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10月10日夜里發生的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令人揪心。根據最新的消息,事故共造成3死2傷。城市中的高架橋是許多市民每天必須經過的交通道路設施,或從橋下穿行或從橋面經過,因此它的安全給予每一個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歸屬感。對這一事故有必要予以全鏈條回溯性調查,并對責任人及全環節嚴肅追責。我們也必須用更細致和有效的安全管理,來守護這份幸福感和歸屬感。
高架橋是一個安全集合體,它涉及到設計安全、施工安全、維修安全、使用安全,依賴于第三方的被動安全。安全集合體的事故,往往不是單一因素引發,而是多種因素的交合作用下造成。例如,如果存在設計不合理、施工不達標,架橋坍塌的安全風險從一開始建造到投用就存在。任何物業都有使用及年限性退損,沒有形成嚴格、定期維修檢查及預警制度,小風險也會很快釀成大風險。
另外,在交通管理方面,如果高架橋的使用者主體不合格,如黃牌照大貨車,它的過載風險會對橋梁造成直接的威脅。為什么很多城市的高架橋禁止重型大貨車同行,就是擔心會引發嚴重安全后果。
對于像高架橋這樣的高度安全集合體,往往需要與其他交通基礎設施所不一樣的更高水平以及連貫的安全制度予以保證。從無錫的案例上看,雖然目前還沒有最終的調查結果,只初步認定事故直接原因是超載貨車,但從一些媒體上披露的信息上看,有一些安全問題早已經暴露于外。比如,一篇兩年前的文章就提到出事的高架橋附近有一家鋼鐵市場,那里經常出入超載大貨車,并毫無阻攔地上了高架橋。該文作者在嘗試通過多個渠道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這一隱患時,問題似乎仍然繼續。這意味著初步認定的直接原因即便成立,超載貨車上高架絕不是偶然行為,事故也并非偶然。
筆者認為,在如今各種監控檢測技術日益精確化、智能化的時代,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監測來定責到車、定責到人,然后對其進行處罰,使其認識到行為對公共安全的危害。但是,這都屬于后端懲罰措施。如何能把工作做在前面,避免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這類悲劇發生,是對我們管理工作精細化的考驗。當一個外行人都能注意到的隱患,有關安全管理主體方還在睜只眼,閉只眼,只能說明管理上嚴重存在缺位。一個直接的證據就是,今年初無錫有關部門還查處了高架橋上的非機動車及大貨車等,但現在的情況恰恰說明了這樣的查處行為僅是偶然行為,沒有納入日常安全管理范疇。
我們的責任心,不僅體現在對設計不合理的安全召回意識,對施工質量問題不會聽之任之,還體現在對依賴于第三方的安全防范措施盡心盡職,對常規、日常安全執法嚴守職責。同時,道路使用者堅持自律與利他主義情懷,這樣才能避免可怕的客觀后果產生。一個充滿幸福和溫馨的城市,需要有關部門及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盡最大可能排除那些潛在的隱患。▲
(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