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提出,各文化藝術領域得到了又一個蓬勃發展的高峰,舞蹈藝術是一種舞臺藝術,能夠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聽感受和藝術感染力,其藝術表現力是很多藝術類別所無法取代的。而之所以舞蹈能夠有著這種千變萬化的奇妙感受,其根本在于舞蹈的編導作用,換句話說,舞蹈編導是每一支舞蹈差異化的基礎,因此在編導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就成了一支舞蹈是否能夠吸引觀眾的根本。本文闡述了舞蹈編導中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并對其培養措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研究
一、引言
藝術的本質在于一種不可預知的變化,正是這種變化,能夠給欣賞著帶來思想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火花?;竟突A動作的訓練是舞蹈學習的基礎,而如何根據這些基礎動作進行創意創造,是每一個舞蹈編導的基礎,如果編導失去了創造性,那么人們看到的舞蹈都會變得千篇一律,就無法有效地激發起觀眾的欣賞欲望。而良好的編導,包括了編劇、導演、編舞等等環節和內容,能夠源源不斷地給觀眾新奇的感覺和感官刺激。
二、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需求以及重要性
(一)滿足舞蹈多樣性的需求
在討論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之前,需要先明確一個概念,舞蹈編導人員和舞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不是。舞者在經過大量的系統訓練之后,具備相應的舞蹈基本功和舞蹈技巧,想要詮釋一支已經編排好的舞蹈是很簡單的,但是想要創作出一支作品來,需要的是對生活的理解和個人思想的展現,不僅是將各種舞蹈動作串聯起來而已。因此很多舞者對于好的舞蹈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舞蹈編導的創雜性思維也是滿足舞蹈多樣性需求的最關鍵途徑。
(二)滿足市場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種藝術類別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舞動藝術而言,各種新的舞種被創造出來,各種傳統的舞種在不同場合和不同環境下也都得以煥發出新的生機,因此為了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舞蹈編導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成了這一藝術形式能夠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為觀眾帶來全新觀感的主要渠道,例如前段時間大火的《麗人行》就是一種創新和還原思維的結合,給人帶來的視覺效果是極具沖擊力的。
三、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措施
(一)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多樣化
舞蹈編導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其本質是一種對于藝術的欣賞和理解的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講,舞蹈編導的能力來自對生活的積累,舉例說明,很多少數民族的舞蹈動作和風格都代表了該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精神面貌,而這種舞蹈編導的能力實際上就是將生活藝術化的能力,因此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生活,通過不同的渠道去感受生活和舞蹈之間的關系,能夠有效地啟發其編導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一個理念,舞蹈動作雖然需要發揮編導的想象力,卻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只有合理的選材,再通過對舞蹈的理解,才能夠創造出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舞蹈作品來。
(二)重視動作創編的方法
雖然舞蹈的動作來源于生活,能夠做到千變萬化而不重復,但是構成舞蹈的肢體動作卻都有跡可循,這些基礎的舞蹈動作在肢體表現和發力方式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規律。而正是這些基本動作中,充滿了舞蹈所應該具備的韻律和美感,是千百年來的舞者們對于人類肢體的最深刻領悟,每一個動作都是舞者智慧的凝練,這些動作之間的關系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肢體語言,更是一種空間關系和邏輯關系,就像黃金分割一樣,蘊藏著其固定的理論思維。因此教師應該著重強調這種關系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對這些基本舞蹈動作進行新的理解,通過這些動作的創編來培養舞蹈編導的創造性思維,由點及面的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三)培養鑒賞和體驗的感受能力
在舞蹈編導的過程中,有一種能力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很多人在即興舞蹈的過程中,或者平時練習的時候都會產生一些靈感,這種靈感是一種積累的迸發,但是很多人都抓不住這種靈感,一閃即逝。而往往這種靈感是可遇不可求的,對于培養舞蹈編導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言,能夠更好地抓住這種靈感,能夠突破更多原有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抓住靈感的能力,也可以稱之為是一種體驗的感受力,這種能力越清晰、越精準,這種靈感就越能夠得到合理的運用。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敏感度,當有任何好的想法時,都應該立刻進行揣摩和創編,即便是一個不連貫的動作,也應該當作一種素材積累下來,當這樣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生對于舞蹈編導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能獲得相應的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舞蹈編導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既需要平時的基本功積累,又需要對生活和其他藝術的不斷涉獵學習,同時還要能夠把握偶發的靈感,對于編導能力而言,不僅需要注重在各個環節的方法學習,更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舞蹈編導的創造力,不斷地推出新的作品,提高作品的藝術價值,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感受。
參考文獻:
[1]李利民.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傳媒論壇,2019,2(05):163+166.
[2]吳紫薇.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9(08):135.
作者簡介:儲殷寶,儀征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