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水彩畫藝術正處于快速發展的繁榮時期,現代化高職院校中的水彩畫教育在水彩畫藝術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對于水彩畫藝術來說,高職院校水彩畫教育是與之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不僅體現了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擔當精神,同時也實現了高職院校的教育創新和升級。本文對水彩畫藝術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探討,結合中國水彩畫藝術發展中高職院校水彩藝術教育的作用,分析了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及其對中國水彩藝術發展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教育;水彩畫;藝術;中國
一、前言
一直以來,在藝術領域內水彩畫都被當作小畫種之一,遠遠不及國畫、油畫等藝術畫種所帶來的的影響巨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水彩畫也同時可以被稱為是一種“大畫種”,因為水彩畫的接觸人群范圍廣泛,主要體現在水彩畫通常貫穿于我國兒童的幼兒園、小學時期,甚至到中學時期等多個教育階段。并且水彩畫得到了眾多繪畫愛好者的喜愛,水彩畫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國家專業或非專業藝術領域內都被廣泛普及和使用。
二、我國水彩畫藝術發展現狀
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水彩畫藝術便呈現出了繁盛發展的形勢,主要體現在各個不同級別層次和范圍的水彩展示交流活動逐漸增多,不同名目的水彩展示交流活動在多個地區舉辦,其中還包括具有國際意義的水彩畫展活動,例如在我國中國青島市舉辦的國際水彩畫雙年展、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等。在各個級層的美協組織中,逐漸成立起以水彩畫藝術為專業的委員會,出現了主要用于展示和交流水彩畫藝術的水彩博物館。自從1986年起直至現在,中國美術協會已經連續舉辦了多屆全國水彩粉畫展,在1996年和2014年,兩屆全國青年水彩畫展在我國舉辦,同樣是在1996年,我國舉辦了首屆關于水彩的藝術展,全國范圍內的各地區也組織了此類水彩展覽活動。在對水彩畫藝術逐步的實踐和探索過程中,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現階段,水彩畫藝術已經成了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畫種之一[1]。
三、中國水彩畫藝術發展中高職院校水彩藝術教育的作用
高職院校水彩藝術教育在中國水彩畫藝術的整個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關鍵的推動作用。以廣州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為例,包括其在內的多個院校都開設了水彩畫專業,在部分院校中創建起了中國水彩畫系,這對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進作用。不僅如此,在綜合類的大學中,有些美術系科中也專門設置了水彩畫課程或專業。高職院校對水彩畫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相對應的,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發展也推進了高職院校水彩畫藝術專業的創建,在此基礎上實現了高職院校的創新和升級發展,二者相輔相成,互相發揮著推動彼此建設和發展的作用。高職院校中創建水彩畫系或是設置中國水彩畫專業方向,不僅對自身是創新、體現了自身的遠見和高度,同時對于中國水彩畫藝術領域的發展來說更是意義非凡[2]。
四、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及其對中國水彩藝術發展的貢獻
(一)高職院校創辦水彩化專業及水彩畫系,體現了社會責任感
高職院校教育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培養人才,更是作為提高公民素質、健全公民人格的教育場所機構,擔任著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受到近代西方藝術強烈的文化沖擊的影響,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甚至有些藝術形式逐漸走向了消亡。但是高職院校教育在傳承和發展中國水彩畫藝術方面,體現出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將優秀的文明成果保存和傳承下去。水彩畫在所有畫種中,自身獨具特色,不能夠被任何畫種所替代,高職院校水彩畫教育在市場化沖擊強烈的現今社會,對水彩畫藝術的維護和扶持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
(二)骨干美術學院作為接力,舉辦水彩畫專項展覽
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很少見到全國性的水彩專業畫展,直到中國美術學院連續5屆舉行了中國水彩畫大展,這樣連續性的藝術展事體現出了水彩畫藝術正在向繁榮發展的方向邁進。中國美術學院在2006年和2011年分別舉行了兩次當代學院水彩藝術展、并且舉辦了水彩畫藝術的學術研討會。參與其中的高職院校和綜合類大學的藝術學院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還有不少的國外藝術家參與到了水彩藝術展中,此兩屆水彩畫藝術展對于中國水彩畫藝術的整體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可見中國水彩畫藝術得到了藝術領域內專業藝術家高度的認可[3]。
五、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水彩畫藝術歷經了漫長時期的發展,在其繁榮發展的進程中,高職院校水彩畫教育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直至現在的高職院校水彩畫教育仍在努力,致力于扶持水彩畫藝術的穩健成長、培育出更多水彩畫藝術領域的人才。從水彩專業的設置、水彩畫系的創建,以及由高職院校舉辦的水彩畫研討活動和專題展覽活動等,全方位地體現了高職院校的藝術責任感,推動了我國水彩畫藝術和繪畫藝術領域的進一步建設。
參考文獻:
[1]陳堅.當代中國水彩畫的風生水起[J].美術,2019(3):20-23.
[2]邢建國.論高校水彩畫教育與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發展[J].西北美術,2017(4):58-61.
[3]于國柱.試論中國水彩畫藝術教育的發展與演變[D].河南大學,2011.
作者簡介:胡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