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創造力是戲劇表演必須要掌握的技能。通過了解當前戲劇表演教學情況,明確新時代發展對戲曲表演人才提出的要求,并根據學生各項能力培養特點,分析如何在戲劇表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提出有效的教學對策,以此提升戲劇表演教學效率。
關鍵詞:戲劇表演教學;學生創造力培養策略
一、引言
當前藝術在繁榮發展,社會對戲劇影視表演的人才需求也有了全新的轉變,不僅僅要求表演人才其自身的演技相對較高,也要求人才的創新性、創造力逐步提升。由于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也讓很多高等院校在實際發展時開始尋求全新的發展方向,找到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自身的創新力,這成為很多高等院校在發展時的重中之重。作為高等院校的管理者,應首先認識到學校當前的教育現狀,并且根據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變與完善,始終重視以人為本,做到立德樹人,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創造力的重要性
創造力作為人類特有的綜合性本領,要想判斷學生是否具備創造力,必須要綜合研究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個性品質等綜合影響因素。創造力是指學生可以在生活和學習中形成新思想,并擁有發掘與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其代表著成功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需的心理品質。同時,由于創造力是以一定基礎知識為基礎構成的,所以戲劇表演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創造力前,做好基礎理論知識的指導教學工作。另外,確保學生擁有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助于他們在構思常人想不到問題的基礎上,逐漸進入藝術最高境界。
三、戲劇表演教學中學生創造力培養策略研究
(一)調動學生的創新性
高等院校在開展戲劇影視表演教學時,想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創新性。調動學生的教學創新性是影視表演專業在開展戲劇教學時不可忽視的環節之一。學生需要根據劇本來選擇特定的演出風格、演出特色,學生也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發展,不斷完善教學任務,以創新精神發展提高自身的整體表演質量,這是當前社會對影視劇表演過程中的最基本要求。
(二)強化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會從多個渠道、多個角度去研究不同的可能性。簡單來說,就是從問題入手不斷地去尋找解決問題與答案的過程,此時不僅能從A角度轉變到B角度,而且可以重新認識問題,并掌握問題的實質。
(三)轉換教育中心位置
教師需要改變自己、需要重新認知自己在教學中所具有的地位。傳統的影視教學之所以學生的創造力較差,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沒有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位置,仍舊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而忽略了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相互聯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很多老師眼里,剛剛走入藝術院校的學生都處在同一起跑線,如何培養學生,如何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全都由教師決定,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教師就能夠決定每一個學生的命運。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需要提高自己的授課質量,教師更應該了解不同學生所具有的不同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當前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讓學生處于中心位置。改變老套的填鴨式教學,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新學習。而在教師教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當前自己在表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自己,利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發展。
(四)獨立性思維
在培養學生創造力及相關思維時,最為關鍵的是鍛煉學生獨立性思維。戲劇表演教學的本質是培育具備創作個性的優秀演員,但由于當前表演情況可知,共性遠遠超過了個性。因此,教師在初期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突破傳統學習理念的限制,認識到戲劇表演的獨特性與個性化,并從以往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同時,因為戲劇表演的很多內容都是由演員自身累積形成的,不僅涉及生活知識,還包含搜集素材,所以教師要支持和鼓勵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多發現與創造不一樣的美,這樣既能提高自身表演水平,又能培養學生創造力。
四、結語
在當前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教師需關注學生在學習時有關創新和發展的學習效果,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了解、對戲劇的喜愛程度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戲劇表演專業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專業,學生在學習時應了解創造的意義是什么、如何進行創造。只有將自己的想法、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創造力與劇本表演內容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形成兼具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獨特表演效果,給予觀眾更好的視覺體驗。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也應該根據生源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基于學生成長給出更多的可能性,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發揮出學生本身所具有的特長。
參考文獻:
[1]張博.探究戲劇影視表演教學中多元思維能力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7(23):155.
[2]劉恩岐.放大·還原·縮小——談影視表演教學與戲劇表演教學的異同[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7):279-280.
作者簡介:邵漢清(1979.12.10),男,漢族,武昌首義學院藝術團,教師,從事藝術表演和主持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