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2.9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8%。其中,出口12.48萬億元,增長5.2%;進口10.43萬億元,下降0.1%;貿易順差2.05萬億元,擴大44.2%。總體而言,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運行呈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
這組數據的分量相當重。中美新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剛在一些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這個好消息在14日引起國際市場的積極反應。但對中國人來說,中國外貿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下仍然能實現增長,意義更不尋常。它體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也說明中國經濟應對內外嚴峻挑戰的措施是有效的。即使美國對中國發動這么猛烈的貿易戰,全球仍高度看好中國市場。
從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中美貿易總值下降幅度比較大,這是貿易戰造成的直接傷害。但中國與歐盟、東盟的貿易總值明顯增加,足以抵消中美貿易下降的那一部分,這是中國積極開拓市場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長9.5%,占我國外貿總值達到29%。可見,中國外貿大大減少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度,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外貿能迅速實現這樣的扭轉很不容易。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出口取得增長尤其證明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另據WTO的最新數據,今年1—7月,中國進出口增速仍高于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有了這樣的基礎,中國經濟的調整能力更強,接下來和美國無論是“打”還是“談”,都會有更大的主動權。
經過一年多貿易戰的洗禮,中國人得出一個最深刻最廣泛的共識——做好自己的事,才是硬道理。中國社會堅定支持國家繼續擴大開放,同時擴大中國的市場容量,增強中國經濟的吸引力。中國經濟在不同方向的努力進取,會形成一種連帶效應,像滾雪球一樣,激發出內在的化學反應,產生1+1大于2的結果。
貿易戰期間,我們見識到了一些美國精英的狂妄。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讓他們鼓吹的“單方勝利”變得越來越渺茫。我們很難指望他們能快速冷靜下來,但美國有明白人,很多美國企業從一開始就反對和中國打貿易戰。當中國經濟展現出更加強大的內生動力,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日益增強、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日益降低的時候,清醒的聲音將在美國社會產生支配性影響,最終瓦解那些偏執精英的煽動。
不確定性永遠存在,但它沒那么可怕。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脫胎換骨”的歷史性轉型,過程不可能輕松。我們應把困難想得充分一些,但不能被困難嚇倒。中國經濟的軌跡,也反映出中國人勤勞、堅韌、樂觀的民族性格。有具備這樣品格的國民,中國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