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浩 龔艷霞
(武漢地質勘察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武漢 430000)
武漢某工程采用框-剪-結構,地下室設置3 層,局部2 層,地下室部分,基坑普挖標高為-15.1m,主樓區域開挖標高為-16.6~21.7m。本項目深基坑支護工程基坑周長約1047m,基坑面積約38800m2,基坑支護采用D800,D1000 地下連續連墻,施工采用“塔樓順作、裙樓逆作”施工。
各巖土層的分布埋藏情況及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雜填土(Qml):土層結構松散、性質不均勻,為新近回填;
(6-1)強風化含砂礫巖(K-E):塊狀構造,砂礫結構,鈣質膠結。礫節理、裂隙發育,巖體破碎,敲擊易碎。
1、本項目地處交通繁忙地段,周邊布設有燃氣管、給排水管、電纜線等管線,環境復雜。施工場區為拆遷場地,地下隱形鋼筋混凝土基礎較多,特別是存在老樁基礎。
2、根據設計要求部分槽段底須進入(6-1)強風化砂礫巖不小于1.0m[2],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顯示該層為塊狀構造,砂礫結構,鈣質膠結。雖然液壓抓斗的抱合力遠大于強風化砂礫巖的強度,但由于抓斗插入巖層主要靠抓斗自身重量抓斗,導致成槽效率低。
3、地下連續墻作為地下主體結構的組成部分,結構整體必須無滲漏、受力均衡。本項目地下連續墻接頭為鎖口管(柔性接頭)形式,相比剛性連接,柔性連接應力較差,易出現滲漏水現象。
采用旋挖鉆機配合液壓抓斗施工,采取“兩鉆一抓”或“三鉆一抓”甚至“多鉆一抓”的方式抓取巖層[3],如圖3-1 所示。抓斗張開距離為2.8m,在以此距離的兩端為孔心,槽寬為直徑,鉆至強風化砂礫巖層達到設計槽底深度,再用成槽機直接插入兩孔中,通過抱合力切斷強風化砂礫巖,每次抓取0.3m 左右,依次完成強風化砂巖的成槽工作。若兩鉆后,抓斗抓取強風化砂礫巖還有困難,可在中間再鉆一孔。

圖3 -1 地下連續墻“兩鉆一抓”示意圖
本工程鎖口管直徑為Φ790 和Φ990 兩種形式。鎖口管下放時,確保定位準確,并保證鎖口管垂直度,鎖口管應完全嵌入槽底固定,以免影響相鄰槽段的施工。混凝土澆筑結束,混凝土全部終凝前及時起拔鎖口管,下一幅相鄰槽段成槽后,用我公司研發的地下連續墻接頭刷壁裝置[4]對形成的凹弧接頭進行清刷,確保槽壁無泥皮,以接頭刷不帶泥屑為止。
本項目除輕軌一號線車站及線路側地下連續墻槽段垂直度應滿足1/600 外,其它區域地下連續墻垂直度均應滿足1/400。首先嚴格控制導墻施工垂直度,重點控制泥漿質量,防止成槽時發生槽孔坍塌;再次當成槽至細砂與中粗砂互層部位時,土層軟硬不均可能會導致抓斗發生偏斜,此時應放慢成槽速度,斗體鋼絲繩處于垂直穩定狀態時進行抓取,以確保成槽垂直度。
本工程對地下連續墻墻頂垂直和水平位移、墻深層水平位移、墻外深層土體水平位移進行監測。根據基坑開挖過程中監測數據,任意選取開挖深度內B0 層和B2 層墻體測斜第三方的監測數據成果,如下圖4-1、4-2;對4 幅地下連續墻進行聲波透射檢測,檢測結果匯總表4-1。

圖4 -1 B0 板施工時DLQ11 墻體位移監測數據

圖4 -2 B2 板施工時DLQ17 墻體位移監測數據

表4 -1 聲波透射檢測結果匯總表
監測報告顯示,在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各項位移監測數據均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墻體質量滿足設計要求。
本項目地下連續墻在逆作法施工中得到成功應用,不僅解決了現場場地有限難題,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周邊建筑物、管線沉降很小,開挖后整個地下室外墻無明顯滲水點,達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