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睿 宋敏

【摘? 要】目的:觀察正容湯與牽正散外敷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對比。方法:采用治療組(正容湯)34例及對照組(牽正散)32例的隨機對照試驗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結果:治療組有效33例,占97.05%;對照組有效29例,占90.62%,結論:正容湯外敷治療周圍性面癱效果較之牽正散外敷為優。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正容湯;中藥外敷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096-01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要表現的病癥,又稱“口眼歪斜”。本病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冬季和夏季。發病急速,以一側面部為多。手、足陽經均上頭面部,當病邪阻滯面部經絡,尤其是手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可導致面癱的發生。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最常見于貝爾麻痹。認為局部受風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經管及周圍組織的炎癥、缺血、水腫,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局部營養血管痙攣,導致組織水腫,使面神經受壓而出現炎性變化。[1]而外敷中藥為本病的常見療法。“正容湯”為我科協定處方,其以“柴胡、升麻、川芎”等幾味中藥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具有疏經通絡,祛風正容的作用。筆者應用中藥外敷治療周圍性面癱,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病例來源
按照診斷標準,選取昆明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住院患者共66例。并將其用隨機數字表分為治療組34例,對照組32例。
1.2診斷標準
參照《針灸學》面癱病診斷標準:急性發作,多在睡眠醒來時,出現一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擁疾,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睛流淚,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閑目、露齒、鼓頰;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后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癥。
1.3納入標準
(1)符合周圍性面癱病診斷標準者;
(2)House-Brackman面神經功能評價分級在IV度及V上級別;
(3)年齡在16~70歲之間者;
(4)對使用藥物無過敏者
(5)自愿參加本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排除標準
(1)外傷性面神經損傷所遺留的周圍性面癱;
(2)腫瘤因素所引起的周圍性面癱
(3)面肌伴有偏痛或其他腦神經麻痹的中樞性面雍;
(4)合并糖尿病、或嚴重精神病、或柯興綜合征、或重度骨質疏松癥、或嚴重高血壓
(5)合并有屯、血管、肝、腎、肺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
(6)妊娠期婦女;
(7)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的其他病例,未按照規定計劃堅持治療、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5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正容湯外敷,其藥物組成如下:柴胡6g,升麻3g,川芎15g,雞血藤30g,炙甘草10g,蜈蚣2條,白僵蠶15g,天麻15g,法夏20g,白術10g,白芥子10g,銀花20g,忍冬藤30g,甘松10g,蘇葉10g,蘭花參30g,燈盞花15g。
對照組采用牽正散外敷,其藥物組成如下:白附子30g,白僵蠶30g,全蝎30g
以上諸藥,均研末備用,用時取藥末 15g 用姜汁調糊外敷患側,每日1次,每次20min,15天為一個療程。
1.6療效標準
參照第五次國際面神經外科專題研討會推薦的House-Brackman面神經功能評價分級系統確定:
Ⅰ級:正常,各區面肌運動正常;
Ⅱ級? 輕度功能異常,大體:仔細檢查時有輕度的面肌無力,可有非常輕的聯帶運動。靜止狀態:面部對稱,肌張力正常。運動:額部正常,稍用力閉眼完全,口角輕度不對稱;
Ⅲ級? 中度功能異常,大體:明顯的面肌無力,但無面部變形,聯帶運動明顯或半面痙攣。靜止狀態:面部對稱,肌張力正常。運動:額部減弱,用力后閉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輕度不對稱;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王代旭
Ⅳ級? 中重度功能異常,大體:明顯的面肌無-力或面部變形。靜止狀態:面部對稱,肌張力正常。運動:額部無,閉眼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不對稱;
Ⅴ級? 重度功能異常,大體:僅有幾乎不能察覺的面部運動。靜止狀態:面部不對稱。運動:額部無,閉眼不完全,口角輕微運動;
Ⅵ級? 完全麻痹 無運動。
痊愈;達House-Brackman量表I級。雙側額紋、鼻唇溝恢復對稱,皺眉與閉眼正常,鼓腮時口角不漏氣,進食時牙頰間不滯留食物殘渣,談笑時無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顯效;達House-Brackman量表II級。雙側額紋、鼻唇溝基本對稱,眼閉合欠實,皺眉略顯無力,鼓腮時口角不漏氣,進食時牙頰間不滯留食物殘渣,笑時可見口角略不對稱;好轉:由IV或V級經治巧后改善為III級;無效:經治療后仍停留在IV級以上。
1.7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0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0.62%,治療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2 討論
中醫學認為,正氣不足,外邪入侵,邪中經絡是面癱發病的首要原因,其往往導致絡脈受損,面部經絡失于濡養,肌肉筋脈弛緩不收;而頭又為諸陽之會,其位最高,風為陽邪,其性開泄,具有升發、向上的作用,故風邪常侵犯人體的頭面肌膚等,肌肉不受約束,而致面部肌膚麻痹癱瘓。[2]方藥牽正散具祛風化痰通絡之力,以白附子入陽明經走頭面,祛風化痰,善散頭面之風,全蝎、僵蠶祛風止痙,全蝎長于通絡,僵蠶兼能化痰,合用助君藥祛風化痰,又能通絡止痙,共為臣藥。該藥極具祛風化痰通絡之功,為臨床治療面癱常用內服外敷方。然而當今社會,人們往往飲食不節,痰濁中阻,以致清陽不升,肌膚不榮;又因運動減少,導致素體虛弱,衛外不固,風邪易襲,經絡失榮。故而牽正散祛風化痰通絡之效無充足的氣血相助則難竟全功,故而我科針對時代變遷之際,自研正容湯,方中以蜈蚣、白僵蠶為君,增強通絡止痙之力,又以雞血藤、燈盞花、川芎、升麻、柴胡、銀花合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加以白術、法夏、天麻等化痰祛濕,使得清陽上升,濡養面部肌膚經絡,蘭花參、蘇葉等益氣固表,御風于外,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該方較之牽正散,不但增強了通絡止痙之力,尚有活血化瘀,益氣固表,化痰祛濕之功,在當今人人飲食不節,起居無常的社會,其治療面癱療效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69
[2]????? 魏佳.牽正散加味內服外敷治療周圍性面癱63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3,12(32):894 -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