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來源于生活,藝術則亦來源于生活,兩者看似相同卻貌合神離。藝術可揮灑自如,胡捏亂造卻又不失雅味,而科學需嚴謹、細致要經得起反復推敲,兩者的出發點如出一轍從科學的視角發掘藝術的火苗,從藝術的角度詮釋對科學的理解,將科學與藝術融合探索更多的藝術創作方式。
關鍵詞:公共藝術;壁畫;科學;藝術;自旋
一、初探“自旋”
對于自旋的理解:初次了解量子物理學中的“自旋”一詞是通過參與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工作坊時,作為一名藝術從業者,“自旋”首先讓我聯想到了圓、轉、浮等帶有動感的畫面。但通過學習和了解從宇宙到粒子間的大微觀世界,發現“自旋”并非我們字面意思所理解到的“自轉”,而是需要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推演的動量,是指量子物理學中,微觀粒子內稟角動量引起的內稟運動。“自旋”是科學物理學家在實驗室中觀察到許多難以解釋的現象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它不是一種運動狀態,而是微觀粒子的內在屬性,是只存在于微觀粒子的內稟屬性。它與我們所知道的經典力學中的“自轉”的本質完全不同,從宏觀宇宙到微觀世界都有著它的存在,雖然“自旋”這一科學現象至今還未能用某種可視化的方式表達,但它讓我們想到了生命的本質起源和萬物的規律,在生活中也更能讓我們聯想到科技產物中的能量,如核磁共振等等。正是這種存在于生活但卻不可視的神秘魅力使我更想去了解這門存在與科學中的大藝術,因為這其中有著太多的藝術靈感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探索。所以我認為這次科學與藝術工作坊的主題“自旋”真的十分巧妙,正是因為科學界對于自旋也有著許多的困惑所以更加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視角去理解和感悟,作為一名藝術從業者,更應該從藝術的角度對自旋進行一些可視化或是可思考的藝術創作。
二、由“自旋”而引發的與藝術聯想
(一)生活中與自旋的聯想:
在物理學界中“自旋”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觀察到的許多難以解釋的現象而提出的一個概念,至今尚未做出可視化的表達,這也是許多科學家的潛心研究的一大困惑,這對于藝術來說更加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就像是一個在生活中存在但我們卻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這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空氣變化所讓我們感受到的冷與暖,空氣就如同“自旋”也是存在與生活但又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但是我們卻能通過體溫來感知它的冷暖,在藝術中我們自然而然也將冷暖用色彩的傾向來表達,當人們看到一幅暖色調的藝術品時便能隨之感受到熱情或是積極的情感表達,冷色反之,這也許就是我們用藝術表達“自旋”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將“自旋”比喻成生活中與之特點相似的東西并傳達創作者自身對“自旋”的理解從而引發人們對于自旋的思考。
(二)公共藝術與“自旋”的聯想:
公共藝術是一門包容性極強的藝術門類也是現代藝術的典型代表,它要求藝術與公共空間產生聯系,就好比空間中的陳列,墻面上的裝飾,地面上的投影等等諸如此類能與公共空間產生聯系并獨具美感的東西都能稱之為公共藝術。初探“自旋”為什么能將這門深奧的量子物理學與公共藝術所聯系?是因為公共藝術在某種層面上更能詮釋藝術源于生活更存于生活,這與科學與生活的關系也極為相似,就好比量子物理學中的“自旋”的發現與生活息息相關。簡略的理解自旋后,回望生活中的眾多藝術品,多少都能看到之間有著微妙的關系,所以說科學知識是貼近生活也是在生活中有感而發的杰作,將“自旋”這一極具科學代表性的話題與我研究生期間所學習的專業公共藝術中壁畫的形式相結合將自己對于“自旋”的感悟與理解詮釋,希望能從藝術的角度引發人們對“自旋”的思考,用更加帶有藝術意味的形式感受科學的趣味與奧妙。
三、科學與藝術碰撞的初步構想一一壁畫裝置
用一個自動旋轉的光束裝置在墻面與地面上投射出光影,光斑因裝置的旋轉而在墻面上產生不斷地變化而產生的藝術效果和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從而引發觀看者對于自旋的思考是我對于表達“自旋”這一主題的一個初步構想。在微觀世界當中,“自旋”是一個沒有能量的概念,也就是說“自旋”是我們不知道,不管自旋是什么樣但總歸是存在的,它不是一個與“自轉”相同的經典的概念,“自旋”這一未知的經典概念在等待著許多科學研究著揭開謎題,但在謎底揭開之前,我們何不嘗試用生活中與之相似神秘的東西用藝術的角度進行表達,也許它不能揭開謎底不能解釋自旋,但起碼能引發人們對于自旋的思考,讓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變得更具意義。
參考文獻:
[1]曹天元.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M].遼寧教育出版社,2011.
[2][英]E.H.貢布里希,著.貢布里稀文集:秩序感一裝飾藝術心理學研究[M].楊思梁,徐一維,范景中,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劉思瑞,廣西藝術學院造型學院,壁畫專業,導師: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