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占鴻
摘 ? 要:塔里木墾區被確定為我國最有發展前景的優質紅棗產業帶,因其具有較大的晝夜溫差和光照充足等優勢,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得本地區紅棗類作物種植面積與產量逐年遞增。雖然塔里木墾區紅棗發展前景巨大,但在其種植過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導致紅棗質量不好、產量不高。針對塔里木墾區紅棗綜合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管理措施,以期為提高塔里木墾區紅棗提質增效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紅棗;塔里木墾區;提質;增效;管理技術
紅棗種植業已發展成為新疆特色林果的支柱產業,截至2014年底,新疆紅棗種植面積達到5.3×105hm2,約占全國紅棗種植面積的30%,其產量已經占全國紅棗總產量的20%[1]。管理技術措施是棗樹栽培的關鍵環節,涉及許多技術,如棗樹越冬、水肥管理、農藝技術和蟲害防治。根據塔里木盆地的生產經驗,將高產核心栽培理念轉變為優質高產栽培模式,適用于塔里木地區棗品質改良管理措施,有效提高該地區紅棗品質。
1 ? 塔里木墾區氣候條件及棗樹越冬管理
塔里木墾區位于歐亞大陸腹地,干旱少雨。光熱資源非常豐富,每年平均輻射量達到150kcal/cm2,光合有效輻射量為75kcal/cm2。生長期內平均日照時數在10h以上,每年日照時長達到3200h左右,而棗樹生長期平均日照時數在1700h以上,遠高于棗樹的要求。本地區全年≥10℃的棗樹有效積溫為5000℃左右,遠高于棗樹生長所需的溫度上限。從6—9月生長期來看,日溫差逐漸增大,平均17.4℃,最高27.8℃,全國獨一無二。無霜期200d以上,氣候條件適宜棗樹的生長。棗樹是一種喜溫的樹種,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最低溫度的限制較為嚴格,它能承受冬天-29℃的低溫。在秋季棗園紅棗收獲后應采取安全越冬措施。當冬季最低溫度連續10d達到-25℃時可采取措施防止發生凍害。具體措施如下:夏末秋初利用生長素萘乙酸羊脂濃度為0.03%~0.15%涂抹新枝條的基部,促進新枝條的發育成熟;棗樹主干底部用土覆蓋至少40cm,將樹干刷白,將樹干底部包起來,樹干包裹厚度不小于3cm;冬季棗樹越冬管理及時清除樹根部和樹枝上的積雪,當溫度較低時可在棗園內堆煙,能夠有效預防或減輕棗樹凍傷程度。
2 ? 塔里木墾區紅棗提質增效灌溉管理
塔里木盆地周邊是典型的干旱農業灌溉區,塔里木墾區降水量稀少,蒸騰蒸發強度大,水資源嚴重稀缺,制約區域農業的持續發展[2]。棗樹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可以在干旱環境中生長。棗樹對土壤和空氣濕度敏感,可根據棗樹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量、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進行合理調整。為了控制棗園的水分和肥料,必須遵循“前促后控”的原則開展灌溉管理。棗樹發芽、開花、果實期這3次灌溉對棗樹生長及紅棗產量有著重大影響。根據土壤水分和降雨情況,干旱時應及時灌溉,一般1年10次左右。適宜紅棗生長的灌溉水量為320m3/667m2左右。嚴格執行灌溉制度可以滿足棗樹生長需求,實現節水增產。
3 ? 塔里木墾區紅棗提質增效施肥技術
3.1 ? 施肥方法
根據“前促進、后控制”施肥的要求,科學施肥,主要施生物有機肥或農家肥,減少化肥的使用,正確認識和施用。廄肥或堆肥施用前都必須經過高溫堆漚處理,幾年來卻很少見農民用腐熟過的廄肥或堆肥,而是圖省事將未經腐熟的廄肥或堆肥直接施入棗園。底肥施用不當會導致病原微生物進入棗園,不僅對土壤造成直接污染,還會對部分棗樹造成間接污染。春季首次施肥時應特別注意腐熟的使用。棗樹只能吸收和利用發酵降解的部分。大量未經腐熟的農家肥使用到棗園里可能在高溫條件下引起燒苗,而且氨氣會被釋放出來,使棗樹生長不良甚至導致死亡。施肥時期為萌芽前,開花期、幼果期追肥。秋季施基肥,施肥應以樹冠為準,逐年向外擴展,挖深至少40cm、寬度50cm的條狀溝。大部分棗園管理者為了省力省時,把有機肥當化肥一樣撒地沖施或以淺溝埋入土壤中,施于地表不能解決土壤深層的改良,且易導致棗樹的根系上浮,降低棗樹根部的抗旱御寒能力。
3.2 ? 施肥量
紅棗全面進入掛果期應加大有機肥的投入量,在冠突周圍挖寬50cm、深50cm的施肥溝。有機肥和油渣施用量為3000~5000kg/667m2,磷酸二銨施用量為15~20kg/667 m2,尿素施用量為10kg/667m2,磷酸鉀鎂施用量為4kg/667m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為3kg/667m2。包括追肥,氮肥的施用量在60kg/667m2左右。8月,根據果實生長情況,施用硫酸鉀8~10kg/667m2、硝酸鈣4kg/667m2。10月下旬紅棗收獲后,在秋季對紅棗樹施基肥,改善土壤結構,積極引導棗農按照規范化經營發展紅棗的要求,施用畜禽肥、人肥、堆肥、餅肥等。棗樹施肥量為4000~5000kg/667m2。交替溝施基肥,在樹冠兩側挖深溝,施肥溝取決于樹冠的大小。輪作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微生物活性,促進下一春棗樹的萌芽、花芽分化、枝葉生長、開花和果實吸收利用。在原有基礎上減少施肥量,更有甚者不施,導致棗樹長勢偏弱、影響樹體正常生長發育,降低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降低了紅棗質量和產量,減少了收入,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棗農種棗積極性不高、投入不夠。
4 ? 塔里木墾區紅棗提質增效農藝管理技術
4.1 ? 棗樹摘心
為保證棗樹幼苗能順利越冬,要對棗樹幼苗的芽進行擦拭和采摘。通常棗樹苗木的采摘作業分3次進行,第1次是枝條頂端,第2次是側枝頂端,第3次是棗樹頂端。這3種措施都是為避免果樹營養不均衡而導致果品質量下降。
4.2 ? 樹形修整
棗樹的豐產與是否進行過樹形修正密切相關。及時剪斷無用的枝條,可以使結果棗生長發育。此外,棗樹落葉后應調整其結構,既能使枝條更緊湊,又能有效地防治各種病蟲害。加強冬季棗樹枝條修剪,冬季培育豐產型棗樹,進行木質化棗樹懸掛清理、棗樹落頭高度控制、密枝間伐、重疊枝,對過去未拔或未拔到位的主枝或側枝進行支護,并進行安全防護。開度小,角度約為45°,每年對衰老結果枝組進行收縮、縮短和更新,控制棗樹高度為3.5~4m,分枝群下移,冠幅增大,果位增加,果枝群改良,樹結構優化,培育出結實豐產的骨架樹。及時疏密、提干、擴冠,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地擴大株行距,提高主樹干高度,適度打開角度。但疏密后不能控制側枝生長,提干后中下部無產量,擴冠后棗樹頭枝無限生長,導致不能達到通風透光、改善行間光照條件的目的。
5 ? 塔里木墾區紅棗提質增效蟲害管理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技術綜合治理,科學、合理、安全地使用農藥,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棗樹常見的害蟲有食芯蟲、棗尺蠖和棗樹黏蟲。在蟲害管理中,應以蟲害防治為基本原則,選擇最科學的防治方法,選擇適宜的防治時間[3]。選擇有效的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樹木的抗逆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果實的品質。紅棗采收后,及時清凈園圃,秋冬澆灌,春季刮去老翹皮,春秋兩季噴施5°石硫合劑,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在7~10d的時間內再次噴灑石硫合劑溶液,安裝殺蟲燈3/13340m2,懸掛黃色板52片/667m2。復合高效低毒殺螨劑和殺菌劑,可防止紅蜘蛛、棗癭蚊和棗蜱侵害。
病蟲害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棗樹患病蟲害的程度,保證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質量提高和收入增加。遵從“綠色植物保護”的理念,積極推廣綠色防治技術,確保紅棗生產安全、農產品食品安全,如使用太陽能誘蟲燈、誘蟲黃板、性誘劑及糖醋液等綠色無污染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 1 ] 李東振,王子文.新疆紅棗機收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機械,2014(15):120-121.
[ 2 ] 其米克.新疆塔里木墾區紅棗種植的氣候適應性分析及其推廣[J].北京農業,2015(6):187-188.
[ 3 ] 劉艷萍,劉耀蘭,劉雅娟.陜北棗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討[J].陜西林業科技,2009(5):31-34.
(收稿日期: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