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馨男
摘要:社會發展至今我國社會財富在不斷增加,國人的消費水平也在節節攀升,這導致了旅游業的發展模式出現了改變,自然風光秀麗的古村落和古鎮近年來游客人數急劇增加,這說明人們更加追求對傳統文化的體驗,游客對景區住宿的選擇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營銷的酒店,特別是大多數的年輕人更希望深入景區居住在富有設計特色的民俗中體驗當地生活。所以本文相對湘西地區的民宿設計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傳統民居;湘西地區;民宿設計;改造
一、湘西地區傳統民居概述
湘西位于湖南的西部地區,自然風光無線優美,其地域溝壑縱橫,溪水入流,山多地少,屬于亞熱帶山區氣候,常年霧氣繚繞、濕度大。在這種環境之下,湘西人民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依山就勢,在起伏的地面上建造的房子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少,減少了對大自然的破壞,也減少了房子內部濕度,亦于自然也已與健康,這種民居建筑被稱為“吊腳樓”。
“吊腳樓”在大致上分為兩種,挑廊式吊腳樓和干欄式吊腳樓。挑廊式吊腳樓因在二層向外挑出一條廊而得名,是湘西土家族吊腳樓最早建造形式和方式。這類吊腳樓一般設二三層,分別在一、二、三面設廊出挑,建筑形象空透輕靈、文靜雅致、裝飾精巧的造新特點。所謂干欄式的吊腳樓則是底層架空,上層居住的一種建筑形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一般多在溪水河流的兩岸,以群山為背景,河流為襯托,往往不是獨立存在而是成群連片,房與房常以碼頭墻相隔。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在古鎮繁華區、商業區非常常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鳳凰古城。建筑的檐口、腰廊形成水平線條與下邊縱橫交錯的垂直支撐形成強烈對比。這種細長且大小不等的支柱排列參差不齊,大小不一,形成了獨特的原始而殘缺的美感。
二、改造的總體原則
湘西地區的傳統民居受地理、自然條件的制約以及人文因素的影響基本為木制結構,由于原有的結構存在的時間很長,大多存在老化嚴重,穩定性差在改造時要重視重新加固,同時由于木質結構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改造時要考慮人流疏散的問題。其次,傳統民居的改造屬于經濟開發項目,在改造時要本著保護第一,改造第二。改造性設計是為了更好的承載傳統民居藝術,要本著保護的原則。在進行改造成民宿時要注意格局的梳理,盡量恢復到湘西地區民居的傳統的空間格局上,對于部分空間節點進行地域性的景觀營造。在使用材料時要使用傳統施工技術和傳統材料,同時要慎用與傳統風格不相協調的現代材料如鋁合金門窗、瓷磚、不銹鋼產品等等。對于民宿內部為了滿足民宿內部功能而新加的部分,則可以不完全模仿湘西地區傳統民居的樣式,可以適當地采用富有現代氣息的材料和樣式如洗浴間、鋼架結構等等。在傳統民居改造成民俗時新的設計部分就是創新部分,舊的腳樓形態、裝飾等等就是舊的部分,在融合的過程中因拋棄過于模仿、造假的方式,而是強調新舊對比、設計特色和湘西的歷史特色。
中國傳統民居種類繁多,湘西地區有其不同的特色,改造不可千篇一律的模仿,特別是不可模范其他地區民居的改造模式。應結合湘西地區的人文、歷史、氣候、地形、房屋自身結構等因素,改造過程中因充分了解湘西民居、當地傳統材料和傳統手工藝。例如湘西特色石雕、木雕、磚雕、竹雕,其中永順的牌樓石雕、瀘溪的菊花石雕、土家族、苗族的門、窗木雕、竹雕、磚雕、根雕;土家族苗族的雕花大床、木椅、洗臉架、衣柜、碗柜飯桌等等還有湘西土家族、苗族獨特紋樣的門簾、窗幔、窗幔等等都是體現當地人文的傳統工藝。對與傳統民居而言,把握總體的民宿改造準則是必不可少的。
三、湘西地區傳統民居改造型空間設計營造
民宿在空間上大體分為入口、接待區、客房、活動區。湘西地區因民居建筑的特殊性,特別是傍水的建筑一般是沒有庭院的,也就是說大多數景區民宿的一樓就是入口,入口與接待區往往在同一空間。作為連接室內和室外的重要空間,起著過度和引導的作用,民宿門廳空間往往是聯系其他功能空間的重要樞紐,與客房區、餐飲區等空間有著直接且便捷的聯系,是整個民宿交通核心、起著統籌的作用。同時,在湘西地區吊腳樓特殊性改造因更具人性化,要區別于同一地域的市區酒店和景區的快捷酒店,要給顧客入鄉隨俗如家的溫馨感受,讓游客將民宿當成旅游的目的地之一,在設計上,民宿入口因與湘西地區周圍的古鎮環境大體融合,入口指引可容入于文話息息相關的藝術品、招牌或植物景觀例如苗疆著名的織錦、刺繡、雕刻、銀飾等等,這些既能讓游客一眼發現民宿也不會有突兀的感受。門廳的布置也要有湘西地域感。湘西人民大多群居而生,房子連著房子、屋檐連著屋檐是湘西的特色,入口大多面積不大,設計的精巧才是精髓。
民宿的睡眠區也就是客房是民宿設計最重要的部分。改造時床的位置、數量是客房設計上需要重點考慮的、客房室內的裝修風格、色彩以及家具的布置應該圍繞床而展開設計。由于客人大多是以家庭或獨自度假為目的,所以房型上大床房、套房的總數量安排比起雙床房要多,以防出現房型出售與游客需求不對等的情況。同時因為古鎮旅行有著運動量適中、文化體驗感較強的特點所以會受到親子活動的青睞,在設計上針對此類游客客房內可以放置寬大的湘西特色羅漢塌,既可以小憩,也可以作為親自床。同時設計這種群居古鎮的客房,室內的私密性和舒適性是設計師應當注意的,房屋間距小要適當地運用隔音材料,沿水系的房屋木材料易潮易霉,要做好防潮處理。湘西地區的吊腳樓四面都有大扇的傳統推窗,精巧的房屋窗戶上會有湘西特色的木雕,所以窗戶是要做保留處理的,但湘西地區夏季氣候濕熱且地處山區蚊蟲很多,特別是靠近水系的房子,但不可簡單地用鋁合金紗窗來處理,所以防蚊蟲也是設計時需要考慮之處。總而言之,既要能保證客人的隱私和舒適度,也要與室外的自然環境聯系在一起。
在民宿設計中根據民宿的大小還會有休閑、餐飲等功能空間這些都是屬于開放性的,但傳統的湘西民居結構較為緊湊,房間分割較多,要妥善的調整室內空間來滿足開放空間的需要。常見的方法就是將原有的小空間進行整合,同時如若是木制建筑在不傷及房屋結構之下打通隔墻改成大空間這是基于面積較大的民居改造型民宿。當然也可以在現有的面積上進行加建,這種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再判斷能否使用。
四、結語
湘西地區旅游業發展快速,對傳統民居的保護模式開始轉變,民宿是應運而生的產物,帶動本地經濟的同時保護與發揚了傳統文化。改造型的民宿通過對此地區民居建筑空間的再利用,引導了游客的行為和精神體驗,從而體現湘西地區特有的傳統審美觀和生活理念。同時也為來到湘西地區的游客提供了一個體驗風土人情和當地傳統文化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它為湘西地區的傳統村落和民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保護模式。
參考文獻:
[1]田特平.湘西民間藝術概論[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唐人智庫.玩轉民宿[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4]黃家瑾,邱燦紅.湖南傳統民居[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5]趙振興.湘西民居[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6]文韜.最美民宿[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7.
[7]唐劍.民宿設計指南[M].江蘇: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8]陳衛新.民宿在中國[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