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圖 黃偉 余東 羅強 郭偉

【摘? 要】目的:探討膝關節外傷患者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診斷結果分析。方法:選取從2017 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間膝關節外傷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30例/組。對照組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檢查,觀察組患者則采取磁共振檢查,比較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結果:根據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影像診斷方法,結合臨床相關指標,對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進行比較和分析。對照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為76.6%,觀察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為10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膝關節外傷患者采取磁共振診斷,診斷準確較高,為臨床的治療方案提供了更為有利的診斷依據。
【關鍵詞】膝關節外傷;磁共振;64排螺旋CT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030-01
膝關節外傷已成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外傷性疾病,患者會出現韌帶、肌肉及骨結構不同程度的損傷,關節活動受限同時,也影響了患者正常生活。臨床上為給予患者更準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會介入影像方法,對患者病情進行檢查和診斷。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作為廣泛應用的影像掃描,雖具有不同的優勢,但磁共振檢查,診斷準確率更高,為下一步治療方案的實施提供了更加重要的價值意義。因此,本文針對膝關節外傷患者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診斷結果,做出以下分析[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7 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間膝關節外傷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30例/組。對照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均在26~49歲,平均年齡(45.12±3.88)歲;觀察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齡均在24~55歲,平均年齡(50.02±5.18)歲。所有患者均在受傷24小時內就診,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同時,對兩組患者姓名、性別及其他基線資料比較和分析,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操作流程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外傷,分別采取不同的診斷方法對病情進行進一步確診。對照組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診斷,患者在檢查過程中采取平躺體式,對掃描各個參數進行調整。電壓為120kv,螺距為100mm,螺旋準直為64*0.6mm。當對患者膝關節掃描時,患者應將膝關節位置向掃描儀中心位置延伸,厚層調為1mm,將掃描數據記錄,保留。觀察組患者則實施磁共振檢查,患者采取平臥位,當掃描膝關節位置,膝蓋應向機器中心延伸。并對膝關節位置固定后,采取磁共振的冠狀面、橫斷面和矢狀面等各個角度分別掃描,將掃描結果記錄,總結。以上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應謹遵醫囑。
1.3判斷標準
患者在實施不同診斷方法后,結合臨床手術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和判斷。對兩組患者診斷結果的診斷準確率做出總結,并對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價值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影響診斷方法,結合臨床相關指標,對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進行比較和分析。對照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為76.6%,觀察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為10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關節,同時由于它的外形也決定了它的穩定性較差,因此膝關節的韌帶結構在保持膝關節的正常功能和穩定性起了很大的作用。膝關節的主要功能為負重、傳遞載荷、參加運動為小腿活動提供力偶。由于身體結構承受較大的力,極易引起扭傷和骨折。尤其在體育活動中,韌帶和半月板的損傷最為常見,或因膝關節承受能力已超出所承受范圍,也會導致損傷的發生。為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應及時介入治療[2]。
臨床上多會選取影像進行診斷,以為治療方案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64排螺旋CT和磁共振為較為常見的檢查方法,其中64排螺旋CT以其無創、高效、精確、立體的醫學影像技術,適用于循環系統,骨關節、疼痛康復畸形糾正評估及內固定架透視技術、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以及人體各個部位疾病的診斷。并通過所掃描數據完成三維立體重建,也可通過不同角度的旋轉、不同的顏色標記,使圖像更為具體感、更直觀、逼真。但是,64排螺旋CT在對骨結構掃描時,會受CT厚度限制,對病灶部位很難確診,極易發生漏診或誤診。然而,磁共振在對膝關節外傷檢查時更為準確,更為清晰,它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現象制成的醫學檢查成像設備。磁共振可以對受傷的韌帶,肌肉等軟組織進行詳細的掃描和檢查,并通過立體影像對病灶部做出影像還原,更深入的從不同切面對患者膝關節位置掃描和觀察,較差結果準確率更高。除此之外,針對膝關節外傷患者予以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進行檢查均具有優勢,相比之下,磁共振成像更為準確,且無輻射,操作簡單[3]。
綜上所述,予以64排螺旋CT檢查的對照組患者掃描后診斷準確率為76.6%,而磁共振掃描檢查的觀察組患者診斷準確率高達100%。由此可見,磁共振診斷結果更為準確,針對膝關節外傷患者,可以對骨結構、韌帶、肌肉等進行細致掃描,不受掃描層厚的限制。且為臨床進一步治療提供了有效的診斷依據,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戴海波.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診斷膝關節外傷的準確性比較[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7):40-41.
[2]????? 崔捷.膝關節外傷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的診斷對比[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5):117-118.
[3]????? 李韡.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診斷膝關節創傷的準確性比較[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07):96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