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琪 高吟

【摘? 要】目的:研究在輸血前采用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作用及價值。方法:將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輸血治療的580例患者納為研究對象,在進行輸血治療之前,對患者均進行不規則抗體的篩查及抗體特異性的檢查,將篩查與檢查結果作為觀察指標。結果:580例行輸血治療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檢出不規則抗體,腫瘤類疾病檢出1例,血液類疾病檢出3例,其他疾病2例,與不規則抗體篩查的陰性結果相比,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580例患者輸血后,均未出現因溶血性輸血而導致的不良癥狀。結論:對于需進行輸血治療的患者來說,在進行輸血前對其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有著較好的臨床作用,可以幫助醫務人員更好的選取適合患者的血液,并且可降低患者因溶血性輸血而出現不良癥狀的概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輸血治療;不規則抗體檢驗;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066-01
輸血是指通過靜脈將于患者身體條件相符的血液輸入患者體內的一種方法[1],隨著輸血治療在臨床上的發展,其在我國臨床治療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近年來,輸血事故在我國的發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這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存在紅細胞不規則抗體[2],導致患者在輸血后出現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輸血前不規則抗體檢驗的方法,是否可以有效改善次情況,仍需通過臨床研究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本次研究選取580例患者,研究在輸血前采用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作用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將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580例納為研究對象,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性患者人數:女性患者人數=275:305,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歲,年齡最小的患者為6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8.26±1.12)歲。所選取的580例患者家屬對此次研究的內容均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
納入及排除標準:1)所有患者均簽署了關于此次研究的知情且同意書(年齡18歲以下患兒由監護人代為簽署);2)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語言溝通有障礙的患者、無人照顧的患者;3)排除身體有其他嚴重不可逆的并發癥、疾病晚期致長期臥床者;4)排除患有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患者;5)排除患有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6)排除患有惡性腫瘤,以及預計生存期小于3個月的患者;7)排除存在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心律失常的患者[3]。
1.2方法
對患者均在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的篩查及抗體特異性的檢查。在參照《臨床檢驗操作程序》要求的前提下,抽取患者靜脈血液3~5mL,對血液進行離心操作后,取50μL血清、50μL標準普紅細胞依次加入微柱凝膠卡內,再對微柱凝膠卡行孵育操作,孵育溫度需保持在37℃條件下,15min之后將微柱凝膠卡取出,通過血型血清學離心機對其進行離心操作,5min后觀察檢查結果。
1.3觀察指標
將篩查與檢查結果作為觀察指標。陰性:紅細胞均勻堆積在管底;陽性:不符合陰性檢查結果[4]。
1.4統計學處理
在本次研究結果的處理中,均采用SPSS20.0對結果進行處理,檢驗方法如下。計數資料檢驗方法:以卡方(X2)值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檢驗;計量資料檢驗方法:以t值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檢驗;組間統計學差異檢驗方法:以P值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檢驗,當P值小于0.05時,研究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80例行輸血治療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檢出不規則抗體,腫瘤類疾病檢出1例,血液類疾病檢出3例,其他疾病2例,與不規則抗體篩查的陰性結果相比,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
對5例檢出不規則抗體的患者行進一步的鑒定,有3例患者為Rh系統抗體陽性,2例患者為MNS系統陽性。詳見表1。
580例患者輸血后,均未出現因溶血性輸血而導致的不良癥狀。
3 討論
輸血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對于失血過多、貧血、先天性血液成分不良的患者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輸血的安全有效直接影響著整個治療工作的開展,但有的患者可能出現抗體,影響輸血工作的開展。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也非常多,不同的原因要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及時緩解患者的不適情況,否則會導致患者在輸血后出現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在輸血前對患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抗體篩查檢驗,即進行抗體檢測,使用的Invitrogen抗體主要為(一抗和二抗),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應用于流式細胞分析、抗體檢測、熒光成像、蛋白免疫印記檢測等[5]。而輸血前不規則抗體檢驗的方法,是否可以有效改善次情況,仍需通過臨床研究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本次研究選取了580例行輸血治療的患者,在輸血前均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結果顯示,有5例患者檢出不規則抗體,對此5例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輸血方案調整后,均未出現輸血后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于需進行輸血治療的患者來說,在進行輸血前對其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有著較好的臨床作用,可以幫助醫務人員更好的選取適合患者的血液,并且可降低患者因溶血性輸血而出現不良癥狀的概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莉. 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47):158.
[2]????? 梁斌, 梁愛媛. 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觀察[J]. 心理醫生, 2016, 22(4):92-93.
[3]????? 王臣玉, 邢美玲, 陳磊. 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價值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68) :121-123.
[4]????? 孫麗明. 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與價值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19):75-76.
[5]????? 鞠久鑫. 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12(2):38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