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茜 常偉廷
摘要:為什么說“藝術是生活的反應”?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現代年代里,高節奏的生活節奏也許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靜下心來感受生,好在藝術能夠反映出真實的生活,單就油畫就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身處于高壓力下的人們也越來越向往生命的本源,以追求真實單純的心境,這也就是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稚拙藝術被越來越也多的大眾所認可。自油畫于西方誕生在其成長道路上逆流而上克服重重困境進而不斷發展成熟。如今現代中國油畫家們懷揣著未泯的童心,從生活術中的多種角度吸取創作靈感,在創作中強烈的體現稚拙元素。因此,筆者將從藝術創作的視角,分析現代中國油畫創作中的稚拙元素的體現,并反思稚拙藝術對中國現代油畫藝術。
關鍵字:油畫創作;稚拙藝術;兒童藝術
一、稚拙藝術概述
稚拙的藝術繪畫產生于20世紀的法國畫派,又可稱之為稚拙派,最具有代表的人物是亨利.盧梭。起初是一些從未受過專業學習的繪畫愛好者們,他們因原始主義藝術的影響,追尋原始藝術的自然天成的表現形式,極力表達直觀的質樸的印象。他們將處于發展階段初期復雜的藝術視為樣板,在創作中努力主張返回原始主義藝術的風格中去。正因如此,他們的會話中我們看不到煩瑣的裝飾以及太多的繪畫技法,更多的是內心情感的宣泄,大膽的表達內心情感世界,同時他們尊重生活和生命,對生活與生命抱有無限憧憬,生活中的一切在他們的眼中都有著被創作的可能。起初的職業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并不認同這種藝術形式,他們認為缺少著藝術理論違背了美學原理的繪畫是登不上臺面的。然而這種藝術形式開始流行起來,克服了種種抨擊,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甚至有些畫家還刻意的模仿這種繪畫風格去繪畫并創作作品。因此稚拙派逐漸成熟起來,作品中有趣的內容以及鮮艷的色彩,使畫面充滿豐富的童趣,吸引人們的眼球,更能沖擊我們的心靈。
因稚拙派畫家們并未接受專業的學習,所以他們無視古典藝術的傳統和一切造型技術,同時又不迷戀于新的繪畫語言的探索,而認為那些沒有基礎和三維空間的野人繪畫最能體現人類本性,表現人類純真無邪和樸素無華的本質。
在題材的選擇上,他們追求以人為本,追從內心世界,在原始的環境下以真實、質樸、純凈的心境和主題創作。注重生活中的細微,從事物的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所以一切都可以被創作。同時稚拙派的畫家們摒棄了講究的圓錐形透視體系來表現。
二、稚拙美在中國繪畫藝術中的體現
劉野:“隱秘而感性的想象世界。”
自幼習畫的劉野出身于工業設計系,蒙德里安于平面構成對他影響深遠。顏色沉著、筆觸豐富,意象繁多而故事彌漫。他兒時就開始接觸到安徒生的童話。正如劉野本人所回憶的,“離奇的故事,精美的插圖,卻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奇妙世界。”繼而,那些黑暗的元素也對藝術創作者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所以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溫柔與天真,但同時也兼顧現實的殘酷,往往讓人感到悲傷。這也是劉野獨特的特點,他的作品蘊含著多層含義。
三、稚拙藝術給中國現代油畫藝術的思考
作為藝術家具有獨特的觀察方式是創作的基礎,而作為藝術家在創作中更要明確所要表達的主題。以自身的生活實踐為主要依據,稚拙藝術家們對于繪畫并未思考過多,摒棄構圖透視色彩運用等藝術原理,把內容和過程放在第一位,因此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繪畫過程中任意夸張,異想天開,形成了極具童趣純真的畫面效果。
稚拙藝術家們通過自己的獨特視角將生活中的萬物進行主觀創作,以孩童般的繪畫線條、色彩、筆觸進行藝術創作,使畫面具有強烈的藝術變現力。在稚拙藝術家們的眼里,表達變得比表現更重要,畫面中所傳遞的情感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敘述,具有多層含義。如今的你和我處在復雜的社會中,都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越來越想念童年的自己,憧憬著純真的世界。保持一顆純潔的童心,像兒童般歡樂,真摯的就觀察這個世界。通過主觀意識并結合兒童藝術創造出屬于“成人”的童話世界,正是這種視覺童話,恰逢你我都已長大成人,追求本質的真實:如今的藝術已經不在受教會政治等外界環境的束縛,擺脫了條條框框,藝術家的創作呈現多樣化,這也使作品始終伴,如同孩子一樣,以單純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美,將創作回歸至本心,用自己內心中最純粹的那一部分,拋掉對結果的向往和追求,回歸在創作的過程中,享受過程并感悟本質。
四、結語
簡言之,油畫創作者應適當保持一顆的童心,站在主觀的角度,用筆單純,以感受和記憶創作生成藝術作品。將色彩當作一種無意識的符號,自由地表達。其次是模仿孩童繪畫時那自由無束的心態,將創作當成游戲,大膽地去宣泄情感。不刻意在乎美與丑,不過分追求繪畫技巧。藝術來源于現實,更多的關注生活的東西,打破世俗的束縛,專心觀察,專心繪畫。
參考文獻:
[1][德]沃爾夫.迪特爾杜貝.表現主義藝術家[M].三聯書店,2005.
[2]藝術學編委會.后現代思考:藝術的本質與未來[M].學林出版社,2006.
[3]豐子愷.藝術漫談[M].長沙:岳麓書舍,2010.
[4]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5]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孟慶谷.兒童繪畫心理分析及方法指導[M].長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7]賴曉霞.稚拙美—兒童繪畫給中國油畫藝術的啟示[M].福建師范DAZ學,2013.
作者簡介:盧茜(1997.6-),女,漢族,遼寧大連人,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為美術,研究方向為油畫;常偉廷,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