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是人類重要的精神活動之一。園林藝術是結合實用性和美學的藝術。它將藝術的各種形態統一融合起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以及造園者美的意識、社會的實踐、美的經驗、個人情趣的不同。使園林藝術呈現了五彩繽紛、極具特色的姿態。本文簡單分析園林藝術創作中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園林;藝術創作;意境美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在許多方面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審美需求,特別是在精神生活方面,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美”是抽象的事物的共同重要屬性,它可以引起人們對美的認識。美的理論基本上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從客觀素材的屬性中尋找美的起源,另一種是從精神世界中去找尋美的本源。
一、園林藝術中美的體現
在藝術美的園林形式方面,景物的形狀、風景輪廓的曲線、光、色、靜謐空間的組織和韻律都是園林藝術呈現的重要形式。園林藝術是一種按照“美”的法則,經過變換、改善或創造出來的園林環境。使之更自然、更雅致、更豐富、更符合時代與社會審美要求的藝術創造活動。那是自然、生活、藝術三者美的高度統一。園林的美麗來自大自然,但是它比自然更高。它是大自然的經典概括。
園林之美與自然之美的差異在于不僅包含了庭園之美,也包含了許多藝術美的因素,還反映了人們對藝術的理解和對自然之美的把握。比如原有山水大體量的問題如何放入有限的園林空間中,使用“縮龍成寸”的表現手法,來達到師法自然與內心情思轉化相融的理想狀態。強調“自然美”的特性。它還反映了人們對“征服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辯證法一體性的理解和態度。園林的美,就像其他藝術的美,是藝術家根據客觀規律的美和一些美的概念而創造的結果。這是一種現實美的改善和集中表現,是藝術家的可視化、情感化和社會生活美學的作用結果。它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是不可分割的藝術美。簡而言之,園林的美是在特定的、完全的、有限的生態環境中,根據客觀的美和人們的美的概念規律自然地形成的形態。
植物是園林景觀構造的重要內容,園林中植物的美,首先取決于它們自身純天然的美麗狀態。然后運用構圖藝術結合植物自身的生理生態要求進行植物的配置,形成高藝術水平的園林。其次,庭院的植物顏色和季節的變化也給庭院帶來無限的魅力。自然的山和植物,風雨雪,太陽、月亮和星星,昆蟲,魚,鳥和動物,自然的云、晴和黃昏、晝夜、春秋的瞬息變化和清泉石上的淙淙聲、雨打芭蕉的嗒嗒聲、林中蟬鳴、樹上鳥語都是園林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是最自然最純粹的美,加以巧妙地借用,就會形成美麗的風景。
二、藝術創作中的表達方式
園林創作的表達方式與文學、繪畫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園林作為自然的空間境遇,不能直接創造藝術概念,其藝術概念是基于與自然對象的綜合關系。隨著社會文化和藝術家心理活動規律的積累,景觀藝術的特征被引入到一個完整的框架中,創造一個美麗的藝術概念和環境。情生于境是指在環境中而又超越了被它觸發的環境而產生的。通過高度精練、一般化的思維過程,它可以達到藝術家的表現,使感受者們游于情、融于景,達到藝術領域,留下余味和余韻。
陳從周老先生說過,園林,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存在,而當詩與畫在實際的景色中出現,作為藝術的概念就稱之為意境。意境作為一種藝術概念,之所以能引起強烈的美感,一是因為它具有鮮明的形象。藝術概念的形象反映了現實美的本質,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可以引起特定的情感表現。因為只有在自然形象中抓住這種富有情、意的特征,才能激發人的美感觸覺。二是意境的美包含了藝術家的感情。有人說,“藝術的概念是由感情創造的,而無情的繪畫藝術概念是死的”。意境之所以打動了人們,可以使人思考,是因為形象中寄托了藝術家的感情,是他們情感的化身。三是意境中包含了絕妙的藝術技能。意境是一種創造。“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個“鬧”字,不僅反映了寒冬以來自然的覺醒,還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體現出運用語言技巧的重要。四是意境中的委婉含蓄可以激發欣賞者的思維。讓人覺得“語言很多,意思無限”,最豐富的內容用最少的語言表達。通過含蓄的方式,留下一個空間供游客想象,使游人獲得美的感受。
三、結語
藝術的創作不僅表現在形式上,在園林的表達中,意境上的創作則更具有魅力。從表面到內容、從淺處到深層次的景觀空間設置,使文人雅士對于祖國山河美景的欣賞和向往充分發揮,體現人與自然融合的意境。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好的藝術作品從來不是一時興起、信手拈來的,而是經過客觀生活的體驗和主觀意識的思考沉淀出來的。
參考文獻:
[1]管寧生.試論園林藝術的美學特征[J].中國園林,1999(03):3-5.
[2]鄭豪.淺談對園林中藝術創作的理解[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8(04):185,187.
[3]肖祎.淺談中國園林藝術中的美學思想[J].北方文學:下,2017(6):120.
[4]胡景文等.園林設計[M].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2.
[5]童慶炳.藝術創作與審美心理[M].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
[6]任君.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美學思想[J].城鄉建設,2009(11):68-69.
作者簡介:余露,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