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良:中學高級教師,曾在蘭州三中、蘭州五十一中任教,現任蘭州五十一中副校長。曾獲蘭州市青年教學能手稱號,全省數學新課程探究示范課競賽一等獎、蘭州市第八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例比賽一等獎;在《甘肅教育》《教育革新》《蘭州教育》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持、參與多項市級重點課題研究,并獲鑒定通過;2009年7月被聘為甘肅省數學教學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2010年11月被聘為甘肅省初中數學課堂競賽活動評委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是我們做好學校師生德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聚焦立德樹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工作水平,是新時代新思想引領下開創新局面新征程的重要任務。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管領導,首先要想清楚“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
一、促進師生幸福成長:學校工作的新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聚焦教師隊伍建設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突出師德師風建設。之前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細化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途徑和要求,明確要求高中學段“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治觀念”,培養學生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如何將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與學生道德教育統籌兼顧,筆者所在學校以深化自主管理為抓手,結合學校實際構建學校師生品德教育管理工作格局,旨在促進全體師生幸福成長。
二、選擇學校自主管理:學校育人工作的新途徑
“制度與道德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每一種制度都有一種道德價值觀在起作用,每一種制度都有自己的德行。”制度的背后是價值觀,要培養有道德的人,學校制定運行的管理制度首先要以人為本,體現教育性和引導性。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師生時刻處在制度與管理中,管理制度教育性的發揮取決于學校管理者是否積極推進制度創新,治理創新。
1. 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八條從九個方面賦予了學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等九項權利,表明了學校自主權利得到重視與認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適應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明確政府管理權限和職責,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權利和責任。”為推進學校自主管理、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實施依據。
2. 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教育研究與工作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根據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在事物的運動發展中,內因起主導作用。這種主體能動性決定了在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中,師生作為獨立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而非傳統教育和管理中的受動與壓制。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德育與成長的根本落腳點在于學校內部實行自主管理,只有實現自主管理,才能激發學生由內而外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的活力。因此,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學生成人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學校內部自主管理機制的建設,尤其是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提升的愿景,只有調動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構建現代治理體系,才能促進師生工作幸福、學習快樂。
三、深化自主管理模式:學校管理工作的新征程
學校成員自主意識與能力的提升,與學校內部的管理體制、民主建設息息相關。只有在人人參與管理的自由、民主的管理體制與氛圍中,才能充分激發學校成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自主管理的意識與能力。杜威認為:“不親自參與就會使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員缺乏興趣和關心,結果是相應地使人缺乏實際的責任心。”
現代管理向人性回歸,強調人本管理。而人本管理是以個人自主管理為基礎的,強調人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意識與能力,且能在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中獲得滿足,也獲得穩定。學校管理的最高目標就是關注學校每位師生自我發展的內在動機,實現自我管理。
1. 學生自主管理助力生命成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是踐行創新教育的重要渠道,是通達育人無痕境界的重要途徑。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以“自主管理”為依托,通過“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三自體系,為學生搭建了張揚個性、施展才華、全面發展的廣闊成長舞臺。
一是構建“自主管理”網格體系。學校自主管理由小組到班級到年級到學校,構建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學生自主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歷練,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整體素質。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班級里都擔任一定的職務,通過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來增加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加了他們的學習動力,促進其學業水平的提升。在政教處和團委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青年團員志愿者協會、T-Young新媒體工作中心四個機構相互協調,共同執行,網絡化的格局實現了學校學生工作的全面自主管理。
二是學生組織和落實校園活動,引領學生樹立四種意識。引導學生自我組織、開展校園文化、科技活動,在課堂學習之外,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2018年9月,學校第五十四屆運動會完全由學生策劃、籌辦、組織、實施,檢錄、裁判、計時、登錄成績、頒獎,完全由學生擔任,整個賽事安排周密,順利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成年人往往從自身的角度考量學生的能力,從而阻礙了學生的主動性,但是學生的潛能卻是無窮的,每棵幼苗只要有適合生長的環境,加以適當的指引,就會發芽、開花,結出累累碩果。因此,教師還要使學生逐步樹立主人意識、民主意識、責任意識、榮譽意識,即引導學生明白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成長的主人、班級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在班級建設和學校發展工作中享有話語權、監督權、決策權、執行權;引導學生懂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對小組、班級、學校、社會負責;引導學生努力為小組爭榮譽,為班級爭光彩,為學校樹形象。
三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成長,培養學生形成五種能力。學校和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人生規劃,突出發展性評價的作用,設人生規劃課,開展體驗式團體輔導,讓學生明確今后學習和生活的方向、奮斗的目標,并逐漸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高效學習能力、組織執行能力、質疑創新能力,即通過變他控為自控,變他律為我自律,從而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過管理過程的磨練,提高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和互相幫助,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對管理的思考、策劃、協調、實施,提高組織能力和執行能力;引導學生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決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能力。
2. 領導干部包年級組融合管理激發生命活力。常規管理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基石,直接關系到師生在校園的生活狀況,提高常規管理水平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措施之一。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服務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注重整體統籌管理與具體管理相結合,下移學校服務管理部門重心,推行領導干部包年級組融合管理機制,學校領導干部融入年級組,組建年級組領導小組。一是在服務管理實踐中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學校中心工作各項措施落實的執行力,從而有力促進學校創新教育事業順利推進、蓬勃發展。二是把學校總體工作分解成以年級組工作為核心多層次開展,充分發揮處室服務管理功能和年級組協調管理功能,使學校縱向管理更為順暢,橫向管理任務更為具體明確。三是打通學校管理層與師生交流渠道,利于深入師生調查研判、收集信息,促進學校決策出臺和變動的及時性、科學性、針對性。
3. 青年教師工作坊助推團隊建設。教師職業道德高尚、理論知識水平高,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靈活,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要求。學校整合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等資源,組建導師團隊,建立集學、研、訓、教于一體的跨學科專業活動組織“青年教師工作坊”,通過邀請校外專家學者、各學科名師作師德宣講和講座,在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動機制,吸收、借鑒專家名師的自我管理成長經驗,改進自我教學和管理,促進青年教師綜合素養提升和師德師風建設。讓全體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管理,尤其是學校課程管理工作,結合自身的學科背景和優勢特長,配合其他教師共同參與到研發校本課程教材、設計校本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推動學校創新型發展。
4. 家長參與拓展學校管理資源。學校在創新教育的理念下實施課程改革與管理,開設創新課程,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必須要緊密聯系家長,及時傳達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校在創新教育理念下推進課程改革才能更好地開展,不然可能遭到家長的質疑和反對。有效地促進家長的支持,可以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來實現,家長委員會的委員在家長自薦的基礎上,由學生、教師、校長共同選舉,委員會要定期觀摩課堂教學,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建議,監督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衛生、飲食、醫護、環境建設等各方面,要參與學校中高層管理會議,并進言獻策,推動學校的民主管理,還可以開發家長在課程建設方面的資源,擴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課程,比如家長參與高二年級研學旅行方案的制定。
師生參與、家校聯合和自主性管理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制度的創造和選擇。實踐證明,深化自主管理機制,師生參與面廣,參與熱情高,成效也顯而易見。學生并沒有因為參與管理而耽誤學習,反而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提高了個人能力,增強了自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教師在學校管理的參與中更能理解上級部署,更好地貫徹落實學校決策,齊心協力,同心共進,同時也利于干部的梯隊培養。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