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如今各式各樣的繪畫顏料中顏色的種類可以說是一一俱全。幾百種顏色排列在一起十分炫目。但是在繪畫的初步發展階段由于科學技術的限制,顏色的種類是十分稀少的。僅有的一些顏色基本是直接來自于大自然的,因此很多時候需要藝術家自己去調和,得到自己想要的顏色。其中“藍色”是一個發展較晚,但又不可或缺的一個色系。繪畫中不同色彩的運用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首先是畫家的自我感受,以及畫面的色彩構成和想要傳達的效果等等。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還有另外幾個不可小覷的因素——來自不同時代背景下對于色彩的感受、西方繪畫中的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的限制。本文主要論述時代思想和科技發展等方面影響下的藍色色彩發展軌跡。
關鍵字:藍色;油畫;繪畫發展
一、文藝復興之前藍色的運用
提到藍色就不得不提一種高強度且耐光的群青色,這是一種十分久遠的藍色。關于藍色在繪畫中的正式使用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在此之前藝術作品的顏色十分單調。在更早時期的西方繪畫中藍色仍是十分少見。常使用一種名為埃及藍的藍色,這種顏色出現在畫面中通過常會比較暗淡,多是作為背景使用。從十三世紀開始,西方關于菘藍的染色水平不斷提高,鮮艷亮麗的藍色取代了以前暗淡的藍色。藍色的裝飾和服裝開始流行于上流社會。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各國之間物資與特產的交流。距離歐洲較遠的中亞地區傳來了一種稀有的石頭——青金石。這便是提取純天然群青色的礦物質原料。群青色在最初的時候是相當的昂貴的。不僅僅是群青色,包括淺藍、灰藍和藍綠色等皆是提自于青金石。并且由于純正的藍色在大自然中本就不如紅、黃、綠等色彩常見,再加上獲取方式的困難,使得藍色顏料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期,群青色的價值一度可以攀比黃金。按照物以稀為貴的思維模式,藍色在于繪畫中的地位顯而易見。并且由于中世紀時期特殊的社會背景,使得曾經象征著貧窮的藍色變成了神圣高貴的顏色。因此在那時的西方藝術中,藍色是作為一種貴族顏色而存在,常用于繪制高貴女性穿著的藍色袍子,圣潔而又高貴。甚至此后相關題材的繪畫仍然保留了這種習慣。
二、文藝復興及其后的藍色運用與發展
隨著之后文藝復興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倡導個性解放。在這場自由與人權解放的戰役中不僅文學作品開始嶄露頭角,文藝作品更是用生動的繪畫展現出對人性壓抑的吶喊。十分細節的一點就是在此后的繪畫中藍色便不再是特殊人物或者是貴族的專用顏色。普通的市井百姓也可以身著明亮的藍色。從荷蘭畫家維米爾創作的《讀信的藍衣少婦》(圖一)就可以看出,這種鮮艷的藍色不再是貴族專屬。也側面展現了人們打破了傳統思維,開始思考人類自身的價值,提倡人生來平等的價值觀。
隨著科學的發展,在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光學理論影響了一批藝術家。尤其是法國的印象派。在此時,藝術與科學交織發展。繪畫的色彩一改黃褐色調,呈現出一種全新的面貌,步入新的歷史階段。此時除了一些天然提取的藍色,相繼出現了一些人工合成的藍色。藍色獲取難度的降低,使得一批藝術家在顏料的選擇上更加自由,用色方式和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顏色的運用更多的是在于反映真實的自然。到十九世紀時,畫家開始強調繪畫的主觀情緒表達,藍色又變成了表達憂郁、沉寂、冷漠和幻想等抽象情緒的媒介。似乎明度過低的藍色很容易展現出陰郁悲傷的氣氛。例如在挪威表現主義畫家蒙克的繪畫中,藍色常常是和死亡與黑暗聯系在一起。
縱觀漫漫歷史長河,藍色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藝術與人文思想的變遷史。每一種色彩都有其代表性與獨特性。由點及面,藍色的發展與演變除了展現出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更是生動的影射了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在用繪畫的力量不斷地推動著人類文明與思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欽正.淺談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作用及情感表現[J].美術大觀,2016(7):82.
[2]李游.來自遙遠的海外——淺談群青藍[J].大眾文藝,2016(4):77.
[3]孫威.圣母藍-群青在西方繪畫中的世俗化演進[J].大眾文藝,2018(5):108-109.
[4][法]帕斯圖羅.色彩列傳:藍色[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作者簡介:王惠,女,漢族,籍貫江蘇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為美術,研究方向為現當代油畫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