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對于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還相對滯后,存在著諸多問題。文章圍繞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進行探討,從美術高考到社會實踐等方面,嘗試提出了一些建議,期望更好地將新的教育理念帶入到實踐教學中去,以培養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極具創造力、復合型的設計人才。
關鍵詞:藝術設計;美術高考;教育;色彩
美術高考考,被稱為美術聯考、美術統考,美術生要想上大學藝術設計類專業,就必須通過這門考試達到相關的分數線之后,才有資格報考相關的高等院校。筆者作為一名藝術設計專業的研究生,在上大學之前,是走“藝術路子的”,學的是美術,在我們當地被稱為“小三門”。被當時很多人懷有偏見,認為是學習不好才學的美術,是學習差才這樣。當時幸運的是,堅持自己的喜好,讓我的一路走下來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及國家擴招政策的推進,藝術生逐漸增多。到了21世紀初,美術以其考大學的優勢使眾多沒有美術基礎的考生趨之若鶩,“藝考熱”成為一種典型的社會現象,而且藝考生中的80%以上為美術考生。校內美術培訓班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更多家長和學生將希望寄托在專業美術培訓機構上,一些學校也與培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愈演愈烈的美術高考中,美術高考培訓機構逐漸發展壯大,可以說通過對美術高考培訓機構發展規模及其招生對象的了解,便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藝考熱”的發展現狀。
一、美術高考培訓機構現狀
以呼和浩特市(之后簡稱呼市)為例,筆者在2012年高三來到呼市美術集訓,了解到,在呼市范圍內美術高考培訓機構高達300多家,魚龍混雜,可見當時這一場面的繁盛。與前幾年選報美術都是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學生相比,現在學生的文化課整體水平有所提高。但從近幾年美術高考文化課分數線變化來看,文化課分數線已經成為最后角逐的關鍵因素,如果藝術生依舊對文化課的學習不夠重視,必定會在高考競爭中處于劣勢。
二、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當前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來看,其教育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許多學院和大學都開設美術和設計教育相關課程,這些課程是由功利思想驅動或主動迎合市場的,以突出學校開設的專業種類齊全。入學人數的不斷擴大,造成了教育資源供應不足、學科結構失衡、軟硬件設施不足以及教學管理滯后等問題。還有相當多的藝術設計專業師資不足,辦學條件達不到要求,缺乏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他們的設計理論貧乏,缺乏實踐經驗,以為自己追逐最大限度的物質利益作為設計目標,這無疑違反了設計中“以人為本,藝術與技術統一”的設計原則。
此外,“藝考熱”上升背后還存在許多弊端,例如擔心學生的文化素養令人擔憂、藝術設計理念不明晰等問題,這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由于以上的問題,現階段,藝術設計類畢業生往往被吐槽沒經驗,所學的東西與社會生產嚴重脫軌。而學生也是苦不堪言,學校繁重的學習任務、昂貴的學費、畢業后所遇到差待遇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無疑成為當前時期更為緊迫的任務。
三、藝術設計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首先重視中小學生中的審美教育,從娃娃抓起,審美能力要求的提升能夠改變“文化差、學習不好所以考藝術院校”的現象,提升藝術院校整體形象。中國當代大學中普遍存在著藝術教育專業較低的招生標準和落后的教學質量,門檻低使很多人轉向這邊,看重的不過那張畢業證而非內心對藝術的追求。出爐的畢業生也大多只能充當個工匠,而非真正的設計師。
需要學科設置教育專家真正負起責任,從最初的美術教育中提高從孩子的審美能力抓起,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藝術,全面培養審美觀念,提高個人整體素質和自身修養,讓心靈因追隨藝術而選擇藝術的道路。如果審美能力不夠標準就不能進入這個領域,提高學校相關要求的門檻,最終使學校就能培養出具有很高的審美能力和濃厚的知識底蘊的真正的藝術設計大師,從而做強中國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院校也必須要與社會相聯系,理論與實踐結合。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創新活動,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全社會要關心和支持設計活動,培育設計市場,為創新設計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供空間和機會,創造良性循發展的環境和氣氛。
四、總結
綜上,如問題能解決,藝術設計教育就會良性發展,也會吸引那些比原來更優秀整體素質更高的學生就讀藝術設計專業,而這將成為一種榮譽。一旦藝術類教學獲得它應有的地位和尊嚴,使公眾認識到藝術學習是重要的,“文化差、學習不好所以考藝術”這種偏見最終能夠得到改變!
參考文獻:
[1]尹玲.美術高考現狀調查與分析[J].大眾文藝,2013(3):227-228.
[2]關紅.基于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的藝術設計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3]張婧.中小學生美術教學中審美觀培養的重要性之淺談[J].大眾文藝,2013(3):228-229.
[4]郭靜.亟待改革的藝術設計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6.
[5]楊曉斌.論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J]藝術教育,2009(7):120-121.
作者簡介:劉成江,內蒙古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