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聰 阿樹

“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的微信好友會達到5000+人。”晚上九點鐘,和我相隔2310公里的大穆給我發了條微信。大穆是西北某985高校的副教授,今年54歲,是最早使用微信的一批人。
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介紹,截至2018年9月,微信月活躍賬戶已達10.08億。而到了2019年5月,馬化騰在騰訊財報中表示,微信月活躍用戶已經突破了11億。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人口現在還不到14億。
在微信這顆社交星球上,有人秉承“小而美”宗旨,積極踐行“線上斷舍離”社交守則,始終將自己的微信好友控制在可想象可接受的數量水平;也有人開疆拓土,自覺或不自覺地積累了成千上萬的好友,初步完成了“原始積累”,建立起了自己的“線上社交王國”。
作為一名微齡3年,好友三位數,常年潛水、偶發動態的level 1微信用戶,我一直在疑惑,微信好友5000人的“線上社交王國”該咋管理?
“無論你想做任何事情,拓展足夠多的強關系和弱關系,足夠多的好友,絕對會為你所做的事情增光添彩。無論是進行專業的社會化媒體運營,還是集贊換免費火鍋換洗衣粉,無論你需要找到多元化信息還是單純做微商,因此,請不要單純將其作為作業,進省城是為了增加你個人的社交資本。”
這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與新媒體專業的課程作業要求。這是一項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作業,需要學生通過策劃人設、豐富社交賬號內容、微博與微信等平臺導流的方式增加微信新用戶。這項作業被稱作“村隊青年進省城計劃”,加到1001個好友為及格,“到了地市”,超過1667個則為滿分,“到了京城”。
以此標準來看,廣州的武楷斯早已進京多年、走向國際了口這位95后舊物館館主擁有6個微信號,其中4個是他的私人號。
“收破爛的95后”、“985法學畢業生”……武楷斯身上有很多標簽,也因為這些標簽,武楷斯紅了,微信好友數目不斷增加,但大多是別人加他。“我永遠是被動社交,不是主動社交。”
大學期間,他就迎來了他的第一個5000,往后的兩三年里,武楷斯好友數量開掛了似的增加了一萬五。如今,他四個私人號共有接近兩萬的好友。
根據微信團隊的官方說法,一個微信號的好友上限為5000人。微信剛推出之時,對于多數人來說,擁有5000好友,就像月人5萬一樣艱難。2012年8月,齊魯晚報甚至發過一條“本報微信好友已達5000人”的新聞稿來慶祝。
如今,當“加微信”成為各種活動必備環節之后,越來越多的入主動或被動地突破了這一社交結界。翻開你的通訊錄。相信不少人在呢稱后會備注“通訊錄已滿“、”另加小號“等。5000好友,成了家常便飯。
5000個好友是什么概念?武楷斯為我演繹了一下:一臺5.99寸屏幕的手機,在標準字號下滿屏可以顯示10來位聯系人。5000個好友的列表,相當于500個手機屏從上到下排列的長度。
在現實世界,150人的群體規模可能確實足夠,然而微信關系鏈的形成機制特殊,諸如群、公眾號及拓寬人脈的愿望等,5000只不過是上限的一個數字表現而已。
好友數量多,必然意味著過載的社交負擔。微信創始人張小龍自己就說過:“不要加重用戶負擔,現實里的人處理不了那么復雜的關系,還是簡單社交才輕松。”
對于兩萬好友的武楷斯,微信社交確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兒。最初,他奉行的是“佛系管理”:有人加好友就加,說不定是潛在客戶;不刻意維持,你在通訊錄里呆著就行;你沒刪我我絕不刪你;朋友圈偶爾翻翻,別人過得好不好和我沒太大關系。
他覺得自己到現在都管理不好微信好友。微信的操作,也成了一件極其復雜的事兒:他常年兩臺手機雙開微信,四個賬號同時登錄,每個微信每天更新五六次,大多和舊物有關。
每次發朋友圈,在挑圖、修圖、寫文案之后。他得先在賬號“A上門收廢品·小武”發送出去,然后登錄同一個手機的“AA上門收廢品·小武”,接著將照片發送給“AAA上門收廢品·小武”和“AAAA上門收廢品·小武”。然后,他得換一臺手機、保存圖片、再次挑圖、編輯文案,發朋友圈。
“其實我到現在都維持不好朋友圈,不過我只要維持好她就行了!”他痞痞一笑,指了指坐在一旁的女朋友。他把另外三個自己和女朋友拉了一個五人群,不管哪個號在線,都可以聯系上。有一段時間,女朋友成了他的助手,專門幫他管理微信號。
根據“鄧巴數字理論”,每一類靈長類動物都幾乎有固定的社會群體規模,人只能應付數量有限的關系和勾心斗角。這是由人腦新皮層大小決定的,根據計算,人能維持好友的上限是150。
在現實世界,150人的群體規模可能確實足夠,然而微信關系鏈的形成機制特殊,諸如群、微信公眾號及拓寬人脈建立聯系的愿望等,使得大部分人微信好友數量遠大于150,而5000只不過是上限的一個數字表現而已。
微信,提出了現代社交管理的新學問。
大穆的好友數量登頂后,先后清理了幾次,非常克制地控制在5000左右。
盡管如此,大穆并不打算啟用第二個微信號。比起單純的增加好友數量,他更愿意想想如何把目前的朋友圈開發和維持好。“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好,不會考慮第二個。”
下一步,大穆打算重啟幾年前申請到的美食公眾號,好好開發和維持現有朋友。“美食美語是宗旨,要吃好飯,說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