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

摘要:在中國傳統思想體系中虛實是重要思想理論,在傳統文化以及藝術創作中得到廣泛應用。篆刻是我國重要的傳統藝術,與書法藝術表達類似,其創作過程中也蘊含著深刻的虛實理論。在篆刻藝術創作表達中篆刻章法是有效傳遞藝術生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較多形式構成規律性,虛實理念在較多形式中能集中體現。本文對篆刻藝術創作過程中虛實理念進行分析,擬定實際應用形式,旨在促進篆刻藝術長遠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篆刻藝術;創作;虛實理念;應用
“虛實”一詞從字面上來看,其分為虛假、真實兩個組成部分,其次也能延展為對立方發展情況與勢力對比。“虛實”此詞在我國傳統文化多領域中應用較多,例如在書法、武術、繪畫等較多領域應用偏多。對“虛實”理念的根源進行追溯能得出,主要是我國古代哲學家對于“有”以及“無”展示的本體論探究。中國傳統藝術在長期發展中逐步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美學理論,其中涉及各類藝術思維以及美學思想受到較多傳統哲學思想影響。在藝術領域發展中,虛實和中國古代哲學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從相關藝術家、美學家研究與認知層面中能得出,在傳統藝術中融入哲學內涵,能有效建立傳統藝術獨有的發展風格。
一、篆刻藝術中的虛實理念概述
當前針對虛實的理解,從我國傳統文化發展歷程來看,其主要表現為統一、自然、平衡、和諧。在篆刻藝術發展中,要重點突出“虛”與“實”。在不同發展時期,人們對于篆刻的認識逐步轉變為空間、視覺層面的藝術感受。現代篆刻藝術人員表達出目前能應用的篆刻章法較多,主要有疏密、臨古、屈伸、輕重、增損、巧拙、承應、挪讓、盤錯、離合、界面、變化、邊緣等。在篆刻中,通過著字為實、以畫空隙為虛弱,其即是虛實。在相對文字線條中,疏密是重要元素,筆畫較多是密、筆畫較少是疏。其中“虛實”主要對應全印面筆畫有無來闡述的,文字筆畫占著的區域是實,空著地方則是虛。在篆刻藝術中融入虛實,就是對應留白、留空,就是映襯“計白當黑”。基本留白高度以及線條處理要能有效統一、對等。在作品意境變化中,主要是基于“虛”此部分有效承載,“留白”和“虛實”有效應用,能全面達到審美飄靈的意境美[1]。
二、篆刻創作過程中的虛實理念集中體現
基于各類事物產生的主觀以及客觀要素來分析,能將篆刻藝術虛實構成有效劃分。主要有自然虛實、人為虛實,自然虛實就是工匠在印文篆刻中基于自然規律分析做好多項虛實關系劃分與組合。在人為虛實中,就是創作人員對虛實關系合理劃分,能滿足良好的創作意圖要求。當前要注重選取分類歸類應用方式對各項實例合理分析,突出篆刻藝術中虛實的實際應用價值[2]。
(一)自然虛實
1.印面文字自然形成
比如在漢印文字中“殿中都尉”的“中”以及“淮陽王璽”中的“王”,其字自身線條筆畫要明顯少于其他三個字,所以留紅位置對比明顯,加上實際所處位置不同,在三疏一密布局中面貌不相同。
2.自然殘損產生虛實新面貌
“七十二峰深處”“筐當之印”“朝那左尉”此三個印子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受到較多不同的自然要素影響將會對印章邊緣產生較大磨損,均能體現出虛實對等的面貌。
其“筐當之印”“七十二峰深處”、磨損現狀、組成元素、疏密程度等較為類似,主要是通過朱文與白文表達,但是在整體表達感覺中惟妙惟肖。
3.基于印章的風格需要產生
“工倩私印”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漢印,從其基本表現風格中能得出,在印文處理中,由于未能進行有效調和,不同文字之間的空間密度差距較大。所以可以對“工”字進行適度壓縮,這樣能促使此個篆刻印章產生較為明顯的虛實對比。但“九疊篆”和此類印章對比具有較多差異,更注重對固有空間的等量空間極為追求,有助于實現屈曲補充。在反夸虛實對比過程中能達到較為極致的狀態,其也是重要表現風格[3]。
(二)人為虛實
從相關史料記載中可知,篆刻主要是從明清流派印開始,在篆刻過程中對虛實處理具有多種形式展示。當前為了能更好地分析,要注重做好有效分類,主要是做好留紅方式以及留紅密度劃分,方式主要有方圓、直斜弧、三角形等。
1.強化虛實對比
在虛實對比強化中,主要有“二金蝶堂”,其中“二”篆刻中要注重突出等長,此項操作控制有助于顯現留紅。其“堂”字邊線、左豎能規范化粘連。對字體中的“口”實際占據空間進行調控,還要對“漢”“學”的線間距進行適度壓縮。空間稀疏位置要更為疏松、緊密連接位置字體更要緊密貼合,這樣能建立較為突出的虛實對比,也能促使觀者有效聯想到“工倩私印”的傳承與發展。
2.突出線條間距與長短對比
在篆刻虛實體現中,還要注重突出不同線條之間的間距與長短,比如在“江孝昭印”“克明長壽”“研壽”三印中,其線條邊框要簡潔明了,在細看過程中篆刻表現靈動性更突出。每處均能透出較大的靈動感,線條長短、遠近、疏密清晰。空余部分大小、基本形狀均能得到有效應用,有助于確保靈動、樸拙此類對應的矛盾發展關系能有效趨于和諧統一[4]。
3.設置“印眼”
在印章篆刻過程中,藝術工匠要注重突出印章完整度以及整體質感,要注重從人為主觀意識角度設定印眼。其中印眼就是為了對眼球視覺部位進行有效吸引,如同字體文眼一般能有效起到突出重點、統領全局的重要價值。例如在“丁蒼之印”中,針對“丁”頂端弧度要著重個性化表達。在“關外侯印”中“外”字的表達中要注重做好直弧動態化控制。以后能促使其有效異于其他地方,從觀者視覺角度來看,能一下就被其有效吸引。
4.通過殘損合并造成虛實
在篆刻過程中從人為角度基于合并、殘損等方式能有效建立良好的虛實表達效果。例如在“歐陽駒印”以及“云間程潼”中,兩個印均是殘并四個角。線與線之間有效粘連,周實中虛,促使其表達更為精確。
5.重點突出呼應關系
在篆刻印章中,優秀的印章不僅要能突出多層對比能有效突出科學化的呼應關系,要注重從多個方面進行合理分析。例如做好留紅大小控制,在“潘伯鷹印”中,對篆刻對角合理控制,能有效突出虛實對比與良好的呼應。其中“潘”和“鷹”二字細微留紅與“伯”右端、“爪”等留紅能有效呼應,集中突出篆刻完整性。加上密度較大,能與右邊之間產生較為明顯的對比。為了能對重心偏移以及圖形分裂情況進行控制,在對“湖”字偏旁部首處理中,在上端兩豎位置適度拉開以及縮短具有重要作用,成為此印章篆刻的亮點。
三、結語
綜合上述,在篆刻藝術中引入虛實哲學理念,為篆刻創作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持,篆刻學習中各個階段學習重點差異性較大,創作思想根源主要是通過不同實踐作品作為重要載體。在篆刻中要注重堅定個性化的創作理念,明確創作思想,豐富創作形式。補充創作軀體結構,為創作提供更充足的靈性。在新時期當代篆刻創作過程中,要注重繼承優秀傳統。目前要注重突出篆刻創作藝術視覺感染力,在虛實對比中展示更多可視化元素。豐富印面樣式美感度,強化美術屬性。篆刻藝術在不同時期發展變化中,在字體、線條、章法等方面均是優秀的文化積淀,各方面和我國哲學領域能有效連接。
參考文獻:
[1]王哲勤.懷古悟墨金石寫意——淺談中國畫創作融合篆刻藝術的感悟[J].美術教育研究,2019(21):39-41.
[2]張利群.方寸之間游刃于天地之大 ——評梁潮的篆刻藝術創作[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32(5):46-50.
[3]楊國棟.當代篆刻創作的風格取向[J].中國書法,2019(23):86-92.
[4]陳沫吾.篆刻藝術創作斷想[J].文史雜志,2015(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