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周明 韓礎遙 劉楊昭樂
摘要:隨著我省文化產業的繁榮與推動,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我省戲劇以及原創戲劇的發展。例如西安的大華1935等其他類似劇場的建立,都表現了我省戲劇的發展。作為戲劇的主力軍——青年,更是我省戲劇產業的有力推動者。本課題就西安首屆“青年戲劇作品展演”進行研究,對其開展的方式、途徑進行調查與分析,探尋青年戲劇文化發展的規律以及意義。
關鍵詞:西安青年戲劇;青年文化;戲劇展演
青年對藝術是敏感而充滿創造力的,而充滿創新性和先鋒性的青年戲劇對戲劇藝術的探索和發展更是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青年戲劇沒有特定概念,在各類青年戲劇節上演出的戲劇或校園戲劇都可以稱為青年戲劇。21世紀以來,全國出現了眾多以展現青年戲劇為主的戲劇舞臺,例如孟京輝領銜的北京青年戲劇節,以及賴聲川主持的烏鎮戲劇節的“青年競演單元”等等。西安作為一座具有豐富歷史文化與戲劇文化的城市,在關注青年戲劇與青年文化發展上同樣提供了相應平臺。
一、西安青年戲劇展演概況
早在2011年,陜西·西安國際戲劇節就專門為培養青年戲劇人才而開辟了“西安首屆校園戲劇交流展演”,聯動西安高校戲劇社團復排《暗戀桃花源》《戀愛的犀牛》等優秀劇目。直至2019年3月22日,西安首屆“青年戲劇作品展演”在西安大華1935劇場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展演旨在給西安本土青年戲劇和戲劇人提供展現的平臺。來自西安本土7位青年戲劇人帶來了9部戲劇作品,分三個單元演出共49場。除了常規的戲劇展演外,還組織了“本土戲劇先鋒力量對談”“工作坊”等活動幫助更多青年戲劇愛好者深入戲劇,了解西安戲劇發展歷史。
西安首屆“青年戲劇作品展演”旨在堅守青年藝術夢想,凝聚力量、促進創作、展現風采,讓戲劇展演成為優秀人才和作品的孵化地,推動陜西戲劇的發展。此外,本土青年戲劇還能加速城市文化空間的建構,推進城市精神文化的建設,在內增加對西安本土文化的認同,對外提升西安的城市文化輸出。
二、青年戲劇的創新性與時代性
青年戲劇的優點在于充滿創新與實踐,追求創意和突破。充滿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青年戲劇人們在創作內容、風格、題材上努力的進行多樣化的創新表達,以此作為青年戲劇的創作亮點。此外,青年戲劇同樣致力于呈現創新、豐富的舞臺表達,例如充分利用舞臺的假定性,配合現代戲劇舞臺的燈光音效以及大膽運用肢體表現情緒內涵等,青年戲劇人發揮創造力,為戲劇舞臺探索實踐了新的表現形式。本次西安首屆“青年戲劇作品展演”中翟璐導演帶來的西安版《活出你自己》就充分利用了舞臺的假定性,講述了三十出頭的白領小雄,因為生活、情感的各類危機而決定離開這個世界,但卻被來自外星球的南歌所救,并在南歌的幫助下體驗了無數個他曾向往過的人生,最終得到了自我救贖。整部戲劇充滿了創作者的奇思幻想,將一個充滿想象又極具誘惑的假設在舞臺上變成了現實。
由于青年戲劇人生活在經濟高速增長、大眾文化迅猛發展的時代,他們以興趣愛好作為戲劇創作的出發點,思想不受過多的局限,創作理念也因此更為自由。這種成長的文化背景不同使得青年戲劇人在創作上更緊扣時代脈搏,青年戲劇出現了多元化、碎片化和娛樂化等更具時代性的特點。這些特點體現在青年戲劇人的創作與時代當下的生活緊密貼合,將一些具有時代熱度的社會現象和問題等與劇作融合。例如薛甲乙導演帶來的西安版《女婿駕到》,故事講述了孟家的一次家庭聚會,孟父錯將大女兒40多歲的老女婿誤以為是親家,隨著劇情不斷發展,理發店小伙等不速之客接連拜訪孟家,引起了一系列幽默滑稽的故事。雖然這部戲劇以喜劇為包裝,但其內核卻用獨特敏銳的視角,將“剩女”“老少配”“富二代”等具有時代性的中國社會問題展露無遺,從舞臺俯視整個社會狀態,還原真切的現實問題。
三、對目前青年戲劇不足的發現
從青年戲劇來看,青年文化是充滿創造性和時代性的。青年戲劇人有著清晰的自我意識和強烈的戲劇表達欲望,是推動戲劇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但在發展過程中,青年戲劇人同樣會陷入誤區,例如刻意追求先鋒性,過分沉溺于表現手法的創新表達卻忽略了劇本的文學性抑或是無法平衡戲劇的藝術性與娛樂性,導致戲劇作品缺乏厚度與深度。當代的青年戲劇或青年文化都不能沉淪于已有的個性和優勢,也不能只專注于隨心所欲的創新和突破,而應當在具備大量戲劇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做到對傳統的創新和突破。
參考文獻:
[1]陳成.中國當代戲劇節的類型與特征研究(1949-2017)[D].上海戲劇學院,2018.
[2]紀鵬.青年戲劇的“美麗”與“哀愁”[J].藝術廣角,2014(06):57-61.
[3]陶慶梅.戲劇新生代的困惑與探索[J].藝術廣角,2014(05):64-69.
[4]高音.何時蛻變——在代價中成長的青年戲劇[J].藝術評論,2014(01):65-69.
本文系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西安青年戲劇展演與青年文化發展研究》的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趙周明,西北大學文學院;韓礎遙,西北大學文學院;劉楊昭樂,西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