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華
宮腔內人工授精(IUI)是指用非性交的方式將精液直接或經處理后注入女性生殖道內的一種輔助生殖技術,廣泛應用于不孕不育的治療中[1]。對于女性排卵異常者,臨床上常采用促排卵周期IUI。研究顯示,促排卵治療常伴隨黃體功能不全,導致受孕率不理想[2]。因此,給予一定的黃體支持極為重要。本研究對進行促排卵周期IUI黃體支持治療的患者,分別給予地屈孕酮及黃體酮,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促排卵IUI治療的患者共177例(352個周期),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A組、B組)。對照組(58例,119個周期),年齡25~38歲,平均(29.26±2.35)歲,不孕時間 2~6年,平均(3.65±0.46)年;A 組(60例,116個周期),年齡 25~40歲,平均(29.45±2.33)歲,不孕時間 2~7年,平均(3.50±0.24)年;B組(59例,117個周期),年齡25~39歲,平均(29.80±2.42)歲,不孕時間3~7年,平均(3.84±0.30)年。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供精者精液質量正常;②女方均有排卵異常,至少一側輸卵管通暢;③女方卵巢功能正常;④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疾病;②有長期服藥史;③近3個月服用避孕藥物。
1.3 治療方法3組患者均采取促排卵治療,方法:月經第3天開始口服克羅米芬(廣州康和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970,50mg)50mg/d,連續服用5d,若卵泡無生長則給予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75U,1次/d,陰道B超監測卵泡,發現卵泡直徑≥18mm時,定為HCG日,并給予肌肉注射8 000IU的HCG(廣東星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2026348,1 000IU)促進排卵,次日復查 B 超證實排卵后進行IUI。
A、B兩組在IUI后給予黃體支持,方法:IUI后第2天,A組口服地屈孕酮片(Abbott Biologicals,B.V,注冊證號 H20130110,10mg)10mg,2 次/d;B 組口服黃體酮膠囊(Cyndea Pharma,S.L,注冊證號 H20130336,0.1g)0.1g,2次/d。服藥 14d后檢測血 HCG 水平,HCG<10.0U/L或月經來潮者停用黃體支持藥,記錄黃體期天數。HCG≥10.0U/L者,2周后復查B超,確認妊娠后繼續服用黃體支持藥直至妊娠8周停藥。對照組進行促排卵治療后未進行黃體支持治療。
1.4 觀察指標隨訪3組患者至分娩,對比3組患者黃體功能不全的發生率,黃體期<12d為黃體功能不全;對比A、B兩組患者妊娠率、流產率及異位妊娠率;對比A、B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包括新生兒體重、新生兒Apgar評分[3]及活產率,Apgar評分是新生兒出生后立即檢查身體狀況的評估方法,包括肌張力、脈搏、反應、呼吸及膚色五項指標,總分為10分,8~10分為無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對比A、B兩組患者在HCG日的子宮內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3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患者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的對比A、B兩組的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A、B組的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對比[n(%)]
2.2 A、B兩組妊娠情況的對比A組的臨床妊娠率高于B組(P<0.05),兩組的流產率及異位妊娠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B兩組妊娠情況對比[n(%)]
2.3 A、B兩組妊娠結局的對比A組的新生兒體重、Apgar評分及活產率均顯著高于B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A、B兩組妊娠結局的對比
2.4 A、B兩組HCG日子宮內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的對比A組的HCG日子宮內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均低于 B 組(P<0.05),見表4。
表4 A、B兩組HCG日子宮內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對比(±s)

表4 A、B兩組HCG日子宮內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對比(±s)
組別 周期數 子宮內膜厚度(cm) 雌二醇(pmol/L)A 組 116 8.35±1.20 792.40±84.50 B 組 117 9.33±1.80 841.65±77.36 t 4.894 4.639 P 0.000 0.000
不孕癥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女性不孕率高達15%[4]。研究顯示,排卵障礙是導致不孕癥最常見的病因,占20%~40%[5],臨床上常采用促排卵IUI治療,但排卵障礙的患者多伴隨黃體功能不全,采取促排卵亦會導致黃體功能不全。近年來有研究顯示,地屈孕酮在IUI黃體支持治療中具有一定優勢[6]。
從本研究結果可知,A、B兩組的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給予黃體支持能改善黃體功能;其次,A組的臨床妊娠率、新生兒情況均優于B組,說明地屈孕酮對提高妊娠成功率、改善胎兒結局具有優勢。研究顯示,促排卵IUI行黃體支持后的妊娠率為26.6%,高于無黃體支持的11.1%[7]。促排卵后卵泡可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過量的雌激素可負反饋抑制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引起黃體功能不全[8],還會干擾孕激素發揮作用,影響子宮內膜轉化,降低子宮內膜容受性[9],導致胚胎著床失敗。本研究中A組的雌二醇和子宮內膜厚度均低于B組,說明地屈孕酮能拮抗雌激素,改善子宮內膜環境。地屈孕酮是黃體酮的立體異構體,對孕激素受體具有高度選擇性,具備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代謝更穩定且活性更高,能更好地將子宮內膜由增殖期轉化為分泌期[10]。研究顯示,地屈孕酮通過影響子宮平滑肌細胞的離子交換,降低肌纖維興奮性,減少子宮收縮,更有利于胚胎生長[11]。相關研究顯示,地屈孕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降低子癇的發生率[12]。說明地屈孕酮行黃體支持是安全有效的,且代謝產物經尿排出,患者具有更高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促排卵周期宮腔內人工授精中應用地屈孕酮行黃體支持能改善黃體功能,提高臨床妊娠率,具有良好的母嬰結局,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