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紀宇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這句話用來形容網絡文學的發展尤為貼切。
網絡文學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姿態,成為新時代的焦點。
2019年8月11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閉幕。大會發布的《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重點網絡文學總體營業收入342億元,主要網絡文學駐站創作者達到1755萬人。2018年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2442萬部,讀者規模為4.3億人。特別是在網絡文學IP轉化方面,大會發揮了良好的平臺作用,自第二屆大會以來完成219部網絡文學IP簽約,總交易額近7億元。

從1998年痞子蔡《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網絡上引起關注,到如今玄幻、仙俠以及現實題材在網絡上遍地開花,網絡文學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
隨著更多“85后”“90后”新生力量的加入,網絡文學創作的勢頭在持續增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這句話用來形容網絡文學的發展尤為貼切。網絡文學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姿態,成為新時代的焦點。
1998年3月22日,痞子蔡的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在論壇上連載,風靡一時,掀起了網絡文學的第一波浪潮。這本言情小說被認為是網絡文學的第一部標志性作品,1998年也被普遍意義上看成是網絡文學發軔之年,從此網絡文學進入大眾視野。
在2000年網絡泡沫破裂之后,大部分免費空間因此消失。大部分的個人網站關閉,而西陸的bbs成為網絡文學的新中心,讓讀者們有了更多的閱讀自主性;2000年,鮮網成立,是當時華人界最早最大的文學網站;2001年,龍的天空原創聯盟網站成立;2002年,起點中文網成立;2003年,晉江文學城成立……隨著這些網站的發展,網絡原創文學逐漸從萌芽走向興盛。
雖然眾口難調,但網絡文學正是以其多元化的類型、大規模的產出量、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涵蓋了精英和通俗,顛覆了雅俗界限,包羅萬象,從被質疑和抨擊,成為一種新世紀的新型文化。
2015年,IP熱興起,網文市場迎來新的紅利期。
由于《瑯琊榜》《花千骨》等一大批IP劇的大獲成功,大批影視公司、游戲公司、演藝公司,甚至主題公園都開始瘋狂搶購IP,IP熱興起。熱門IP遭到哄搶,一時間,洛陽紙貴。
在最熱門的時期,一部熱門網絡小說賣出千萬版權似乎成為常態,傳統影視市場“變天”,在泛娛樂行業中,“IP”成為一個無法規避的熱詞,而網絡文學也得以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走向主流化。
版權問題向來是網絡文學產業的沉疴。對此,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重拳打擊盜版、為網絡文學保駕護航,同時還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網絡文學發展的政策舉措,使生于混沌的網絡文學逐漸上升為文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和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陣地。
歷經20年的發展后,網絡文學現已成為文學發展格局中重要的力量,深刻影響著社會文化生活。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達4億人,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超過1646萬種,年新增原創作品233萬多部;網絡文學創作者達1400萬人,簽約作者68萬人。
不過目前,網絡文學和網文作者們正在經歷一段升級換代的關鍵期。
2019年,網絡文學行業龍頭的閱文集團交出了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其半年報顯示,閱文集團2019年上半年實現總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30.1%;調整后凈利潤為3.9億元,同比下降19.3%。
2019年上半年,閱文集團在線閱讀收入同比減少11.5%至16.63億元,占總收入的56%。自有平臺產品在線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0.1%至9.85億元。半年報顯示,2018年度公司在線閱讀收入占比為75%,2019年上半年此項收入占比大幅減少,但仍為公司核心業務。
值得一提是,閱文版權運營收入大增280.3%至12.2億元,IP運營正有望成為閱文集團的全新驅動力。對于在線業務收入的下滑,閱文集團解釋稱,由于加強了對付費內容的審核和上架控制,導致了自有平臺付費用戶數的減少。
事實上,閱文集團正在經歷的并非是自己企業業績的負增長,而是整個網絡文學行業的一段陣痛期。目前線上閱讀,尤其是線上文字閱讀領域的發展已進入瓶頸期。
有一種經典的論斷稱,2G時代是文字的,3G時代是文字和圖片的,4G時代是短視頻。網絡小說的風行,一定意義上的確可以視為是2G和3G時代的產物,當時的人們如果用手機上網消磨時光,局限于網速和高昂的流量費,文字內容無疑是最為經濟的選擇,而小說又是文字內容中最為常見的消遣品。
這種狀態最終被4G的普及應用所打破。抖音、快手和移動直播的風靡開始快速搶占網絡小說的生存空間,大眾的娛樂方式從看小說變成了刷短視頻。
另一方面,免費閱讀正在悄然興起,網絡文學行業希望通過這種模式繼續和短視頻競爭。
包括字節跳動旗下的番茄小說、趣頭條旗下的米讀小說、連尚文學等免費模式的網絡文學平臺,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另外,閱文集團在2019年上半年還通過騰訊在手機QQ和QQ瀏覽器中開設了免費閱讀頻道。

相較于付費閱讀的模式,免費閱讀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簡單而言就是用流量換廣告,最終實現流量變現。這種免費策略,也是現階段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選擇的盈利變現手段。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免費閱讀除了對抗“外敵”短視頻外,也在引發行業的內耗,消耗原有的優質付費用戶。閱文集團半年報顯示,雖然月活躍用戶從2.13億人上漲到了2.17億人,但是平均月付費用戶卻由去年同期的1070萬人次下降至970萬人次,付費用戶帶來的平均月收入也由24.4元/人下降至22.5元/人。
當然,對于網絡文學市場而言,免費模式下獲取的流量不僅僅可以讓其通過廣告模式變現,繼續深入發展則是熱門IP的打造和運營,這是更為高級的打法。
類似貓膩的《擇天記》《將夜》,唐家三少的《斗羅大陸》《神印王座》以及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等,都是業內熟知的案例。而且從收益角度來看,一個成功的熱門IP改造后的價值,也要遠遠高于單純的付費閱讀。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用戶并不會單純為了網文作者或作品的名氣而買單,最終還是要回到IP相關衍生物本身的質量上。
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在批判網絡文學,認為其為不入流之作,難登大雅之堂。
的確,網絡文學最初以“娛樂化”姿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對大多數讀者而言,網絡小說不過是飯后消遣的一種方式。網絡文學作為大眾文化,本身就是以多元化類型取勝,以追求普遍的愉悅和刺激為主要目的的游戲文化。
目前,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數量膨脹的拓荒期,正進入戰略調整期,開始步入品質至上、內容為王時代,精品化創作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提高作品質量、突破自我,才是未來網絡文學整個行業所要追求的目標。

阿里文學總裁宇乾對此表示解決壓力、解決問題的最優解依然是產品質量、供給側發力。一是要聚焦好內容的培育,另外還要融合全民發展。宇乾認為好內容的標準是正能量、好的世界觀和喜聞樂見3個要點。進而,“網絡文學還應該攜手傳統文學,構建全新的內容生態,融合共生,進一步推進產業整體升級。”
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會長血紅認為,現在是網絡文學發展的繁榮階段,未來的網絡文學會融入更多社會責任感和精神層面的內容。網絡文學不再只是娛樂化,而是會涌現出更多鼓勵年輕人積極向上的作品。創作精品甚至經典,是整個網絡文學圈共同的期望,但畢竟網絡文學發展不過20年,產生精品力作需要假以時日,慢慢沉淀。
“85后”網絡作家烈焰滔滔此前一直是業余創作,直到兩年前才正式走上全職作家的道路。他認為,絕大部分的網絡文學都很積極向上。隨著讀者的成長,越是細節豐富、思想深廣的作品,越容易被更多讀者所接受。網絡文學正在向精品化發展轉變是毋庸置疑的,無論作者、評論家抑或讀者都不必過于著急甚至焦慮。
網絡改變了文學的載體、傳播方式、閱讀習慣和表現方式,卻不能改變文學本身,如情感、想象、良知、語言等要素。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建議:“慢下來,沉下來,靜下來,以‘文學’的品相消弭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邊界,這是網絡文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網絡終將要進入文學,文學終將要借助網絡,這是大勢所趨。作為網絡作家,向娟堅信,通過每一個具體的寫作行為,讓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互相輝映,將成就一個文學的新時代。
文學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能反映時代的風貌,期待網絡文學對得起“文學”二字,給網友呈現出更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