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賽麗

【摘? 要】目的:探討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與護理質量之間的相關性。方法:本文研究對象為護理人員,研究例數一共100例,護理人員均采取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兩組,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之間,分為觀察組一組(50例護理人員)、對照組一組(50例護理人員),分別實施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常規體系,分析并對比兩組各項指標。結果: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91.01±1.15)分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79.45±1.27)分(P<0.05)。結論: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與護理質量之間具有相關性,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
【關鍵詞】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79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128-01
研究顯示,護理不良事件易給臨床患者帶來危害,使醫院整體護理水平顯著下降,而實施一項有效的管理體系十分重要[1-2]。因此,本次研究對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與護理質量之間的相關性探討進行分析,見下文。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護理人員,研究例數一共100例,護理人員均采取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兩組,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之間,分為觀察組一組(50例護理人員)、對照組一組(50例護理人員)。所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
觀察組50例護理人員;年齡20歲-50歲內,平均年齡(35.01±1.02)歲。
對照組50例護理人員;年齡21歲-50歲內,平均年齡(36.15±1.21)歲。
觀察組50例護理人員、對照組50例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資料相比,采用P>0.05代表無顯著差異性。
1.2方法
對照組50例護理人員均使用常規體系。
觀察組50例護理人員均使用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
(1)成立不良事件分析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護理人員組成,負責各項預防措施、改進方式、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提出各項處理方式,達到各自學習以及預防各項差錯事件發生。
(2)再制定不良事件管理各項體系,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按照護理文書規范對不良事件報告范圍進行明確,若具有一般不良事件,應在7日內進行上報,若具有重大的緊急事件,應在24小時內進行上報,然后再將自愿性報告系統建立,重點為非懲罰性,從而提高臨床護理人員對各種不良事件上報自愿性[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對照組、觀察組兩組的護理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6.0軟件分析所有“觀察指標”,其中計量資料用(`c±S )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卡方檢驗,檢驗結果護理質量評分以P<0.05表明兩者間存在差異,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91.01±1.15)分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79.45±1.27)分(P<0.05),見表1所示。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護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指發生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事件,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醫院管理意識不斷發展更新,護理不良事件引起較大關注[4]。因此,本次研究對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與護理質量之間的相關性探討進行分析,探討其效果。
通過采取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后,取得顯著效果,通過上報不良事件,對質量控制方式進行分析與總結,改善各項發生因素,總結經驗和教訓,能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通過分析各項方式后,定期對不良事件實施反饋和相關總計,再分析各項流程中因素[5]。再次對流程中各項因素實施分析,實施差異化處理方式,并提出相關的改進方式,健全和完善護理措施的制度,對于各項重大事故,首先應根據人員傷害程度,然后實施處理,再將激勵機制進行設置后,主動報告不良事件方案,分析其中各項因素,然后采取整改措施內容。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91.01±1.15)分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79.45±1.27)分(P<0.05)。
綜上所述,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與護理質量之間具有相關性,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陳芝菊.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對于護理質量的作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6, 35(3):88-89.
[2]????? 林艷,蔡素嬌.臨床護士日記在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系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107,109.
[3]????? 成守珍,黃天雯,蔡金輝等.非懲罰性醫院護理安全文化建設[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10):1304-1307.
[4]????? 王愛萍. 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在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4):512.
[5]????? 丁冠云. 基層醫院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 2018, 29(4): 46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