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軍鳳
摘 ? 要:林業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相關從業人員需要不斷提升種苗生產技術,加強林業建設管理,充分滿足林業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當前林業種苗生產技術與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期為林業種苗生產提供有力幫助。
關鍵詞:林業事業;種苗管理;生產技術
林業建設現已成為我國建設中重點關注的內容,與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管理理念具有一定聯系。在林業建設過程中,種苗存活率作為林業建設的基礎,近些年來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人為錯誤操作則是造成種苗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著林業建設未來的發展。有效降低種苗死亡率,需要從種苗的生產技術與管理出發,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合理的解決對策,有助于減緩大量種苗死亡的現象。
1 ? 林業種苗生產技術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 專業技術性人才的缺失
缺少專業技術性人才,儼然成了當前林木種苗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障礙。由于林業種苗作業多集中于偏遠地區,且工作條件較嚴苛,使得我國已培養的大批專業林業技術人才不太情愿來此工作。專業人才的缺失,造成現有林業管理人員過于重視種苗的栽植,而忽視了后續的護理,加之管理方法還有待創新,較易造成種苗成活率降低、人力和資金耗損,甚至也會降低林業發展水平。
1.2 ? 調研信息不足且無法充分共享
現有的林業部門綜合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各部門間的調研信息不足,且信息共享不充分,對市場發展動向的掌握可能會有所偏差。基于此,種苗生產可能呈現緊缺或過剩狀態,影響著選苗育種與發展進度。此外,工作人員的調研不及時,也會造成種苗不符合實際市場需求,間接給林業發展帶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浪費。
1.3 ? 資金成本不足
對于投資者而言,管理周期長、前期成本投入大、短期難收獲較大經濟收益等特點決定了林業種苗生產存在著一定風險,有可能會在種苗工作中出現成本預算不足的問題。通俗來講,資金成本不足,意味著技術人員待遇不高、專業人員流失嚴重,對林業種苗技術發展與管理造成了阻礙。此外,資金使用束縛與一些投資者對林業種苗存在誤解有關,不利于林業種苗的監督管理。
2 ? 提高林業種苗生產技術與管理的對策
2.1 ? 注重培養林業種苗專業人員
有效提高林業種苗的生產技術與管理,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林業部門可與相關企業展開合作,為其提供大量的資金投入與技術支持,定期組織技術人員的專業課程、實踐操作的培訓活動。有條件的,可聘請專業指導教師,教授林業種苗的培育監測。此外,盡可能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待遇,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
2.2 ?加強林業信息的溝通和共享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行業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在所難免,林業種苗產業的信息互通也是同理。種苗生產技術的支持是保障產量的重要前提,而各個市場的信息交流則是獲得生產技術的關鍵依據。因此,需要加強林業部門與各個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以便將林業種苗技術推廣給大部門或全部的個體林戶。依托“互聯網+”背景,借助網絡平臺的優勢,以獲取目前林業市場的品種需求及其他信息,實現林業種苗市場需求與現有生產信息的緊密結合,對降低資源浪費、增加生產收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利用新型管理方法,加快林業種苗的信息溝通與共享,也有助于保障種苗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
2.3 ? 增加資金輔助與技術支持
第一,增加資金輔助。林業管理部門需要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投資力度,幫助林業部門建立完善的基金制度,保障林業建設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撐;需要出臺相關政策,給予適度的稅負傾斜,增加林業種苗基金投放。借助社會大眾的力量,促進公眾效應的形成,增加資金投入,以充分發揮公共的積極作用。
第二,加大種苗生產技術支持。①種子處理、播種種子處理:經過種子消毒程序,保證種子后續催芽。挑選干燥、保溫的環境,存放選種結束后不能播種的種子。3—4月
進行育苗,需要為種子發芽提供良好土壤環境,期間采用傳統播種方式或無性繁殖方式。②幼苗管理:管理人員需要加強生長勢頭較弱的林木種苗管理,按規定實施水分、光照、施肥等管理程序。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均衡管理方法,確保苗木順利生長。如,對承受過強光照的林木幼苗,根據林木品種、生長狀態,為其提供適當遮陰與施肥。
③造林過程管理:造林前注意保持環境整潔,樹苗培育過程中注意及時清理周圍的雜草與垃圾,定期翻土、科學施肥,并安排相關人員看護,以保障苗木處于健康的生長環境。
綜上所述,目前林業種苗生產技術與管理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培養林業種苗專業人員、加強林業信息的溝通和共享、增加資金輔助與技術支持3個方面的措施,為林業種苗生產提供有力幫助,以保證林業建設的成效。
(收稿日期: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