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
摘 ? 要:我國煙葉產量政策的出臺加強了對煙葉種植面積的控制,對于煙農的收入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促進煙葉經濟發展,應堅持推進煙葉改革,以滿足當前的需求。從我國煙葉產業發展現狀入手,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發展策略,構建“煙葉+N”生態種養模式,探索出全新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煙葉+N”;生態種養;種養模式
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綠色理念,推進產業供給側改革,轉變傳統的方式與思想,實現整體的升級轉型,從多元化角度進行創新,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煙葉種植逐漸受到重視,國家加強控制力度,探索煙葉種植與生態之間的平衡點,推動產業經濟提升勢在必行。
1 ? 我國煙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進入21世紀,我國對煙葉種植提出了全新的理念,積極進行生態綠色種植,創新現有的種養模式,以實現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同時促使煙草產業鏈實現升級轉型,適應時代發展。現階段,我國煙葉種植產業積極進行“煙葉+N”生態種養,改變傳統的方式,帶動經濟創新發展。以安徽宣城為例,該地區為促進煙葉產業經濟發展,積極進行合理的轉型,轉變傳統觀念,轉換種植方式,實現轉型發展,提出“做精主業,多元發展”的發展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品質量為基礎,以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為內容,在穩步發展優質煙葉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與之相協調的特色優勢種養業,實現煙農持續增收[1]。以宣城地區為例進行研究。宣城市地處沿江丘陵平原區和皖南中低山區結合地帶,氣候優越、土地肥沃。經過多年發展,煙葉產業已逐步“做精”,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煙區煙農戶均種植煙葉4.67hm2,種植模式以煙稻輪作為主,煙稻輪作面積0.94萬hm2。煙區現有種煙農1200多戶,認證職業化煙農950名,其中專業大戶586名、家庭農場主50名,煙農戶均收入超過30萬元。為適應新時代發展,該市積極構建“煙葉+N”生態種養模式,結合綠色循環生產和煙葉生產設施綜合利用,在煙區發展了“煙葉+水稻”“煙葉+瓜果”“煙葉+禽蛋”等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三心二益”大米、“正甜”瓜果、“農家”禽蛋三大農副產品系列。同時建立完善的種植體系,以4個合作社與29個服務部組成,能夠提供30多項服務產品。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程專業化服務率達到91%,實現服務收入0.91億元,初步建成“可視、可控、可研”的“三可”現代煙草農業信息化體系,適應時代發展[2]。
2 ? 構建“煙葉+N”生態種養模式的途徑
2.1 ? 根據實際情況優化現階段的煙葉產業結構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煙草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進行產業的升級轉型,合理進行優化,明確發展趨勢,將煙草與綠色經濟相融合,形成特色的產業鏈,構建新型的服務主體,適應時代發展。
構建“煙葉+N”生態種養模式,以現有的產業鏈為基礎,積極進行升級轉型,優化整體產業結構,在保證綠色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提升。宣城地區以自身具有的優勢為基礎,明確產業發展目標,有效發展布局,積極探索全新的產業經濟形式,培育特色型服務主體,如充分利用現有育苗大棚等煙用基礎設施,通過合作社的引領帶動進行種植創新,提出全新的種植模式,如“煙葉+水稻”“煙葉+瓜果”“煙葉+禽蛋”等成熟模式,持續推進“煙葉+稻鴨”等種養,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擴展延伸探索,發展“煙葉+稻漁”等新模式,優化煙區產業結構,帶動當地經濟穩定增長。
與此同時,該地區還積極引進藍莓、食用菌、白姜等適宜煙區生態環境的高附加值特色農作物,發展“煙葉+藍莓”“煙葉+食用菌”“煙葉+白姜”等新產業組合,推動“煙葉+宣木瓜”“煙葉+太子參”等道地藥材產業組合。提升產業附加值,構建特色的“煙葉+N”產業集中區,深入挖掘潛藏的經濟作物,優化產業結構,適應時代發展。制定完善的發展目標,形成獨特的綠色產業,并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煙葉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
2.2 ? 積極建立完善的示范基地,樹立榜樣作用
構建“煙葉+N”生態種養模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進行探索深化。分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完善,通過主產業帶動副產業發展,以適應新時代發展。如建立完善的示范基地,樹立良好的榜樣,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促使煙葉生態種養理念得到深化,促使行業經濟發展。
以宣城地區為例,該地區積極建設現代煙草農業高科技示范園與“煙+N”產業孵化基地,將其打造成具備技術研發、示范推廣、產品開發、技能培訓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產學研結合的“煙+N”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為人們樹立良好的帶頭作用,積極創新,實現整體發展[4]。
與此同時,該地區還選擇優質煙葉主產區的行政村,將煙葉經濟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依據其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設計對接多種以上特色產業,建設特色產業組合示范村,創新行業發展理念。如宣城地區的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建設“煙+N”特色產業示范村10個以上,煙農增收特色產業總產值突破2億元,形成“三主導三延伸”的“煙+N”特色產業組合,特色產業組合覆蓋煙區達到60%以上,適應時代發展。
2.3 ? 結合時代發展構建全新的綠色生態體系
以新時代理念為基礎,構建全新生產理念,打造符合要求的綠色生態體系,以管理與生產為基礎,實現全程專業、綠色農業技術及動態質量管理模式,形成綠色產業服務。加強各個產業之間的相互銜接,實現緊密的合作與組合,帶動經濟穩定發展。
以宣城地區為例,該地區以時代發展理念為基礎,加快“煙+N”特色產業組合的生產、服務、經營3個主體建設,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以農戶自愿為前提的3個主體間的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帶動經濟穩定發展。
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特色產業生產需求,培育建設專門的服務主體,開發相關服務產品,進行合理的優化。在各類特色產業生產過程中,通過開展產前技術培訓與過程指導、全程標準化生產動態管理、全程質量追溯等動態化管理手段,實現全程質量控制,確保產品品質和安全[5]。積極推進合作社建設,建立綜合性專業服務合作社,重點推廣育苗、機耕、起壟移栽、植保、采烤及分級等環節專業化服務產品,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6]。
2.4 ? 合理進行技術創新,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
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從整體上進行技術優化,提升農業現代生產水平。加強當地重點農產品與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建立完善的合作關系,以適應時代發展。
宣城地區積極研究“煙+N”特色產業所生產的初級農產品,發展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速凍食品,從整體上進行優化,增加產業附加值,帶動煙葉經濟增長。與此同時,積極推廣煙葉農業物聯網模式,以農村產品進城、農資流通、質量追溯等為重點,構建“煙+N”特色產業營銷互聯網平臺。如該地區的“天香皖南”體驗店、“三心二益”大米、“正甜”瓜果、“農家”禽蛋產品品牌,推進煙葉經濟實現轉型,適應時代發展。
積極引進煙葉轉型發展所需的高層次人才,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引入相應專家團隊,同時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多種方式,開展針對性的技術與管理交流,提升相應產業科研隊伍的能力與素質,通過人才帶動行業發展[7]。
3 ? 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國煙葉在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完善創新,改變傳統的發展理念,從整體上創新,探索全新的發展模式。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實現標準化生產,帶動煙葉產業經濟實現轉型,構建多元化發展體系,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穩定增長。
參考文獻:
[ 1 ] 王珂清,魏建榮,張建強.基于綜合賦權法的烤煙煙葉質量評價[J].煙草科技,2018,14(19):164,169.
[ 2 ] 徐宗藝,陳泉印,黃雨萌.氯化鈣對酸雨脅迫下烤煙葉片表觀特征和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煙草科技,2017(12):169,171.
[ 3 ] 李寶樂,劉子儀,劉劍金.暖濕氣象條件下降低煙葉烘烤損失的工藝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4(4):30-31.
[ 4 ] 袁岐山,張東豫,張峻松.濃香型煙葉浸膏分子蒸餾輕組分微波裂解產物分析研究[J].農產品加工,2019(10):53-57.
[ 5 ] 沙云菲,趙亞萍,謝雯燕.基于支持向量機的煙葉不同部位6種化學成分差異性分析[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9(4):142-144.
[ 6 ] 王林,劉志宏,許自成.烤煙煙葉酸性致香物質與多酚含量、化學成分及口感特性的關系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5):159-169.
[ 7 ] 李樹晨,蔡慶有,王俊鋒.不同采收方式對百色南部煙區上部煙葉品質及可用性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9(9):3-4.
(收稿日期: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