著良好的濕地以及植被資源的話,那么就一定要在設計工作中控制對其的使用程度,切記不可以出現浪費自然資源的情況。在實際進行景觀設計的工作中,相關負責人員要對那些可以再生的資源以及閑置廢棄的場地進行最大程度的改造與運用,像是廢棄工廠以及建筑過程中剩下的可利用材料等,在其中融入時代發展的特點以及當下最符合人們審美需要的因素,讓其作為一個嶄新的場景來為人們的閑暇時光所利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能夠滿足當下人們對景觀設計城市景觀設計的真實需要,而且還可以最大程度地對中小城市現有資源進行保護與利用。
四、結束語
從以上的敘述中可以看出,景觀設計只是在現有的環境中對自然等資源進行重新地改變與整合,從而來更好滿足居民在生活過程中對美感的真實需要。但是現如今中小城市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仍然存在著沒有對自身的設計方式進行創新,以及沒有科學合理的利用當地特色植被等不足之處,要想更好將其解決,相關負責人員就必須要在設計工作中合理的利用當地的獨特資源,并且還要對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的保護,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景觀設計的優勢給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侯慧燦.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新農村景觀設計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2):864-865.
[2]李燕,溫世臣,唐健武.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的設計語言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17):118-120.
作者簡介:常曉彬,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