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秋
摘 要:EPC模式的建設工程項目開展,可以有效實現資金層面的安全保障。過程中要掌握良好的融資渠道,實現對于各種融資風險的有效識別和掌控。在風險防范階段,做好必要的風險問題識別和分析,使得EPC模式融資風險運行機制有效開展,提升其科學風險的應對能力。
關鍵詞:EPC模式;建設工程項目;融資風險
1、引言
EPC模式下建設工程開展,受到資金總量需求以及潛在風險問題較多的客觀影響,導致了相關的融資過程可能會發生諸多的風險,所以進行必要的管理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2、EPC 模式下項目的融資渠道
2.1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最簡單、最直接的項目資金獲取方式。可以有效的保障資金問題得到可靠、快速的解決。銀行貸款的準入門檻往往較高,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在利用銀行貸款進行融資的過程,不具備良好的融資優勢,大型企業具有較好的銀行貸款利用優勢。同時銀行貸款的融資渠道是需要進行部分抵押或者擔保的,比如進行項目建設的土地、設備、工程項目等的抵押;以企業的自身信用、擔保機構的信用等作為擔保。
2.2委托貸款
委托貸款是一種多邊信用貸款,由委托人提供資金,金融機構在委托人授權范圍內代為發放款項,對發放款項進行監督、收回。
2.3債券融資
債券融資是企業通過發放部分債券,獲得投資人資金的方式,同時投資人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保障,實現在項目建設中,融資雙方獲得良好的需求解決。但是債券融資存在著一定的審核流程等方面的限制,對于債券融資主導者來說,需要滿足一定的客觀條件,同時在發行相關的債券過程中,要能按照有關的債券發行規定進行。
2.4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一般是指建設工程有關單位在施工設備的獲取上進行有效的融資,一般其可以減少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能極大的減輕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融資成本和壓力,實現特定設備的有效獲取,對于提升企業建設中的項目建設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5供應鏈融資
這種融資方式主要是依靠融資單位在資金鏈上的有效利用,對現金流做到良好的優化作用,更好的發揮在進行資金占用、供應方面的管理效果。比如對于企業的應收賬款要能及早的獲取,滿足企業的資金穩定需求保障;對于企業的應付賬款,企業可以通過利用自身的信用優勢,延長對于應付賬款的付款時間,獲得資金供應鏈在運行上的空間優勢,有效的確保企業的資金鏈安全和運行順暢性。
3、EPC 模式下項目融資風險的主要來源
3.1政治事件
對于建設工程項目,政治事件是具有嚴重的影響的融資風險,一旦發生必然會對于企業的穩定、項目的建設造成較大的影響。項目在建設和實施過程中,一旦出現政治事件造成的融資風險,項目單位將失去風險應對的主動權。但是在政治環境比較穩定的當下,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較高的保障度,其發生的概率一般不會很大。
3.2政策、法律變化
政策、法律變化對于EPC 模式下項目融資來說具有一定的風險影響。主要是其往往風險發生的概率相對較大,同時又會對于企業的融資過程產生較大影響,在風險分析應對的過程中,應該重點做好有關安全性、穩定性的分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能有效的獲得良好的企業融資運行安全性。
3.3項目管理
EPC 模式下項目融資風險需要具體執行的管理單位進行可靠的管理,用嚴格的管理保證融資工作順暢運行,因此需要有關單位具有較高的管理能力,在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促進管理優勢的發揮,逐步將融資運行中的各種風險問題進行有效的規避和處理。
3.4 EPC 建設工程本身的風險
EPC 建設工程項目本身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對于基本的建設工作發展來說,EPC工程的設計方案可能存在問題,不能得到有關部門的批準執行,導致項目不能正常開展;施工單位的施工能力不足,在質量安全控制方面不能發揮出良好的控制能力,導致了施工項目的穩定建設開展受到影響。這些穩定都會導致投資方、資金供應單位的持續融資工作開展造成影響。
3.5環境保護
當前社會各方及政府權力機構對工程環境保護都日益重視,施工單位應在項目設計和建設的過程中,良好地規劃和嚴格地執行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如不能達到最基本的環保管理要求,造成項目的非正常叫停,必然會導致融資成本增加或融資失敗等風險。
4、EPC 模式下項目融資風險的防范
4.1風險識別
EPC 模式下項目風險識別,是在項目建設開展的前期有效發揮項目單位的主觀能動性,對項目過程中可能引起融資風險的原因和發生的融資風險進行預判,也就是通過風險預判分析對于項目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各種潛在風險對象一一列舉識別,建立風險識別清單和防控機制,為后期的風險管控提供良好的風險管理效果保障。一般對于風險識別來說,需要有關單位具有較高的風險敏感性和風險問題應對能力,要能有效的保障在風險管控的過程中,能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得其在風險識別階段就能發揮出良好的風險管理控制能力,體現專業性和全面性的優勢特點。
4.2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階段的融資風險管控,就是要能實現在風險分析中,對于各種潛在的風險進行深層的識別和深入解剖。在風險分析的過程中,將自身風險的具體類別、影響程度進行分析辨別;對發生概率等進行全面的剖解,實現在風險分析的過程中,能將各個風險隱患的防范管理重要性和主次程度情況進行必要的解析。因此融資風險分析對于EPC 模式下項目融資風險的控制具有重要的防控意義,要能實現在融資管控的過程中,將風險問題全面的暴露,為解決有關的問題做出充分的前提性保障。
4.3風險響應
就是要能在融資風險的管理控制上,對于特定的風險預防管理做出重要的控制作用,要能實現在風險應對的過程中,發揮出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要能使有關單位建立必要的融資風險控制管理組織和項目結構,專門的應對各種特定的風險問題。做出基本的風險等級劃分,實現對風險應對的基本風險防控投入程度的精準定位。要能做出必要的風險響應執行措施的落實,比如進行必要的人員、材料、方案等的配備和準備。
4.4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項目單位采取具體的實際風險預防和處理機制手段,達到良好的風險應對能力,在風險管理中必須結合建設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對于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和管理。
(1)主體單位提升融資風險的應對能力。在EPC 模式下項目建設開展的過程中,施工單位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實現在管理的過程中,將自身的管理優勢發揮出來,實現在管理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建設工程項目的融資具有風險,必須不斷對于風險進行分析、規避,對于無法規避的風險制定科學的、有效的、及時的方案、機制進行控制,促進整個建設項目應對風險問題能力的提升。管理優勢的發揮就是要能在EPC 項目建設開展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效的融資風險管控,及早的發現潛在問題隱患,及早的解決。全面提高項目開展各個階段的風險識別、分析、響應能力,在EPC模式下進行全面、有計劃的融資控制,展示出良好的施工企業運營效益,實現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有效展現出良好的項目建設企業實力、企業信譽、履約能力。
(2)風險應對。主要是能對于基本的風險問題提出科學的應對方案。目前對于融資風險的應對方式可以分為,風險轉移、風險分擔、風險自留、風險規避等方式。
比如①對于風險轉移來說,對于部分潛在的風險問題可以通過保險公司投保的方式,實現對于基本風險問題的轉移性保障;②對于潛在的風險可以通過合同明確化的方式,實現合同對象對于基本風險問題的共同承擔協同機制打造;③對于風險危害不大,有關單位完全能應對的風險主動的承擔;④在經過有效的風險評價之后,對于自身不能有效的處理應對的風險問題要能及早的規避,杜絕特定風險問題的發生。
5、EPC 模式下項目融資分析與探討
EPC 模式在工程項目的融資風險應對,即在EPC 模式下項目融資開展中,獲知一定的融資風險類型以及特定風險的產生原理情況下,采取一定的前期措施預防和控制項目融資風險,保障在項目融資過程中,能獲得對于融資風險的主動應對能力。一般對于EPC 模式下項目建設主體單位來說,要能確定融資風險解決的有效運行機制流程,在進行融資過程中,獲得在風險的識別、風險分析、響應、處理,各個階段都有效的融資控制。
6、結語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和政策形式下,EPC模式在建設工程項目中使用較為普遍,為了保證項目順利開展,必須要落實好有關的融資風險管控問題,采取必要的融資風險管控機制,從風險的識別、預防、應對處理等方面加強控制,并對風險處理的效果進行分析,在建設項目融資問題的應對上,逐漸提升施工單位的主動風險掌控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瑋,楊子君 項目融資風險管理 [J].商場現代化,2008(537):176.
[2] 屈哲,項目融資的風險及其規避[J]. 財 經 問 題 研 究,2002(5):32-35.
[3] 葉萬和,周顯峰,林艷, 如何使國際工程項目融資“轉危為機”—非洲某大型 EPC 交鑰匙合同案例評析 [J]. 國際經濟合作,2009(5):64-67.
[4] 高慧,王宗軍 .EPC 模式下總承包商風險防范研究 [J]. 工程管理學報,2016,30(1):114-119.
[5] 吳義應.EPC 總承包項目全過程風險管理研究 [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