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葦
(重慶市南岸區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督站)
海綿城市作為概念出現在《2012 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于2013 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經習主席對“海綿城市”的強調而成為了一項可應用于城市問題治理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新方案。雖然海綿城市理念屬于“引入”的雨水管理思維與治水方案,但在近七年各地城市建設的效用既實證了它的有效性,也為其進一步“因地制宜”的完善及其效用最大化提供了可能的發展機遇。
從大禹家族治水至今,對于“水問題”的治理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歷史時期的治水經驗提供了“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其主旨講的是“因自然之利,導自然之勢。”海綿城市理念的核心也集中于針對水問題,實施“用、排、滲、蓄、滯、凈”等舉措,應用范圍包括大概念下的城市,也可以落實到具體的城區局部,以及一村一戶等。這種對于自然水與非自然水的高效化因勢利導,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建立了人-城市-自然之共生關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條新道路。隨著經驗累積、數據分析、普遍實踐,在思維創新基礎上分析,未來海綿城市理念會更具創新性。比如,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推進城市與鄉村的連動就可以以海綿城市為橋梁建構無與倫比的城鄉一體化格局。另外,生態文明建設向“生態產業”的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與商業化的選擇相關聯,而這種選擇也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對生態問題的治理。從長遠看海綿城市理念商機無限,依然需要做好與之關聯的大數據分析與市場化運營。
海綿城市理念向海綿城市方案設計與實踐既有大范圍的城市問題治理,也有小范圍的城市局部建設。下面從老城區改造、城鎮化建設方面具體說明。
當前,為了解決老城區居民的安居問題,一些城市正在實踐改造工程,除室內的水電問題之外,對于不透水地面、綠地面積少、排水系統不完善等問題的治理,基本上選取了海綿城市理念加以實踐。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下面分類分析時以系統工程的必要性作為前提。
在老城區的整體改造中重點是“區域改造”,集中體現在老城區各系統的優化方面,包括排水、道路、應急、綠化等有利于發揮城市功能的方面,基本模式是雨水收集-路面滲透-綠地蓄排,能夠達到以人為本的“雨水-城區-休閑”效果,其中大系統的改造工程與各小區的小系統改造工程遙相呼應。比如,從小區改造方面分析,針對不透水路面的問題,一些小區采用地面“海綿化”措施利用小型機械挖開地面后,先進行了透水層鋪裝,然后將其與城市排水系統進行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有些小區則按照具體情況將小區的雨水排放與小區的綠地景觀及路面改造結合在一起,選取結構式透水鋪裝方法解決狹窄路面不透水問題,利用透水混凝土解決寬路面不透水問題。路面排水溝渠與綠植區的對接,利用分層處理法既能夠把降雨量小時的雨水進行收集蓄至綠植區發揮作用,也能夠把降雨量大時的雨水分流到城市排水系統。以排水系統不完善為例,老城區的改造基本選擇了排水管道的優化舉措,如對污水、清水的分管優化,把雨污合流問題導向了對污水的利用,由于雨水管口安裝了消能石或濾污網,也有效的降低了對綠地本身的破壞。以綠地建設為例,很多老城區利用了原來的樹植空間與位置,合理的在科學分布的情況下,增加了與城區空間相匹配的樹植,并利用樹植位置巧妙的連接了排水系統、路面滲透網絡,實踐了城市海綿理念實踐中的統籌規劃、集中優化、資源節約等原則。
海綿城市理念的運用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的催化劑,其實際意義在更大范圍內推動了政府與人民對于城市功能的進一步認知。因此,海綿城市理念在新型城市化建設中的應用場景,不僅僅是治理問題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它為城鎮化建設提供了一種“關于如何建設”的新思維。當前的城鎮化建設中除了以城鎮為單元的海綿城市建設外,區域性的規劃意圖非常明確。
從成功的案例分析,以單個城鎮為單元的實踐,就采用了城內與城外的基本劃分,按照城市不同模塊的功能分類。如武漢的實踐集中于公園項目,在內澇與外洪的基礎上運用海綿城市理念,使城內的排水功能與城外的導水功能、休閑功能等結合在一起。在城市排水系統中,采用優化措施分類引流,城市內系統經道路、綠地、地下管道科學導水于城外;在城外公園項目中則的采用分層式的公園設計形成了一個層層疊加的緩釋帶,包括平面凹區的蓄水,二層階梯的下滲,三層臺階式的水位下調等,系統性的實現了城市功能有的放矢的發揮實際效用(參看下圖2)。從區域性的規劃意圖分析,以水道為軸線的諸城市聯動與以區域發展為聯動的實踐需求表明,海綿城市理念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中的必要選擇。當前的實踐雖然還在摸索階段,存在聯動的諸多困難與問題,但從功能與價值以及可持續發展角度觀察,新型城鎮化重在建設,因此規劃意圖越明確,城鎮化進程中就可以使城鎮具備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功能并發揮其作用。

圖2 武漢海綿城市理念實踐效果圖
總之,海綿城市理念的引入為城市現代化轉型注入了生機,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占有了發揮功能效用的一席之地。鑒于海綿城市的價值與中國地域性的差異,以及城市“新舊混雜”現象,建議增強對“治水傳統”與“風水傳統”的科學研究,從而為海綿城市理念落地的“適用性”提供更寬廣的應用場景,使其滿足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對于解決生態問題、治理城市頑疾、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