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肥城是著名的桃產地,"肥城桃"享譽國內外.近年來,因桃樹種植時間長,加之很多桃園不重視桃樹的土肥管理,致使很多桃園土壤出現問題,導致"肥城桃"品質有所下降.恰逢國家持續開展果菜茶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動,如何更好地踐行減肥增效成為肥料企業必須直面的問題.
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大肥業")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農業生產領域的提質增效工作,逐漸形成了腐植酸活化、藍膜控釋、功能微生物防控、硅鈣協同土壤調控四大核心技術,并秉持著保護土壤、增產增收、造福種植戶的使命責任,逐漸將技術轉化為產品.2018年,"農大肥業"成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梨樹和桃樹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2018YFD0201400)的參與單位.在"農大肥業"研究人員的齊心努力下,成功研制了桃樹專用生物有機肥,該肥可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增加作物產量、提高產品品質.為了推進課題順利進行,加強課題間技術交流及協作,2019年7月26日,在山東肥城進行了現場觀摩會與技術交流會.項目首席專家劉鳳全教授、課題各任務負責人、骨干及農戶代表30余人參加活動.
現場觀摩會針對"農大肥業"研制的桃樹專用生物有機肥示范效果進行了考察,示范園面積800畝,輻射推廣面積3萬畝.示范園每畝減少化肥施用量25%,增產5%,桃果可溶性固形物、總糖、著色度等品質性狀明顯提升,畝增收600元以上.
技術交流會主要圍繞果樹化肥減量關鍵技術與應用和果園土壤改良與培肥技術進行交流討論.同時,由安徽農業大學章力干教授、泰安市農業科學院高俊杰研究員和肥桃產業發展中心李傳魯高級農藝師等組成的專家組對"農大肥業"承擔的"梨園和桃園土壤改良與肥力提升技術"任務進行了考評.專家組認為"農大肥業"研發的桃樹專用生物有機肥,技術先進、效果優良,對桃樹具有良好的減量增效潛力,下一步應繼續加強示范推廣工作.最后,項目首席專家劉鳳全教授及課題負責人朱立武教授分別對各任務提出了建議及意見.
成功的背后從沒有什么偶然."農大肥業"自成立以來,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參與申報和承擔各類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近年來相繼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40余項,其中"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4項,"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課題1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1項,山東省自主創新專項1項,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2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1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泰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泰安市專利一等獎1項,累計授權專利49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6項、地方標準9項、團體標準5項、企業標準28項.
回望過去只為更好地把握未來."農大肥業"將牢記"讓更多的種植戶獲得更大的效益"的企業使命,不忘初心,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機遇,為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