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
民族的歷史必須尊重,歷史的精神需要繼承。對于中國畫傳統而言,顯然需要持這種認知態度。因為它是當代中國畫向前發展的學理邏輯起點,我們通過它可以把握藝術探索及未來可能性發展的某些規律。對此,又或可以說,中國繪畫的傳統,是當今水墨進行創新的不可忽視的背景與依據。
花鳥畫家王毅對此有更為明確的認知。他認為,當代中國畫的探索與創作當然離不開傳統,傳統是表達的基本經驗,創造的基本力量源泉。因此,王毅十分重視對繪畫傳統的研究與學習。當然,王毅對傳統的重視,也是為了能夠更有底氣地進行中國畫的革新創造。畢竟,學習傳統不是藝術家的最終目的。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其大量作品中看出,他既對傳統保持足夠的敬意,又對創造新的藝術語言方式充滿激情。也由于他對歷史不斷地重溫與對未來藝術新格局持續地開拓,他的創作既保持了前代繪畫大師們的表達質地與精神底色,又彰顯出時代語境下的欣賞趣味與感知境界。歷史沉積出的厚度與時代鍛造出的品質,于其作品中達于統一。我們有理由對王毅的藝術寄寓足夠的期待。

1.王毅 白玉無瑕30cm×40cm2015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繪畫最重要的表現題材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花鳥畫形成了種種范式系統與語言類型,而審美趣味也展現出寬闊的維度。王毅作為當代花鳥畫的后起之秀,繼承了沒骨寫意的語言方式,并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力圖從中求取前人的探索、創制、經營、表現之道。沈周、周之冕、陳淳、徐渭、惲壽平、揚州八怪以及以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為代表的近現代花鳥畫畫家,都是王毅研究探討的對象,其中尤為心儀陳淳、惲壽平、任伯年等大師。
王毅在對傳統深入研究的同時,又對花鳥畫新語言及時代審美精神的探索傾注了不少心力。其實,這兩項工作在王毅的藝術生活中是并行不悖的。不斷地返回是為了從更高層面上的離開,所謂入古者深、出古者遠。藝術的發展需要一個學理邏輯的貫通,藝術的前沿創造必須以民族的文化精神本質作為價值核心或審美底色,時代的、創造性的藝術話語才能獲得民族身份支撐與歷史合理性。藝術創造由此繼承大統,藝術家也方有可能進入藝術發展史的環鏈之中。王毅對藝術創造的重要性深有認知,并且具備了開拓花鳥新風的實力與視野。就當代畫家中的青年一代而言,這樣的藝術素質難能可貴。我們可以從其作品中看到其表現與經營的匠心,體會到傳統底色上的現代風神。
王毅師從霍春陽先生,專研寫意花鳥。在繪畫創作的同時,他亦注重自身學術素養的積累與提高,他認識到藝術創作不僅是一個技術活兒,還需要思想的力量與理性的思辨。這是推動藝術創作深化發展的重要保證。他希望不僅能夠對藝術傳統有較深的實踐性把握,還嘗試著將其置于學術的層面進行思考與研究,借此來打開自己花鳥畫創作的新局面。王毅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這個權威的藝術研究與創作機構中,無疑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也預示著他未來藝術有更大發展的可能性。

2.王毅 花鳥四條屏108cm×28cm×42018




3.王毅 紅殷報秋100cm×34cm2019

4.王毅 萬玉玲瓏100cm×34cm2019

5.王毅 萬枝丹彩灼春融138cm×69cm2019

6.王毅 東園含笑69cm×34cm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