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云
【摘 要】目的:討論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根據護理結果分析人性化護理的臨床作用,為改善婦產科臨床護理質量提供數據支持依據。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婦產科接收的49名患者作為調查樣本,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人性化護理與一般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實際效果,以及焦慮情況,判斷不同護理方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結果:對照組SAS評分中整體評分高于實驗組,表明對照組患者更加焦慮;從臨床護理效果來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5.83%,實驗組為88.00%,對照組明顯低于實驗組。討論與建議:針對婦產科臨床護理的特殊需要,提出人性化護理方案落實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婦產科;臨床護理;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9-0173-01
由于婦女特殊的身體條件,婦產科臨床護理工作需要更加精心周到的護理,而近幾年,由于護患之間的矛盾產生的醫療糾紛不斷被曝光,這不僅增加了婦產科患者對臨床工作的質疑,同時也對醫院改善婦產科臨床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以人為本”理念在現代醫學領域的滲透,構建人性化護理方案,設計充滿人文關懷的護理方法已經成為當前婦產科臨床護理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基于此,筆者對我院婦產科中的患者進行調查統計,對人性化護理的重要性進行統計分析,現結果如下: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婦產科接收的49名患者作為調查樣本,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人性化護理與一般護理。其中實驗組患者25名,年齡在24-5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56±1.76)歲,住院時間為4-19天,平均住院時間為(9.85±1.02)天,婦科病癥包括異位妊娠2例,黃體破裂1例,子宮肌瘤7例,月經失調2例;產科病癥包括妊娠合并癥、并發癥9例,正常分娩4例;對照組患者24名,年齡在22-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7.69±1.87)歲,入院時間為6-20天,平均入院時間為(8.74±1.47)天,婦科病癥包括異位妊娠1例,黃體破裂2例,子宮肌瘤6例,月經失調3例;產科病癥包括妊娠合并癥、并發癥7例,正常分娩5例。從兩組樣本的年齡、入院時間、病癥類型來看,沒有明顯差異,其中P<0.05,不會對統計結果造成顯著影響。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婦產科護理方式,做好日常清潔、檢測等工作,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根據臨床護理要求,指導、幫助患者合理用藥;給予患者生活上的指導,協助家屬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做好健康知識宣講,普及婦產科護理知識;做好病房環境管理,維持病房安靜、整潔、衛生護理環境。
實驗組在一般婦產科護理的基礎上,引入人性化護理理念,其主要方法包括:(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素質,并制定專業的心理輔導方案,幫助患者及時突破心理障礙,例如針對子宮肌瘤患者的畏懼心理,應做好心理溝通,緩解患者的焦慮,以及對病情的盲目悲觀,提高患者對醫療工作的自信;針對產后抑郁患者則應加強心理疏導,并配合戶外活動,聽輕音樂等,引導產婦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并在育兒的過程中實現心理轉變,走出產后抑郁心理困境。(2)情感溝通。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的情感變化,并采用情感溝通技巧,增進與患者的情感交流,例如運用語言藝術,了解患者對自己病情的感受,降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抵觸情緒;與患者進行適當的肢體接觸,用肢體語言表達關切之情等等,讓患者切實體會到護理人員的關心與溫暖,進而增強對臨床治療的自信,提高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3)產后指導。孕婦生產后不僅面臨著身體的恢復,更面臨著角色的轉變,這對于一些“新手媽媽”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為產婦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如幫助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制定科學的飲食、運動方案,針對產后同房、產后恢復等給予合理指導,對于寶寶喂養、寶寶護理、寶寶睡眠等提供建議,幫助產婦順利完成生理與心理的過渡。(4)針對性的健康宣講。婦科疾病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護理方法不當密切相關,在人性化護理理念指導下,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不同癥狀、不同病因,進行差異化的健康宣講,指導其掌握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護理能力。(5)環境管理。護理人員不僅要注重病房的基本衛生條件,還應適當增加病房的軟裝飾,如為患者設計激勵性口號,制作溫馨、有趣的墻體繪畫等,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病房環境,愉悅患者心情,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1.3評價指標
根據SAS(焦慮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行評估,其主要包括焦慮、害怕、驚恐、不幸預感、手足顫抖、軀體疼痛、乏力、心悸、頭暈、呼吸困難、尿頻、睡眠障礙、噩夢等,患者根據自我體會進行回答,總分為80分,其中50分以下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劃分“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指標,其中“顯效”包括主要癥狀消失,生理與心理指標恢復正常,病情好轉;“有效”包括部分不良癥狀消失,生理與心理指標趨于正常,病情有所好轉;“無效”包括不良癥狀沒有消失,生理與心理指標不正常,病情沒有好轉或出現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n)表示;計數數據用(%)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從上述表格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SAS評分結果中,“正常”、“輕度焦慮”所占比例為77.67%,而對照組則為50.00%;從臨床效果來看,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8.00%,對照組為45.83%,實驗組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
在現代臨床護理工作中,婦產科應滲透人性化護理理念,圍繞婦產科患者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打破一般護理工作效率低下、缺少人文關懷的局面,提高婦產科護理工作整體質量。
在人性化護理工作中,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人性化的思想理念,還應該從專業層面給予患者貼心、科學的指導,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感受人文關懷。基于此,醫院應根據婦產科護理工作改革發展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以促進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推廣。
在護理人員教育培養工作中,醫院應立足常規護理工作,夯實護理人員的專業基礎,提高其常規護理的熟練程度,保證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加強心理學指導,提高護理心理輔導的專業性,并能夠針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針對性指導;注重對護理人員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通過訓練提高其護患溝通技巧,以靈活處理與患者之間的矛盾,在緩和護患關系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方案;將人性化護理工作效果納入到護理人員的業績考評中來,根據護理工作效果以及患者的反饋監督護理人員人性化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不斷調整優化護理方案的積極性,以提升人性化臨床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新穎.婦產科護理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5):263-264.
[2]熊萍.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4):321+326.
[3]李艷明.淺析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7,11(04):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