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珂
摘要:《芝加哥》是展現20世紀芝加哥社會百態的一部經典歌舞劇電影,其對色彩、燈光的精妙應用發揮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季康墓庥霸O計、精妙絢麗的舞臺燈光運用以及極具表現特點的服裝、化妝、道具設計,起到了引導觀眾視線、分開空間差距、營造畫面基調、表現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藝術效果,給觀眾帶來極其愉悅的視覺體驗,并使這部電影多了一種別樣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芝加哥》;光影;電影燈光;服化設計
《芝加哥》改編自百老匯同名老牌歌舞劇,在普遍認為歌舞片已經衰落的21世紀,一舉拿下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芝加哥》作為一部用歌舞劇的形式去演繹的犯罪電影,他的歌舞片段深深嵌入整個影片的敘述中,作為劇情的一部分來呈現,展現出20世紀美國整個社會的紙醉金迷,享樂主義至上和社會秩序的崩壞。除了出色的演員演繹,攝影手段也是整部電影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奢靡艷麗的燈光,獨具特色的服飾和有引申蘊意的道具安排,都是舞臺必不可少的構成部分。本文將從光影的選擇、燈光的應用和服裝設計、化妝、道具的搭配上,分析導演是如何運用這些攝影手段來成就舞臺、塑造人物形象、打造舞臺的氛圍與意境的。
一、光影的設計
電影對照明光影的要求都比較高,特定鏡頭的場景燈光都是有著嚴密的設計、安排,不同角度與強度的照明光線都會給影片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而在歌舞劇舞臺上更是如此。
(一)焦點
照明角度的選擇,會直接決定觀眾的目光投向哪里,注意力放在哪些部分上,故事會從哪展開,誰又是故事的講述者,在多人舞臺上尤其可以顯現。而主角的燈光在亮度、冷暖上都是有獨特設計的,確保觀眾一眼就能識別出來。
(二)照明強度
不同強度的燈光運用,會使人物形象更豐富,將視覺上的沖突放大。第六幕中女主Roxie在記者面前扮演一個柔弱的貴族夫人的形象,打光模糊溫柔,女主像是被柔化了般,整個人十分溫柔端莊;而在由律師操縱的木偶戲騙局中,女主作為木偶傀儡,被律師提線操控。此時的打光角度采用了從下往上和正面的方式,光線變得更為強烈、肯定,配合人物面部投影,給人更真實更陰森的感受。兩場鏡頭燈光的獨特設計,視覺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加深了影片戲劇般的荒誕感。
二、舞臺燈光的光色運用
燈光色彩作為電影中必不可少的視覺語言,為影片的最終呈現起著決定作用,它與演員相互配合,拉開空間上的差距并烘托出電影作品表達的意境,還不易被觀眾注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切割場景,拉開空間的距離
《芝加哥》對比其他音樂歌舞類電影更像傳統的音樂劇,他每次唱演都是一場真正的舞臺。而在舞臺上想要拉開彼此的空間距離,便不能依靠于后期的技術,只能采取其他技巧性的表現手法,《芝加哥》就很巧妙地運用燈光色彩來達到這一效果。
在影片的第一場表演《All that Jazz》中,舞者在臺上性感有力的演出,燈光配合演出氣氛采用藍、紫和黑的組合搭配,給人神秘的、迷醉的夜晚視感;同時臺下光線明亮,觀眾們都被罩在亮麗暖黃光下,陷入一片火熱中。迷醉的藍色與亢奮的暖黃,將兩個區域分開,拉開了空間距離。臺上影影綽綽的藍紫色光線像在夢境,迷幻瘋狂;臺下觀眾席的明亮暖黃色又像是重新踩到實地,可靠真實,使人一眼就區分出臺上與臺下。
(二)營造畫面基調氛圍
在第四場劇目《Cell Block Tango》的后半段,是一段集體情緒大爆發的片段,燈光由幾小束的藍光變為占滿屏幕的紅光。鮮紅色的背景光映著一個個監獄牢籠和女囚瘋狂舞動的黑色剪影,血紅色背景和暗含犯罪的黑色剪影搭配一起,使整個曲目驚悚的氣氛陡然上升到頂點。背景的紅色給人犯罪、流血的視感,而黑色牢籠與舞動著的掙扎身影,又像是惡魔就要破牢而出,視覺感受強烈,配合舞臺前方舞者的激烈舞蹈,禁錮、瘋狂、罪惡的氣氛一下就包裹了每一位受眾。在曲目將要結束,黑色的監獄就要重回平靜之時,歌曲聲音逐漸變小,燈光顏色也逐漸由紅變藍,由狂熱回歸冷靜,監獄再次回歸平常……
在這一段中,燈光通過顏色變化、形狀變化、強弱變化,再配合演員的表演與音樂的起伏,實現了舞臺癲狂的氛圍打造,更加深了舞臺的藝術效果。
(三)人物的情緒、心理
學者陳耀榮談到舞臺燈光的設計時認為, “恰到好處的燈光可以從獨特的角度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歌舞劇更是如此,燈光是人物心理情緒外露的一種獨特方式。
第五場《All I Care About》中,Mama向Roxie推薦了一位號稱沒有打不贏官司的律師,承諾可以幫她擺除罪名。鏡頭下Roxie逐漸心動,并開始想入翩翩,此時一束光打在女主臉上,第五場曲目也悄悄地以這樣的形式入場了。偏紅紫的打光,有點夕陽的顏色,配合女主微微迷離的眼神,顯得醉醺醺的,由此將人帶入女主的想象世界。同樣的鏡頭,同樣的視角,可以對照第一場《All that Jazz》時對Roxie的面部特寫,當時的Roxie沉醉在表演中滿眼崇拜,眼睛都像會發光,暖黃色的光映在她的臉上,積極、崇拜、向往的情感毫無保留的溢出來。
三、服裝設計、化妝和道具之間搭配
(一)服飾和化妝對人物的塑造
在歌舞劇中,除了非攝影手段的應用,服飾、化妝、道具和燈光的配合,對角色的塑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服裝和化妝能夠使人物與主題更貼合,展示角色的身份地位、自我形象、甚至心理狀態。
第三場的劇目《When Youre Good To Mama》,很不客氣地展示了Mama的愛財,只要你有足夠的錢,Mama可以滿足你的任何需要。而這些人物形象在服化搭配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Mama的服裝是全劇打扮最為奢華的一位,從頭發到腳都是被大面積的金色、金屬亮光包裹堆砌起來,沒有遺漏一個細節,毫不遮掩她對與金錢的迷戀,像把她只為追求錢的心理穿到了身上。搭配夸張裸露的衣服和濃烈的艷妝,更是給人強烈的視覺刺激,人物生動地就要走出屏幕。
第九場的《Mister Cellophane》中Roxie的丈夫Amos登臺,他自己給自己化了一套小丑妝,有著下拉的黑色下眼線、兩頰厚厚的腮紅和圓潤的鼻頭,服裝是一套酷似卓別林但寒酸很多的小丑服。這一整套荒誕的、可笑的小丑造型對應著Amos先生突然意識到,自己就像個小丑一樣,被Roxie耍得團團轉,卻還是一次又一次上當。同時小丑本身在劇場表演中就是一個不起眼的、滑稽的、可笑的小角色,和Amos先生有著同樣的命運,有著代指的用意。
(二)道具的隱喻意義
重要道具在影片中通常有著一定的信息指向,可以充當重要的劇情線索、可以展示時代背景、推動故事發展,更能傳達隱喻的深意。
絲巾。關于絲巾的鏡頭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第三個劇目《When Youre Good To Mama》,第二次是在監獄探戈《Cell Block Tango》中?!禬hen Youre Good To Mama》是說只要你愿意付出相應的金錢,Mama會給你提供一切的便利。而這個便利,是由一條綠色的絲巾代表的。絲巾從Mama的胸口抽出來,暗示它的隱秘與不合常規性。而綠色一直以來就象征著順利、通行證、安全,配合當時暗示交易并互惠互利的歌詞,更凸顯其“便利”的蘊義。
絲巾第二次出場在監獄探戈中,這一場使用蒙太奇的剪輯手法,通過歌舞情景劇的形式講述6個女人的犯罪經歷,再現了她們殺害自己情人的全過程。五條紅色的絲巾分別從他們情人的耳朵、嘴巴、小腹中和她們自己的手中抽出,對應著女囚殺害他們情人的方式,導演藝術性的,將血、生命、罪惡、憤怒都藏在了一條條的絲巾中,還有一條白色絲巾從情人的身后抽出,這唯一的一條白絲巾也表達那個女人的無辜與冤枉……
(三)從服裝設計、化妝、道具和燈光的配合看人物的轉變
Roxie的獨舞共有三次,三次的服裝、心理情緒、燈光都不盡相同,各代表著Roxie不同時期、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情緒表達。第一次是身穿粉色絲質短款睡衣,搭配暖紅色的光和浪漫的星光的布景。這是她在入獄之前,還為人妻時,表現出她的嬌媚和對她丈夫的愛慕與贊賞。
第二次Roxie沉浸在自己一定會成為最有名的舞者的幻想中,此時的她性感閃耀,一身超短性感的亮片金屬舞裙,四周一片黑暗,只有一束頂部打光。此時的舞臺上只能看見她一個人,只有她自己在發著光,是一場真正屬于她的舞臺。而有點冷調的頂部光線,使視野更加開闊,更清晰,更肯定,也凸顯Roxie對未來自己成名的深信不疑。
第三次,此時的Roxie已經被無罪釋放,但她想象中的鮮花和追捧沒有出現,大家都被新的熱點吸引,沒有人再關注他,沒有舞臺讓她登場,她的丈夫也對他失望而去。暗黃的頂燈打在身上,身穿黑色長款的舞裙,光線溫柔,Roxie像鍍了一層的光,有一點點美人遲暮的感覺。Roxie周圍擺設一圈冷藍色和暖黃色的小燈,像是她內心火熱和冷酷現實碰撞;也是對舞臺和觀眾的物向化,藍色是劇場舞臺,黃色是觀眾,對應第一場中的配色搭配。最后一個鏡頭,環境逐漸被黑色覆蓋,身上的光環也一點點地褪去,轉而被黑暗覆蓋。Roxie從舞蹈中醒來,露出了不甘、掙扎的表情,熱點過后Roxie還是被這個享樂至上的社會拋下,有點落寞。
四、結語
《芝加哥》作為一部經典的歌舞劇電影,演員演技精湛到位,舞臺打光絢爛強烈,敘事手段精妙,讓觀眾仿佛看到了那個浮華奢靡的芝加哥市井百態。導演巧妙運用光影、色彩以及服裝設計、化妝、道具這樣的視覺影像來組成舞臺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塑造了豐滿復雜的人物形象以及對氣氛的烘托渲染,給觀眾帶來極高的視覺體驗,也為后來的電影人和導演提供了色彩運用的優秀范本。
參考文獻:
[1]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M].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
[2]呂海軍.燈光技術在舞臺設計中的作用分析[J].大舞臺,2013(05):117-118.
[3]陳耀榮.淺談舞臺燈光的藝術效果[J].大眾文藝,2012(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