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卓俊
摘要:自印象派以來,藝術家的藝術表達方式在不斷擴展。在“一切都可以是藝術”的口號之下,幾乎任何方法和元素都可以用來創作當代藝術作品。其中應注意的是使用動物身體的極端表達,例如對動物身體施加暴力的現象。盡管以此方式創造了一些成功的,具有強烈表現力的藝術品,但它卻引起了許多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本文使用三位當代藝術家達明·赫斯特,赫爾曼·尼奇和馬可·埃瓦里斯蒂的作品為例從三個維度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當代藝術;動物身體;暴力
自印象派以來,藝術家的藝術表達方式在不斷擴展。在“一切都可以是藝術”的口號之下,幾乎任何方法和元素都可以用來創作當代藝術作品。在這種背景下,在當代藝術中用動物身體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并不罕見,但其中應注意的是使用動物身體的極端表達,例如對動物尸體施加暴力。此外,一些更極端的作品通過在創作過程中殺死動物來直接挑戰人性的底線。實際上,盡管以此方式創造了一些成功的,具有強烈表現力的藝術品,但它卻引起了許多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因此,本文將首先探討這種現象在當代藝術中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然后通過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來分析這種現象及其所引起的爭議。
一、對此現象產生的可能的解釋
對這一現象的研究表明,首先,在藝術史上,將動物身體作為藝術表達的素材或主題并不是當代藝術中獨有的現象,但對動物身體進行暴力對待以表現其死亡或因為藝術作品動物被殺死卻是當代藝術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在古代最早的藝術品中,動物尸體的圖像已經出現,例如亞述文化中的《受傷的母獅》。但問題的關鍵是在當代藝術之前,沒有藝術家使用真實的動物身體作為媒介并用暴力對待它們來創作藝術品。
對于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有三種可能的解釋。正如漢森(Hansen)的研究指出,近來,藝術已將其關注點放在動物上。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于對使用我們生活中任何現成物品的策略的最極端的擴展。更重要的是,根據利奧塔(Lyotard)的相似卻不完全相同的觀點,在后現代之后,對新的材料和新的表達方式的追求與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是平行的。最后的解釋是,動物的死亡及其難以想象的痛苦作為令人信服的要素,一旦被用于藝術品中,就可能產生經濟利益,因為它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從而為藝術家帶來了名聲。盡管這三個因素的影響都不可忽視,但本文認為最有影響力的因素可能是當代藝術中對現成品的使用的沿申和可擴展和對新材料和媒介的探索,因為對藝術上的新的表現形式的追求是藝術家的目標之一。這意味著藝術家可以通過使用動物的身體發現美學方面的潛在可能性。
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藝術作品是一個典型而著名的例子,他以表達動物死亡的主題而聞名。他曾制作過一系列的巨大的裝置作品,在這些作品中,赫斯特使用了填充甲醛的透明玻璃瓶來放置鯊魚,豬,羊羔和小牛等動物尸體。這一系列裝置在評論家和媒體中引起了轟動的同時,為赫斯特帶來了切實的經濟利益。它以50,000.27英鎊被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購得。除了對死亡這一主題的迷戀,經濟利益可能是赫斯特創作相關作品的另一動機。另外,從藝術美學的潛在可能性的角度來看,沒有人以如此巨大和直接的方式在博物館中展示動物尸體本身。對觀看者的視覺效果是巨大的。結合作品的名稱如“生者心靈中物理死亡的不可能性”,它也迫使觀眾面對死亡的主題。
二、爭議性的問題和影響
另外,伴隨著這種現象而來的是具有強烈的爭議性的問題和影響。由此引發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對藝術自由和動物倫理的爭論和探討上,這取決于具有不同立場的不同群體??棺h和懷疑的聲音,可能主要來自動物保護組織,倫理學家和一些公眾。然而,來自藝術領域的聲音包括收藏家,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則更多是對它的捍衛。奧地利藝術家赫爾曼·尼奇(Hermann Nitsch)在位于塔斯馬尼亞霍巴特德文特河的新舊藝術博物館(MONA)舉辦的黑暗摩菲狂歡節(Dark Mofo festival)上導演了一場展覽,通過提供被屠宰的公牛的血和肉并在展覽結束后向觀眾提供它的肉食以探究古代祭祀儀式。盡管在展覽前新舊藝術博物館(MONA)向觀眾發出了關于其內容的強烈的警告,同時狂歡節的創意總監利·卡邁克爾(Leigh Carmichael)表示,公牛并沒有如媒體報道的那樣被屠殺,而是其生命被人道地終結了。然而它仍然迅速引起動物權利活動家和公眾的批評。
爭議的焦點是活體動物是否在藝術中被殺死,是否必要以及是否需要禁止這種以藝術為由地對動物的暴力行為。來自動物解放組織女發言人克里斯蒂·阿爾格(Kristy Alger)的批評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接受人道殺戮作為解釋,這是對動物剝削的縱容,應予以反對和拒絕。它甚至引起了4000人的在線請愿書。赫斯特的作品也引起了類似的連鎖反應。他的作品引起了公眾的憤慨,同時引起了媒體的熱情。在博物館展出的動物尸體的死亡暗示著關于它們的死亡及其死亡方式的謎團。盡管它的視覺效果很強,但由于事實,它會引起道德上的不適,動物因其藝術作品而被殺死。具有類似爭議的另一個極端例子是馬可?!ぐM呃锼沟伲∕arco Evaristti)名為《海倫娜》(Helena)的創作。在這個作品中,藝術家將活著的金魚放入攪拌機中,讓觀眾選擇按下按鈕將其殺死。除了造成公眾對“海倫娜”的強烈抵抗。藝術家和博物館館長因對動物殘忍而被罰款。
三、關于價值的思考
然而,我們是否可以假設,這種形式的藝術表達所引起的爭議,恰恰是其價值所在。與爭議相隨的是,它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和思考,同時與作品一起產生的影響可能同樣是其價值的一部分。 在新舊藝術博物館(MONA)的所有者大衛·沃爾什(David Walsh)為赫爾曼·尼奇(Hermann Nitsch)辯護中提到,一方面,提出批判性問題是藝術的意義之一;另一方面,合法食用動物但拒絕將其用于藝術的人的道德可能是虛偽的。此外,藝術家本人回應說他的作品必須面對這些問題,這也使他挑戰自己的道德。此外,由于表達方式的極端性,它所引起的批判性問題和思考似乎更加強烈和深刻地呈現出來。藝術家為觀者創造了一個道德的牢獄之地,所爭辯的恰恰是藝術家想要質疑的問題,包括以下內容:問題:人類是否擁有處理動物生命的權利?動物真的有自由嗎?所謂道德的標準是否真的成立?
四、總結
在當代藝術中,有更多的關于動物身上遭受暴力現象的例子。本文使用三位當代藝術家達明·赫斯特,赫爾曼·尼奇和馬可·埃瓦里斯蒂的作品從三個維度進行了分析。首先,盡管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有三個,包括當代藝術的創作中對動物的興趣增長,經濟利益的驅動以及對新表現形式的追求,但其存在的內在原因,主要可以解釋為對新表現形式的探索以及對現成物材料運用的概念的極端使用。其次,由于不同群體,立場的不同而引起的問題和爭議,通常引起公眾,倫理學家和動物權利的憤怒和抵制,保護著組織,但遭到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的捍衛。此外,爭端的重點是倫理問題,即殺死動物以創造藝術品。盡管人們批評它是對動物的不必要的剝削,但不容忽視的是,多元化的當代藝術的功能之一就是提出問題。正如馬可·埃瓦里斯蒂斯(Marco Evaristtis)的作品所揭示的那樣,爭議本身就是藝術價值的一部分,它迫使觀眾進行批判性思考。因此,是否應該限制這種藝術表達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可以假設,圍繞該現象的有爭議的聲音將繼續存在,甚至有可能導致其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Jin, L. Animal ethics and contemporary art: an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ethics?and aesthetics, humans and animals, human and animal?injustices[D]. Lancaster: Lancaster University.?2016:53-55.
[2]Hansen, R. Animal skins in contemporary art. [J].?Journal of Visual Art Practice,2010.
[3]Lyotard, J-F. The Inhuman: Reflections on Time[M]?Trans. Bennington, G. & Bowlby, R. 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
[4]Vogel, C. Swimming with Famous Dead Sharks[N]. New?York Times, 2006-10-1(11).
[5]Baker, S. Artist/Animal[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3.
[6]Share, R. M. . Killing for art: The council of europe?and the need for a ban on the slaughter of animals?for artistic expression[J]. The George Washington?International Law Review,2010,42(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