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許建蓉


【摘? 要】目的:分析對肛腸術后便秘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的效果,探究其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8例肛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中醫護理干預,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便秘好轉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便秘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6.30%和77.78%,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8.15%和85.19%,其中各組P值均<0.05,差異性顯著。結論:在對肛腸手術患者在常規西醫護理基礎上實行中醫護理干預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術后便秘情況,顯著提高護理滿意度,為肛腸患者的治愈提供一定的保障。
【關鍵詞】肛腸;手術;便秘;中醫護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186-01
肛腸疾病作為一種高發性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治療該病較為有效的方法即為手術切除治療,在肛腸手術后,患者由于機體缺水極易引發便秘的發生,患者一旦出現便秘,對于傷口的愈合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避免術后便秘的發生是治愈肛腸疾病的關鍵[1]。我院為了探究對肛腸術后便秘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的效果,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8例肛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例數為5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35-65歲,平均年齡為(42.21±1.24)歲,病程為1-3個月,平均病程為(2.13±1.11)個月;觀察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35-65歲,平均年齡為(41.41±1.24)歲,病程為1-3個月,平均病程為(2.26±1.02)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肛腸疾病檢驗標準,并均進行肛腸手術治療,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且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本次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肛腸手術后實行常規護理模式,即術后對患者病情的監測,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對患者手術部位定期檢查,按時換藥,避免出現感染等意外情況,并為患者講解肛腸疾病的致病機理、預防和注意措施,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消除患者的疑慮,增強治療的信心。
觀察組患者在肛腸手術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中醫護理干預,主要過程如下:①飲食指導:根據中醫對肛腸便秘疾病分型,對于熱秘患者應戒煙酒、盡量不食刺激辛辣的食物;對于血虛腸燥患者應合理進食紅棗木耳等補氣血的食物,并配合食用油脂豐富的食物;對于氣血郁積患者,應多進食蔬菜水果,盡量少食用豆類;②穴位按摩護理:患者飯后1h后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護理,即選天樞、大橫、中脘等穴位,手掌順時針按摩,并適當按摩腹部,每次按摩時長為20min,每天按摩2次;③中藥貼敷護理:選取患者支溝穴、足三里以及神闕穴等穴位,每日進行貼敷護理。對于熱性便秘患者選用藥方為:皂角1.5g和皮硝 9g。對于寒性便秘藥方為:15g附子 、9g丁香 、10g大蒜以及白芷6g。按上訴藥方將中藥研磨混合制成藥餅,進行貼敷護理[2-3]。
1.3評價指標
(1)便秘好轉率:護理后對兩組患者便秘情況進行分析,主要觀察指標為患者大便干結情況、排便不凈以及排便困難等,跟據患者具體情況,將治療效果分為明顯好轉、好轉以及無效,計算兩組患者的便秘好轉率,并進行對比。
(2)護理滿意度:護理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根據得分情況將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計算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進行對比。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兩組肛腸疾病患者的統計結果進行分析,運用t檢驗方法,并采用X2進行檢驗,兩組患者的便秘好轉率和護理滿意度均用(%)表示。當P<0.05時,表示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便秘好轉情況
護理后,分析兩組患者的便秘情況,對照組患者的便秘好轉率為77.78%,觀察組患者的便秘好轉率為96.30%,觀察組患者便秘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t=5.126,P=0.001,差異性顯著,詳細數據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后,根據兩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后,得出: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5.19%,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1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其中t=5.468,P=0.002,差異性顯著,詳細數據見表1。
3 討論
肛腸術后便秘通常由于患者術后肛門疼痛、飲食過少以及心理緊張等原因造成排便困難,大便干結等癥狀。中醫認為便秘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氣血阻滯,心情不暢等造成,因此應該運用中醫護理技術,采取飲食指導、穴位貼敷以及穴位按摩等中藥療法,達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療效,才能從根本上治療便秘[4]。
我院為了探究對肛腸術后便秘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的效果,進行本次研究后得出:進行中醫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的便秘好轉率和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其中P<0.05。
綜上所述,在對肛腸手術患者在常規西醫護理基礎上實行中醫護理干預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術后便秘情況,顯著提高護理滿意度,為肛腸患者的治愈提供一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魏媛媛.對肛腸術后便秘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 1501:178-180.
[2]????? 吳育俠.中醫護理干預對肛腸病術后患者便秘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4:174-175.
[3]????? 余嶸,呂惠娟.中醫護理干預改善肛腸術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07:159-160.
[4]????? 范光艷.中醫護理干預對肛腸術后患者排便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0:136+149.