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文化生活內容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文化藝術生活形式融入人們的日產生產生活當中,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需要組織者在文化活動開展之前深入地做好群眾需求的走訪和調查了解工作,同時需要不斷地明確活動主題的策劃和制定工作,為群眾呈現出更加豐富多樣化的藝術活動,進而促使群眾的文化藝術審美價值實現大幅度的提升。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群眾文化藝術的先進性與引導性作用。
關鍵詞:群眾文化藝術;先進性;引導性
一、概述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興。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我們一定要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發展和豐富群眾文化,不斷推進商洛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深圳寶安區開展了以“文化春雨行動”為切入點,探索社會文化力量廣泛參與的基層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新機制的實踐?!拔幕河晷袆印绷D通過整合社會文化資源、挖掘體制外文化人才,建設文化義工、文化鐘點工和文化輔導員“三支隊伍”,構建“基層文化服務網”,促進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共建共享,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
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
(一)傳播積極健康的文化
從當前我國各地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來看,大部分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都注重與傳統文化風俗、傳統節日、公益事業等內容相結合,通過開展文化藝術活動向群眾傳播積極健康的文化。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昂然樹起了中華民族新時期的精神旗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壓艙石”和“定盤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群眾精神文化發展的直接需要。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人們迫切期望在思想文化領域普遍樹立勤勞進取、誠信無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良好的經濟社會倫理道德,也需要在全社會弘揚和發展民主和法治的政治文化精神。這些期望和需要都是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接需要,而滿足這些精神文化需求,就需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二)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
目前,在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活動中,我國各地區開始注重文化機構的建設,譬如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等等。這些文化機構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藝術活動,讓人們在活動中接受文化藝術的熏陶,從而促進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群眾在這些文化藝術活動中可以接觸到多種文化藝術形式,也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豐富群眾的生活
當前,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相對較大,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更能有效地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舒緩人們的壓力,從而有效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群眾可以在文化藝術活動中欣賞別人的作品或者表演,也可以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表演或者作品,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且也能傳播積極健康的文化。
三、如何發揮群眾文化的先進性與引導性
(一)設置文化活動內容的正向引導
現如今,人們居住越來越集中,互相之間的影響也逐步增強。群眾文化發展到能夠有一定的輻射力時,其社會功能就可以得到大大的彰顯,就能夠充分發揮群眾文化自身的精神調節作用、普及知識作用、團結凝聚作用和宣傳教化作用。在當前,人民群眾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地區風俗差異,學歷差異,年齡差異,個性差異等等,這些差異體現在文化活動中就會有一定的差別??倳浂啻螐娬{,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群眾文化事業作為國家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具有大眾性、廣泛性、區域性、基層性、流動性、特色性等特點,在社會文化發展中具有龍頭、導向和示范作用,對于規范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的方向、促進三個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是和諧社會發展的精神依托。
(二)對群眾文化產業進行合理規劃
在當前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不同區域的群眾文化藝術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在當前群眾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地域特點與分散特點較為顯著,由此可知雖然各個地區擁有著豐富的群眾文化資源和濃厚的群眾基礎,但正是由于文化產業發展的特性,導致區域內群眾文化產業難以形成有效地吸引力,對群眾文化的發展效益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建設發展過程中,為切實保障區域文化和經濟的協調性發展,對各個地區的文化進行合理規劃,并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是現階段基層文化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
總之,作為文化服務部門,應該認識到群眾文化藝術的先進性與引導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蘭李勇.探究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創意與策劃[J].傳播力研究,2019,3(15):15.
[2]楊剛.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8(08):62-63.
作者簡介:呂路,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