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勝超 黎 宇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院 537100)
在新醫改背景下,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和就醫環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政府為了滿足人民就醫需求,進一步增加對醫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大大推動了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1]。目前,大部分醫院總務后勤基建專業的技術人員非常缺乏,且基建工程管理的經驗不足,造成工程投資控制效果欠佳,審計工作開展困難等問題。因此,在新改革背景下,提高醫院基建工程項目審計工作效率,確保審計工作順利完成,是每個醫院迫切解決的問題[2]。
工程項目審計是對基本建設項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進行的審核、稽查。工程項目審計一般分為前期、中期和終結審計三個階段。跟蹤審計適用于工期長、工點多、管理跨度大的工程項目。
工程項目的前期審計主要審計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及施工管理的控制度;中期審計主要審計成本效益情況;終結審計主要審計經濟責任。建設工程審計重點內容包含:工程量和結算中套用定額是否準確;工程造價的調整和設計變更是否合法合理;工程量的增減和變更簽證手續是否完備正確合理;設備、材料和結算中各項費用的記取是否符合要求等。工程審計主要目的:審查決算資料的完整性;審計竣工財務決算報表和說明書完整性、真實性;審計各項建設投資支出的真實性、合規性;審計建設工程竣工結算的真實性、合規性;審計概算執行情況;審計交付使用資產真實性、完整性[3]。
本次以某醫院基建工程項目為例,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60000m2,總投資約15 億元, 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1 億元,醫療設備投資4 億元。如下表1 所示,為該項目用地指標情況:

表1 ·醫院基建工程項目用地指標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本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在審計環節尚且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總結起來如下:
目前,醫院基建項目工程分包工程越來越多。分包工程和分包合同的管理存在內容不夠完整,沒有明確規定分包工程的單價、數量、總造價、質量、工期、結算方式、違約責任等;分包單位的資質不夠,分包單位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致使工程安全質量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分包方和建設單位直接結算工程款等失控狀況。以上既既造成極大經濟損失,又損害了單位的聲譽[4]。
在醫院基建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某些單位工程核算不符合有關財務制度的規定,套用定額和材料價格核算不規范,徒增了施工成本;審計人員沒有及時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考察,不能掌握隱蔽工程和變更設計部分情況,不確定實際發生工程量,以致于核減幅度較少;對工程進度款的審核不夠嚴格,造成工程款的預付或所撥進度款超預算等問題;以上都最終造成工程結算嚴重超標。
某些單位對工程項目報建報批流程不熟悉,或者為了追求形象進度等,項目報批報建手續不完全或者審批手續未下達,即開始開工建設。在項目施工建設中,工程變更沒有按照規范進行簽字審批,隱蔽工程施工與驗收沒有邀請審計人員到現場進行核查,簽證不及時或缺少工程聯系函等現象,造成項目審計所需要材料不全,大大影響醫院工程項目審計工作。
項目施工過程中,很多隱蔽工程施工沒有經審計人員核實,就開始下一個工序,難以規范施工行為和保證施工質量。材料信息是否符合設計標準,材料變更是否征求設計人員的意見等尚未經審計人員核查,造成工程材料質量難以保證。施工現場管理員專業知識薄弱,很難辨識施工方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直接影響到施工質量。在實際工作中,醫院沒有設置專業工程審計和基建預決算負責人,一般在結算時核對工程量,并委托第三方來做結算,然而第三方結算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參與施工現場管理和監督,很多工程特別是隱蔽工程,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督審核,單憑施工方的簽證單內容進行結算,這種情況,第三方結算或審計部門具有多種身份,容易出現腐敗現象,基建工程質量難以保證。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基建項目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提出新的要求。
工程項目審計涉及工程預算、工程技術和財務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因此,醫院首先要提高醫院審計人員的配置力量[5]。審計人員須全面熟悉現階段的政策與法律,審計工作必須在國家現行政策與法律約束下實施,發揮出審計在醫院基建工程項目建設中的既有作用。加強對審計人員業務專業培訓和職業道德學習力度,全面提高其業務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從而全面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夯實基礎,保證工程項目審計的質量,最終達到強化和完善工程項目管理。審計部門應不斷完善審計工作制度等相關方面的內容,及時組織相應在建單位學習跟進,充分發揮審計工作具體作用,為醫院基建工程項目提供可靠支持。同時,審計部門應為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有效指導,并全面掌握醫院在工程的審計工作情況,及時糾正在建基建工程項目審計工作的錯誤,保證其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
基建工程項目審計結算工作能高效完成,需要參與工程項目建設中的各方(業主、施工、監理、設計、行政監督部門)各司其職,認真負責。一是業主作為項目建設發起者,主要負責招標投標、施工過程的節點控制、組織工程交工驗收等,加強施工質量和施工成本控制。二是施工單位,作為基建工程的具體組織實施者,必須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施工,按合同規定工期、質量要求完成施工內容,確保工程質量前提下,順利竣工。三是監理單位,受建設單位的委托,依據國家有關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批準的項目文件、施工合同及監理合同,對基建工程建設實行現場管理。四是設計單位按照工程項目的進度服務好建設單位,做好工程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和設計變更圖紙等工作,并參與工程驗收。五是行政監督部門對監理、設計、施工及有關產品制造單位的資質,監督檢查施工、監理、建設單位等對工程質量檢驗和評定情況。
各方在工程事實過程中務必要通力合作,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與施工合同要求進行施工建設,監理要發揮工程監督作用,把好施工質量,確保工程變更合理合法性和施工順利進行。
《關于加強和規范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的通知》強調了全程跟蹤審計在規范建設工程管理項目中的重要作用[6]。全程跟蹤審計管理模式,成為醫院建設項目規范化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
全過程項目跟蹤審計,主要是通過以下舉措,首先,緊控關鍵點,全程跟蹤審計中審計人員在項目實施前就進入建設項目各個環節,與建設方、施工方等共同探討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具體涉及到項目合同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以及招投標審計等;其次,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規范設計變更簽證審批流程,審核工程量清單以及指出工程設計不合理之處,并提出設計變更意見;再次做好隱蔽工程審計,嚴格執行隱蔽工程工序監督、隱蔽工程結算審計,做好隱蔽工程影像資料的存檔,在完工前核定,避免事后扯皮[7];最后是,造價審計,掌握材料價格變動的情況,集體討 論決定實際結算價格,審核每一環節工程支付貨款,并對施工質量、安全和監理單位審計。
從醫院項目設計階段開始到項目到項目竣工結算都屬于醫院全程跟蹤審計的內容[8]。為使得醫院基建項目投資資金安全有效地使用,醫院基建管理部門在整合審計資源的前提下,準確把握跟蹤審計介入深度和時間。
綜上所述,新醫改形勢下醫院基建工程項目審計工作的實施具備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因此,國家審計部門需發揮自身指導作用,加強單位審計工作指導,積極探索創新審計工作途徑,為新醫改形勢下醫院基建工程項目建設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