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俠
【摘? 要】本文綜述了兒童留置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后并發癥的護理研究進展。認為國內兒童留置PICC后并發癥的護理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認同,但仍處于摸索研究階段,應積極從方法探究和護理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兒童留置PICC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兒童;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175-01
引言
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作為中長期輸液導管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PICC技術在國內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其在普通病房應用于中長期輸液患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逐漸體現[1]。由于PICC置管是一種侵入性操作,且因兒童生理及心理特點,導致其PICC置管后并發癥和非計劃拔管率均明顯高于成人患者,因而兒童留置PICC后的并發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置管PICC后并發癥
PICC相關并發癥主要有靜脈炎、感染、導管異位、血栓、穿刺點滲血、導管堵塞、皮膚過敏等。
機械性靜脈炎。穿刺點出現紅、腫、熱、痛和/或條索狀、硬結等。
導管相關性感染。包括由于置管出現的導管局部軟組織感染和/或導管相關性敗血癥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PICC血栓。出現術肢肌肉酸痛、腫脹,同時超聲發現血栓。
導管異位。比較原PICC輸液出現滴速減慢,甚至停止。該類并發癥的發生率最高(22%)[1,2]。
此外出血、堵管和導管斷裂等并發癥或不良事件的發生,使兒童置入PICC后不僅增加了非計劃拔管幾率、留管時間短等,而且增加了患兒痛苦和治療難度。
2 置管 PICC后并發癥的護理進展
對兒童置管PICC的護理可以從置管技術、置管后并發癥護理和護理管理提升等方面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2.1置管技術的發展
目前臨床上常用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進行PICC置管。蔣雨秀等使用靜脈留置針代替改良塞丁格技術中的穿刺針進行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認為其可以提高兒童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靜脈炎發生率,縮短置管時間[3]。段昌琴比較了三種PICC穿刺方法在兒童腫瘤置管中的應用,發現運用留置針改良塞丁格技術相比于盲穿和非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更適用于兒童的PICC置管[4]。
除了針對兒童特點對PICC置管技術進行優化,針對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置管時間,能夠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如孟媛媛研究發現在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在誘導緩解期第5~6天進行置入PICC具有較高的安全性[5]。針對不同患兒和不同癥狀進行合理安排置管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精細化護理同樣十分重要。
由于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穿刺前對患兒采取必要的鎮靜措施,如在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約束帶有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減輕護理人員負擔。陳明娜在新生兒置管中應用水膠體敷料相比普通透明敷料可有效降低皮膚紅、腫及深靜脈炎癥狀的發生率[6]。濕熱敷對機械性靜脈炎也具有緩解癥狀的作用,此外對于斷裂的導管可選擇相同型號的備用接頭進行修剪,修剪后用貼膜及抗過敏膠布妥善固定導管,導管經修剪后可繼續使用至拔管[4]。
對于常規部位置管條件較差、穿刺失敗,且無法進行超聲引導置管的血液病患兒,可選擇手背靜脈及腕部橈側靜脈等特殊部位置管,可幫助患兒完成治療。半撤導絲手法在兒童PICC置管頭端異位復位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以上各種新方法的實踐對PICC的技術成熟和廣泛應用有著積極的作用。
2.2并發癥的護理管理
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護理管理研究對并發癥的預防、治療和總結十分重要。通常采用并發癥敏感指標檢測有循證方法[2]、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7]、風險管理等方法用于提升置管后的護理質量。
目前管理者缺乏具有針對性的PICC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無法科學地評價護理質量水平,因而需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三維質量結構理論,循證方法,專家咨詢方法建立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對護理工作具有預警和指導作用。此外邢麗菲針對組織機構、人員、醫療技術、環境、材料、工具、法規方面內容建立了護理質量評價體系[7]。對醫護人員"醫療技術"環境"藥物和設備以及患者和護理制度等風險因素進行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白瑞娟對新生兒PICC置管后導管堵塞、患肢腫脹和感染制定風險管理方案,可有效規避風險事件[8]。劉秋莉將前饋控制應用于PICC護理風險管理,降低了白血病患兒PICC置管導管相關感染和皮損發生率[9]。
此外,循證理論,PDCA循環,品管圈,靜脈護理小組,質控管理小組和規范化管理等管理方法理念的應用也取得一定的作用。針對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取特殊護理,延續護理、協同護理等也得到實踐應用。
綜上,目前PICC并發癥的置管技術和管理方法均處于研究初期階段。采用各種優化方法和管理理念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非計劃拔管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可以減輕患兒痛苦,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和臨床應用證明。
3 小結
目前PICC置管技術由于技術普及性、并發癥等問題在兒童患者上的應用仍有著許多限制。研究者應不斷積累非計劃拔管案例,制定針對性措施,提高置管技術和護理水平。隨著置管技術的優化和普及,先進的護理管理技術和理念的應用,有效地降低并發癥等不良事件,改善置管感受和降低置管成本后,兒童PICC置管的優勢也將逐漸顯現并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余卓文, 顧鶯, 張玉俠, et al. 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在普通兒科病房中長期輸液患兒應用的可行性研究[J].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7(2).
[2]????? 丘偉蘭. 循證護理在預防新生兒PICC置管并發癥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2):100-102.
[3]????? 蔣雨秀, 黃惠橋, 譚麗華, et al. B超引導下使用靜脈留置針行兒童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的臨床效果[J]. 廣西醫學, 2017(6).
[4]????? 段昌琴. 三種PICC穿刺方法在兒童腫瘤置管中的比較[J]. 中國醫學創新, 2014(23):74-76.
[5]????? 孟媛媛.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置入PICC最佳時機的探討[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 ;12(10):117-118.
[6]????? 陳明娜, 張婷. 水膠體敷料在新生兒PICC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 西南醫科大學學報, 2017, 40(5):508-510.
[7]????? 邢麗菲. 醫院PICC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