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顯玲 (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全面實施,我國正在推行的留學生優惠制度和獎學金制度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華攻讀工科學位。我校近幾年就接收了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拉伯等國家的許多留學生,來校學生就讀的專業包括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石油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在這一形勢下,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關系到我校國際化教育發展和國際影響力。
工程制圖課程作為高等院校工科重要基礎課之一,是工科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它是工程技術人員用來設計、表達和交流技術思想的工具,又被稱為工程界的技術語言。因此,對工科類留學生來說,工程制圖課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程制圖是用圖形、符號、文字和數字等元素表示工程結構形狀、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術要求等內容,是表達設計思想和制造工藝的技術文件,它貫穿著產品開發、設計、制造、使用、維護直至報廢整個生命周期,是工程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為了能讓留學生打下堅實的工程制圖基礎,針對留學生學習特點,本文探析了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留學生工程制圖課程。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思路是:為學生設立一些和課程知識相關的任務,驅動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學習,這些任務形式多樣,可以直接是學科問題,也可以是生活實例中的情景設立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接觸新的知識,學生們需要自己進行知識的學習與分析,篩選出與任務相關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掌握知識后順利完成任務。留學生全英文工程制圖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動因主要在于:
第一,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水平差異較大。例如來自阿拉伯的留學生,他們的英文發音比較標準,一是交流上比較容易,二是曾在中學階段接受過簡單的制圖訓練,因此對課程內容掌握比較好,并且能夠舉一反三;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的留學生英文口音較重,交流上有一定困難,再加之對課程內容相對陌生,需要一步一步詳細地講解與作圖演示,即便這樣理解課程內容都仍有困難。第二,喜歡動手實踐。比較起傳統的手工繪圖,留學生更愛上計算機繪圖課程,但學生計算機基礎差異較大,有些留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都比較匱乏,上機課中教師輔導很有難度。第三,課堂聽課比較認真,但是他們不愿意多看教材,更樂意老師告訴他們如何做。很少學生會做筆記,要求的課外作業也不能嚴格地、按質按量地完成。第四,思維活躍。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能隨時打斷教師的講課,提出疑問,課堂比較難以整體控制。這些實際問題,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工程制圖課程預期的授課效果。
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積累,工程制圖課程中的投影法、尺寸注法以及相關標準等大量的基礎理論,留學生積累起來相當有難度,課堂上空洞抽象的知識使他們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對不同知識水平的留學生,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難以做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盡管已采用多媒體教學、CAD 輔助等方式,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亟待探索一套適應留學生的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任務驅動教學遵循教學過程的實施規律,以學生為中心,以具體任務和任務完成過程為重點。教師創設教學任務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實施。學生在實施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形成對知識內容的自我體會。任務驅動教學是以設置的任務為起點,實踐解決為主線,來進行的自我學習、交流提升、融會貫通、自我總結的任務型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以解決具體任務貫穿始終,因而更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親身感受和體會學習成果的成就感。正是任務驅動教學的這些優勢使其越來越成為教學改革的最佳選擇之一。
留學生小班教學是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展的基礎,每班人數控制在20 人以內。工程制圖課程的大綱將該課程設置為1 門課程2 個學期完成,合計96 學時,將課程內容細分成九大任務,包括:認識錐形塞零件圖、旋塞裝配圖等圖樣;繪制螺母、手柄、墊片(3 選1)的平面圖;繪制彎板的三視圖,認識點、線、面的投影等。由一名教師主講該課程,連續承擔完成,配備兩名助教協助任務實施過程中的現場指導。
詳細的教學活動實施過程如圖1 所示。教師堅持為實踐而教學,為學生營造主動積極學習的情景,激發學生自我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潛力。

圖1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的構建
1 任務驅動模式下的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
通過工程制圖的教學,課程目標是使留學生掌握常用制圖基本標準、正投影的基本理論和繪制零件圖、裝配圖等專業作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具有閱讀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能力,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以及畢業設計打好基礎。
工程制圖課程現有的教材相當多,但是適合留學生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全英文教材很少。教學實施中,推薦使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工程制圖(英漢雙語對照)》,沒有選擇全英文的教材,是為留學生將來學習與工作考慮,通過中英文對照進行工程制圖課程的學習,能更好地提高語言上的溝通能力。
2 任務驅動模式下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教師結合討論式、實物式、模型式、演示法、案例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剖視圖的教學中,針對剖視圖這一重難點內容,給出的任務是繪制支架、支座等機件的剖視圖,要表達的是機器零件的內容部結構,學習要求是要掌握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及局部剖視圖。教師需要組織討論結構內部表達的方法,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內部空間想象思維能力。針對留學生空間思維難的問題,教師可結合生活實物的方式,如帶來一些蘋果,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切蘋果的好壞,來思考不同的剖切方式所具有的視圖意義,通過蘋果讓學生形象地認知與理解剖視圖的知識內容。這樣的形象認識,使學生既較好地理解了知識,又在輕松的氛圍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給出支座全剖視圖的任務,學生會把支座和蘋果的樣子聯系起來,較好地理解與完成任務。任務結束時,把蘋果分給完成情況較好的小組,以示激勵,學生們表現出非常高的學習熱情。
3 學習評價
課程的任務內容分兩學期完成,兩學期的任務內容有不同,但針對留學生完成情況進行任務成績評定時都按以下幾個方面:平時作業、階段測驗和課程結業考核。
平時作業的評價主要根據小組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從多個角度進行。如果出現不及格的成績評價,則要求學生重新完成任務才能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階段測驗與課程結業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消化理解。考查主要以卷面形式進行,將學生平時任務實施中的知識點歸納起來綜合測驗,以幫助學生奠定專業課程學習的堅實基礎。
學習目標及能力方面:在任務驅動模式下,80%的留學生既能掌握理論知識又具備動手繪圖技能;而傳統教學模式下僅60%的學生能達到此要求。學習興趣方面:通過任務的驅動,90%的學生表現出對工程制圖課程濃厚的學習興趣,而傳統模式下僅有50%的學生對此有興趣。同時,因為學習興趣的提高,任務驅動模式下,留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明顯提高。作業完成情況方面:傳統模式下,留學生的作業存在明顯的抄襲,完成率也較低;而任務驅動模式下,學生小組集體完成作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作業,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
隨著我國留學生教育的蓬勃發展,為培養應用型留學生,留學生教育改革成為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工程制圖課程教學,以任務驅動模式探討了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實施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探析。實踐表明,該模式下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